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冲击阻燃的绝缘塑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0730发布日期:2021-11-29 16:0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抗冲击阻燃的绝缘塑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抗冲击阻燃的绝缘塑胶片材。


背景技术:

2.塑胶主要由碳、氧、氢和氮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元素所构成,成品为固体,在制造过程中是熔融状的液体,因此可以机加热使其熔化、加压力使其流动、冷却使其固化,而形成各种形状,此庞大而变化多端的材料族群称为塑胶。塑胶应用非常广泛,是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照明电器、电缆中不可或缺的部件。随着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家电、汽车、手机、pc、医疗器械等行业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下游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对塑胶的需求。
3.然而,现有的塑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以下问题:
4.1)抗冲击防撞性能不足,如手机外壳容易出现碰撞易损坏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5.2)阻燃性能差,很容易出现高温燃烧或报废问题,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6.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塑胶进行改进,使其具备良好的抗冲击和阻燃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备高抗冲击阻燃功能的绝缘塑胶。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高抗冲击阻燃的绝缘塑胶,应用于手机保护壳,包括pp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p塑胶基体层上表面的石墨烯散热层、设置在所述pp塑胶基体层下表面的碳化硅阻燃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散热层外表面的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碳化硅阻燃层外表面的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外面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凹槽及与所述弧形凹槽连接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和所述弧形凸起的曲率半径相同,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的抗冲击强度均为800

880j/m2。
1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的抗冲击强度均为860j/m2。
1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槽和所述弧形凸起的曲率半径均为2.2~2.6cm。
1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p塑胶基体层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高度比为1.5:1。通过在pp塑胶基体层的两侧表面设置高低连接凸起,可以增强层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塑胶的使用寿命。
1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的表面设置有银纤抑菌层。通过银纤抑菌层对细菌进行有效抑制并最终杀灭细菌,有助于延长塑胶的使用寿命。
1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散热层的厚度为1~3mm。
1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化硅阻燃层的厚度为1~5mm。
1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p塑胶基体层的厚度为1~10mm。
1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的厚度为1~8mm。
1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的厚度为1~8mm。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抗冲击阻燃的绝缘塑胶,应用于手机保护壳,包括pp塑胶基体层、设置在所述pp塑胶基体层上表面的石墨烯散热层、设置在所述pp塑胶基体层下表面的碳化硅阻燃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散热层外表面的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碳化硅阻燃层外表面的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外面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凹槽及与所述弧形凹槽连接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和所述弧形凸起的曲率半径相同,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的抗冲击强度均为800

880j/m2。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塑胶的外表面设置强度和耐磨性能极高的聚碳酸酯材料层,且在其表面设置有曲率半径相同弧形凹槽及与所述弧形凹槽连接的弧形凸起,并使聚碳酸酯材料层的强度设为800

880j/m2,这样能够使得塑胶具备极高的抗冲击和绝缘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石墨烯散热层和碳化硅阻燃层的双重保护设置,使得塑胶具备良好的散热和阻燃性能,有效增加塑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pp塑胶基体层;11、第一连接凸起;12、第二连接凸起;2、石墨烯散热层;3、碳化硅阻燃层;4、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41、弧形凸起;42、弧形凹槽;5、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一种高抗冲击阻燃的绝缘塑胶,应用于手机保护壳,包括pp塑胶基体层1、设置在所述pp塑胶基体层1上表面的石墨烯散热层2、设置在所述pp塑胶基体层1下表面的碳化硅阻燃层3、设置在所述石墨烯散热层2外表面的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4、设置在所述碳化硅阻燃层3外表面的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5;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4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5外面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凹槽42及与所述弧形凹槽42连接的弧形凸起41,所述弧形凹槽42和所述弧形凸起41的曲率半径相同,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4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5的抗冲击强度均为800

880j/m2。
25.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塑胶的外表面设置强度和耐磨性能极高的聚碳酸酯材料层,且在其表面设置有曲率半径相同弧形凹槽42及与所述弧形凹槽42连接的弧形凸起41,并使聚碳酸酯材料层的强度设为800

880j/m2,这样能够使得塑胶具备极高的抗冲击和绝缘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石墨烯散热层2和碳化硅阻燃层3的双重保护设置,使得塑胶具备良好的散热和阻燃性能,有效增加塑胶的使用寿命。
26.优选地,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4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5的抗冲击强度均为860j/m2。
27.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42和所述弧形凸起41的曲率半径均为2.2~2.6cm。
28.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散热层2的厚度为1~3mm;所述碳化硅阻燃层3的厚度为1~5mm;所述pp塑胶基体层1的厚度为1~10mm;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厚度为1~8mm;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5的厚度为1~8mm。
29.实施例2
3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pp塑胶基体层1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高度比为1.5:1。通过在pp塑胶基体层1的两侧表面设置高低连接凸起,可以增强层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塑胶的使用寿命。
31.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32.实施例3
3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第一聚碳酸酯材料层4和所述第二聚碳酸酯材料层5的表面设置有银纤抑菌层。通过银纤抑菌层对细菌进行有效抑制并最终杀灭细菌,有助于延长塑胶的使用寿命。
34.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35.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