一种抗拉涤纶面料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86187发布日期:2021-09-10 19: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拉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1),所述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1)底端粘接有聚酯纤维面料层(2),且聚酯纤维面料层(2)底端粘接有竹纤维面料层(3),所述竹纤维面料层(3)底端粘接有聚酰胺纤维面料层(4),所述聚酰胺纤维面料层(4)底端粘接有菠萝叶纤维面料层(5),且菠萝叶纤维面料层(5)底端粘接有棉纤维面料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1)的厚度等于聚酯纤维面料层(2)的厚度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1)的厚度等于聚酰胺纤维面料层(4)的厚度的三分之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纤维面料层(3)的厚度等于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1)的厚度的二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菠萝叶纤维面料层(5)厚度等于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1)的厚度,所述棉纤维面料层(6)的厚度等于菠萝叶纤维面料层(5)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

5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从石油裂解中获取聚酯熔体;(2)再将聚酯熔体切片,然后将切片后的聚酯熔体进行干燥和熔融;(3)熔融后挤压送入纺丝箱体的各个纺丝部位进行纺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步骤(1)中先将石油加热裂解得到甲苯、二甲苯和乙烯等,再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进行酯交换,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低聚物,在280~290℃和真空条件下缩聚而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将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直接酯化,然后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进行缩聚获得聚酯熔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步骤(1)添加低聚体聚乙二醇、磺酸盐等进行共聚,添加含磷、含卤素和锑的化合物。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切片在纺丝前需要经过干燥,使切片含水率降低到0.008%以下,在干燥时在将温度保持在150~170℃,干燥时间一般为10~12min。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涤纶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纺丝时由计量泵精确计量和过滤后,熔体从喷丝板的喷丝孔中喷出,喷丝孔的直径一般为0.18~0.28毫米,喷出的熔体细流,被冷却气流冷却凝固成丝条,将冷却后的聚酯纤维通过全自动高速卷绕机进行卷绕,集束、卷曲后,放入平衡间进行平衡,再将平衡后的聚酯纤维定型烘干,进行加弹,得到成品。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拉涤纶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所述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底端粘接有聚酯纤维面料层,且聚酯纤维面料层底端粘接有竹纤维面料层,所述竹纤维面料层底端粘接有聚酰胺纤维面料层,所述聚酰胺纤维面料层底端粘接有菠萝叶纤维面料层,且菠萝叶纤维面料层底端粘接有棉纤维面料层。通过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和聚酰胺纤维面料层配合,增大聚酯纤维面料层整体的抗拉强度,同时通过聚丙烯腈纤维面料层耐候性和耐日晒性好的特点对聚酯纤维面料层进行保护,通过竹纤维面料层增大面料的杀菌除臭功能,然后通过菠萝叶纤维面料层和棉纤维面料层配合,提高面料的天然纤维素的含量,从而使得面料具有更好的吸湿透气性。吸湿透气性。吸湿透气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 张家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明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7
技术公布日:2021/9/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