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混合压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3742发布日期:2021-10-24 08:06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95式混合压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枪支压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步枪弹匣和手枪弹匣装退子弹的95式混合压弹器。


背景技术:

2.当前,围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我国全军上下大抓实战化训练,轻武器射击量大幅度增加,子弹填装成为一项必须的准备工作。现有的子弹装填方式大致分为三种:1.手工作业将子弹一发一发的压入弹匣;2.使用每条可固定10发子弹的桥夹分几次将子弹压入弹匣;3.使用现有的压弹器进行子弹的装填。
3.现有技术中,以某型自动步枪为例,弹匣容量30发,靠手工一发一发压入弹匣,压满一个弹匣需要重复30次,用时大约1分钟,并且填弹过程中每压一发子弹都要克服弹匣推弹扁簧的反作用力,特别是填弹到最后几发时,弹匣推弹扁簧压缩形变最大时推弹扁簧的作用力也达到最大,导致在装填最后几发子弹时手工压力非常大;使用桥夹填装子弹时,压满一个弹匣需要重复3次,用时大约35秒,并且子弹与桥夹摩擦力大,存在易自锁、卡死等现象,桥夹两端较为锋利,容易将战士手部划伤,同时装填过程也很费力。以上两种装填方式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拇指疲劳,效率进一步降低。在弹匣维护保养退出子弹的时候,需要将弹匣中的子弹一颗一颗的用手抠出来,费时费力,对手指容易造成损伤,如果用尖锐的物品将子弹挑出会对子弹造成损坏,且退弹时对弹匣出口处的子弹施加外力的着力点难以把握,容易造成子弹错位卡壳。装拆子弹效率低,不能快速的将弹匣中的子弹退出来,造成维护不便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95式混合压弹器,包括压弹器主体,所述压弹器主体上设有依次连接的手枪子弹槽、步枪子弹槽、备弹区、手枪弹匣退弹槽和步枪弹匣退弹槽,所述手枪弹匣退弹槽内设有手枪弹匣退弹块,所述步枪弹匣退弹槽内设有步枪弹匣退弹块,所述手枪子弹槽的一端设有沿其滑移的手枪子弹推块,所述步枪弹匣退弹槽的一端设有沿其滑移的步枪子弹推块,所述手枪子弹槽的另一端连通有手枪弹匣定位槽,所述步枪子弹槽的另一端连通有步枪弹匣定位槽。
5.优选的是,所述手枪子弹推块上设有第一锁死槽,所述压弹器主体上位于所述手枪子弹槽的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锁死槽连通的第一插销孔,当所述第一锁死槽与所述第一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一锁死槽通过与第一插销的配合,将其与所述压弹器主体固定。
6.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枪子弹推块上设有第二锁死槽,所述压弹器主体上位于所述步枪子弹槽的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锁死槽连通的第二插销孔,当所述第二锁死槽与所述第二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二锁死槽通过与第二插销的配合,将其与所述压弹器主体固定。
7.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手枪弹匣退弹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一倒角,所述步
枪弹匣退弹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二倒角。
8.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备弹区与所述手枪子弹槽连通处的截面、所述备弹区与所述步枪子弹槽连通处的截面均设为坡面。
9.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手枪弹匣退弹块和步枪弹匣退弹块的一端拐角处分别设有第三倒角。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手枪子弹槽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一凸起。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枪子弹槽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二凸起。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压弹器主体由尼龙材料整体注塑而成。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压弹器主体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压弹器主体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把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5.1.可实现快速的退出子弹,退弹时,利用手枪弹匣退弹槽或步枪弹匣退弹块槽进行调整定位,使对应的手枪弹匣或步枪弹中的子弹能够迅速的与退弹块进行配合退弹,使退弹块均匀的抵住子弹尾部,轻松的将子弹从对应的弹匣中退出。此外,退弹块上设有第三倒角,避免退弹时卡在弹匣退弹口处,便于实现快速退弹,退弹方便快捷,简单省力。
16.2.可以实现快速的装填子弹,装弹时可通过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把握压弹器进行装弹,再利用手枪子弹推块或步枪子弹推块将子弹槽中摆好的子弹一次性的推入到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中,方便省力。
17.3.手枪弹匣退弹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一倒角,步枪弹匣退弹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二倒角,可以方便的将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与槽口调整配合,避免了对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造成划伤。
18.4.压弹器主体由尼龙材料一体注塑而成,生产方便,易于保养,质量轻,且压弹器主体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在装退子弹的时候方便把持,容易携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95式混合压弹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95式混合压弹器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枪子弹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95式混合压弹器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注说明:
[0023]1‑
压弹器主体,2

备弹区,3

步枪弹匣定位槽,4

手枪弹匣定位槽,5

手枪弹匣退弹块,6

步枪弹匣退弹块,7

手枪子弹槽,8

步枪子弹槽,9

手枪子弹推块,10

步枪子弹推块,11

第一插销,12

第二插销,13

第一把手,14

手枪弹匣退弹槽,15

步枪弹匣退弹槽,16

第二把手,17

第一倒角,18

第二倒角,19

第二锁死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

3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95式混合压弹器一优选实施例,包括95式混合压弹器,包括压弹器主体1,所述压弹器主体1上设有依次连接的手枪子弹槽7、步枪子弹槽8、备弹区2、手枪弹匣退弹槽14和步枪弹匣退弹槽15,所述手枪弹匣退弹槽14内设有手枪弹匣退弹块5,所述步枪弹匣退弹槽15内设有步枪弹匣退弹块6,所述手枪子弹槽7的一端设有沿其滑移的手枪子弹推块9,所述步枪弹匣退弹槽15的一端设有沿其滑移的步枪子弹推块10,所述手枪子弹槽7的另一端连通有手枪弹匣定位槽4,所述步枪子弹槽8的另一端连通有步枪弹匣定位槽3。
[0025]
本实施例的压弹器与将子弹一发一发压入弹匣和使用桥夹压弹对比,本压弹器只需将数十发子弹码放整齐后使用子弹推块一次性将子弹压入弹匣,减少了重复拾取子弹或者拆装桥夹的动作,压满一个弹匣可在20秒以内完成,明显提高了装填效率。
[0026]
使用本压弹器压装子弹时,使用者双手只需压扶压弹器主体1和推动手枪子弹推块9或步枪子弹推块10,无需直接接触子弹,这使得压弹过程中双手的受力面积增加,从而减少压强,并且压满一个弹匣只需推动一次手枪子弹推块9或步枪子弹推块10,减少了拇指疲劳,用力时使用者不用接触子弹与桥夹,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安全省力。
[0027]
进一步的,在手枪弹匣定位槽4附近设置了手枪弹匣退弹块5,在步枪弹匣定位槽3附近设置了步枪弹匣退弹块6,方便实现步枪弹匣和手枪弹匣两种不同弹匣的退弹。
[0028]
进一步的,在手枪弹匣退弹块5周围设置了手枪弹匣退弹槽14,在步枪弹匣退弹块6周围设置了步枪弹匣退弹槽15,退弹槽的作用是在退弹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将弹匣调整定位,从而调整到与退弹块相配合的状态,实现迅速的退出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里面的子弹。提高了作战速度和效率,结构紧凑,安全实用。
[0029]
进一步的,所述手枪子弹推块9上设有第一锁死槽,所述压弹器主体1上位于所述手枪子弹槽7的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锁死槽连通的第一插销孔,当所述第一锁死槽与所述第一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一锁死槽通过与第一插销11的配合,将其与所述压弹器主体1固定。避免了手枪子弹推块9的自由滑动或者遗失。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步枪子弹推块10上设有第二锁死槽19,所述压弹器主体1上位于所述步枪子弹槽8的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锁死槽19连通的第二插销孔,当所述第二锁死槽19与所述第二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二锁死槽19通过与第二插销12的配合,将其与所述压弹器主体1固定。避免了步枪子弹推块10的自由滑动或者遗失。手枪子弹推块9与步枪子弹推块10的结构类似,第一插销11与第二插销12的结构类似。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手枪弹匣退弹槽14的槽口处设有第一倒角17,所述步枪弹匣退弹槽15的槽口处设有第二倒角18。上述结构中,槽口处通过倒角设置,可以方便的将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与槽口调整配合,避免了对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造成划伤。
[0032]
进一步的,所述备弹区2与所述手枪子弹槽7连通处的截面、所述备弹区2与所述步枪子弹槽8连通处的截面均设为坡面。通过坡面设置,方便备弹区2内的子弹装入到手枪弹匣退弹槽14或步枪弹匣退弹槽15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枪弹匣退弹块5和步枪弹匣退弹块6的一端拐角处分别设有第三倒角。避免退弹时卡在弹匣退弹口处,便于实现快速退弹,退弹方便快捷,简单省力。
[0033]
进一步的,所述手枪子弹槽7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一凸起。进一步的,所述步枪子弹槽8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二凸起。上述结构使得子弹侧面贴合紧密,在压弹时子弹侧面受力均匀,避免卡弹;手枪子弹槽7和步枪子弹槽8横截面贴合子弹表面,外部两侧凸起用于抵紧子弹头部与尾部,避免子弹在子弹槽中倾斜错位,方便压弹。
[0034]
进一步的,所述压弹器主体1由尼龙材料整体注塑而成。生产方便,易于保养,质量轻。其中,压弹器主体1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整体注塑而成,整体注塑使得压弹器零件减少,去除了复杂的机械结构,使得其可靠性大大增强,注塑的加工方式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相对于金属材料,高强度尼龙材料在保证强度,韧性,抗疲劳程度的情况下,避免了生锈腐蚀等金属材料缺点的发生,日常保养只需冲洗或者用湿布擦拭干净即可,整体重量轻,方便携带。
[0035]
进一步的,所述压弹器主体1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把手13,所述压弹器主体1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把手16。在装退子弹的时候方便把持,容易携带。
[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37]
1.可实现快速的退出子弹,退弹时,利用手枪弹匣退弹槽或步枪弹匣退弹块槽进行调整定位,使对应的手枪弹匣或步枪弹中的子弹能够迅速的与退弹块进行配合退弹,使退弹块均匀的抵住子弹尾部,轻松的将子弹从对应的弹匣中退出。此外,退弹块上设有第三倒角,避免退弹时卡在弹匣退弹口处,便于实现快速退弹,退弹方便快捷,简单省力。
[0038]
2.可以实现快速的装填子弹,装弹时可通过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把握压弹器进行装弹,再利用手枪子弹推块或步枪子弹推块将子弹槽中摆好的子弹一次性的推入到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中,方便省力。
[0039]
3.手枪弹匣退弹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一倒角,步枪弹匣退弹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二倒角,可以方便的将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与槽口调整配合,避免了对手枪弹匣或步枪弹匣造成划伤。
[0040]
4.压弹器主体由尼龙材料一体注塑而成,生产方便,易于保养,质量轻,且压弹器主体上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在装退子弹的时候方便把持,容易携带。
[0041]
本实施例的95式混合压弹器的装弹操作过程为:以手枪弹匣装弹过程为例,将第一插销上提至非锁死状态,使手枪子弹推块可以在子弹槽中自由移动;将手枪弹匣装入到手枪弹匣定位槽中;取适量所需子弹散落至备弹区域中,利用备弹区域与手枪子弹槽的连接处将子弹快速规则的排布到手枪子弹槽内;子弹排最左侧子弹抵住弹匣入弹口,手枪子弹推块抵住子弹排最右侧子弹,推动手枪子弹推块与子弹一起在手枪子弹槽中向左运动,并将子弹一次性压入手枪弹匣中,手枪弹匣定位槽与手枪子弹槽相连通,手枪子弹槽与手枪子弹推块相配合,步枪弹匣定位槽与步枪子弹槽相连通,步枪子弹槽与步枪子弹推块相配合,同理,步枪弹匣的装弹过程和手枪弹匣的装弹过程类似。
[0042]
本实施例的95式混合压弹器的退弹操作过程为:以手枪弹匣退弹过程为例,备弹区域内设有手枪弹匣退弹块,为方便左右手都能使用,手枪弹匣退弹块左右两侧都可以实现退弹。将手枪弹匣倒放至备弹区域平面上,通过手枪弹匣退弹槽快速的调整到与手枪弹匣退弹块配合的状态,手枪弹匣退弹块一面抵住子弹尾部,移动弹匣使子弹从弹匣中脱离并掉落到备弹区域中,便于收集退出的子弹,手枪弹匣退弹块用于退出手枪弹匣中的子弹,
步枪弹匣退弹块用于退出步枪弹匣中的子弹,步枪弹匣的退弹过程和手枪弹匣的退弹过程类似。本实施例的95式混合压弹器可实现手枪弹匣和步枪弹匣快速的装退弹,退弹操作更加的安全便捷,提高了作战效率。
[0043]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95式混合压弹器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