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3243发布日期:2023-03-04 03:0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针织布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层结构针织坯布。


背景技术:

2.针织技术是指,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手工针织使用棒针,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形灵活多变,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布料可供人们选择,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根据天气以及温度,选择类型的布料或衣物,如在冬季时,为了保暖需要,人们尽可能选择厚实的布料,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衣物的保暖效果,绝大数的针织面料都会通过加厚层数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布料质量增大,制成衣物后衣物的重量较重,穿着起来不够轻便,同时,同时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针织布大多采用横向以及竖向双向线进行编织,这样的方式布料的牢固性不好,而且线与线会产生一定的缝隙,影响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多层结构针织坯布,通过设置保暖层,经向线呈波浪形穿插在多根纬向线之间,使得面料的整体牢固性更好,经向线与纬向线分别采用羊毛纤维与纯棉纤维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采用螺旋盘绕的方式使得经向线与纬向线之间的缝隙变小,进而提高布料的保暖效果,与传统的布料相比,该布料在不降低保暖效果的前提下,使得布料整体的厚度减小,重量减轻。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多层结构针织坯布,包括布料主体,所述布料主体由防水层、保暖层、抗风层、抗菌层以及透气层组成,所述防水层通过rtv硅胶贴合在保暖层的表面,所述抗风层设置在保暖层远离防水层的一侧表面,且所述抗风层与保暖层之间通过缝合连接,所述抗菌层设置在抗风层远离保暖层的一侧表面,且所述抗菌层与抗风层之间通过糯米胶连接,所述透气层设置在抗菌层远离抗风层的一侧表面,且所述透气层与抗菌层之间采用缝合连接,所述保暖层由经向线与纬向线组成,所述经向线与纬向线之间采用交叉针织的方式编织,且所述经向线呈波浪形穿插在多根纬向线之间,所述纬向线上还设置有螺旋编织线,所述螺旋编织线呈螺旋状盘绕在纬向线上,所述经向线的材质为纯棉纤维,所述纬向线的材质为羊毛纤维。
7.优选地,所述抗风层内设置有多个空心线,多个所述空心线呈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空心线的内部均开设有空心腔,多个所述空心腔均呈圆形,且所述空心腔与空心线同轴设计,且多个所述空心腔内均设置有填充线,所述抗风层的材质为呢绒,所述空心线的材质
为涤纶,所述填充线的材质为锦纶。
8.优选地,所述抗菌层由横向线、竖向线、第一对角线以及第二对角线构成,且所述横向线与竖向线之间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编织,且所述横向线与竖向线编织后形成多个间隙,多个所述间隙均呈矩形,所述间隙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
9.优选地,所述横向线与竖向线的材质均为尼龙与涤纶混合物,且所述尼龙与涤纶的比例为2:1,所述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的材质均为竹纤维与纳米抗菌氧化物纤维混合物。
10.优选地,所述透气层的材质为桑蚕丝纤维,且所述透气层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均呈圆形。
11.优选地,所述防水层的材质为微纤维保温棉,且所述防水层的表面贴敷有一层ptfe膜。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设置保暖层,保暖层中的经向线与纬向线采用交叉针织的方式编织,且经向线呈波浪形穿插在多根纬向线之间,使得面料的整体牢固性更好,经向线与纬向线分别采用羊毛纤维与纯棉纤维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同时纬向线上设置的螺旋编织线呈螺旋状盘绕在纬向线上,能够使得编织后的面料更具弹性,同时提升衣物的抗褶皱性,使得布料支撑衣物后穿着更加舒适、美观,并且采用螺旋盘绕的方式使得经向线与纬向线之间的缝隙变小,进而提高布料的保暖效果,与传统的布料相比,该布料在不降低保暖效果的前提下,使得布料整体的厚度减小,重量减轻。
14.2、通过设置抗风层,抗风层采用呢绒,其富有弹性,保暖性强,还具备防皱耐磨、手感柔软的特点,提升了面料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抗风层内穿插多根空心线,紧密排列的空心线能够达到抗风的效果,同时空心线内的空心腔内充满了流动性很弱的气体,而气体是热量的不良导体,因此保温效果好,提升布料的保暖效果。
15.3、通过设置抗菌层,抗菌层由横向线、竖向线、第一对角线以及第二对角线构成,且横向线与竖向线之间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编织,横向线与竖向线编织后形成多个间隙,间隙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将间隙进行填充,能够有效的防止微生物以及细菌滋生,达到抗菌效果。
16.4、通过设置透气层,透气层设置在布料最内层,制成衣物时透气层直接与身体接触,透气层采用桑蚕丝纤维,其具备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够对汗液进行吸附,提高穿着舒适度,另外桑蚕丝纤维质地柔软,具有较好的护肤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2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保暖层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22.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抗风层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的c处结构放大图;
24.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抗菌层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层结构针织坯布的透气层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布料主体、2防水层、3保暖层、301经向线、302纬向线、303、螺旋编织线、4抗风层、401空心线、402填充线、403空心腔、5抗菌层、501横向线、502竖向线、503第一对角线、504第二对角线、505间隙、6透气层、60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8.参照图1-9,多层结构针织坯布,包括布料主体1,布料主体1由防水层2、保暖层3、抗风层4、抗菌层5以及透气层6组成,防水层2的材质为微纤维保温棉,且防水层2的表面贴敷有一层ptfe膜,防水层2通过rtv硅胶贴合在保暖层3的表面,抗风层4设置在保暖层3远离防水层2的一侧表面,且抗风层4与保暖层3之间通过缝合连接,抗菌层5设置在抗风层4远离保暖层3的一侧表面,且抗菌层5与抗风层4之间通过糯米胶连接,透气层6设置在抗菌层5远离抗风层4的一侧表面,且透气层6与抗菌层5之间采用缝合连接,透气层6的材质为桑蚕丝纤维,且透气层6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透气孔601,多个透气孔601均呈圆形,保暖层3由经向线301与纬向线302组成,经向线301与纬向线302之间采用交叉针织的方式编织,且经向线301呈波浪形穿插在多根纬向线302之间,纬向线302上还设置有螺旋编织线303,螺旋编织线303呈螺旋状盘绕在纬向线302上,经向线301的材质为纯棉纤维,纬向线302的材质为羊毛纤维。
29.抗风层4内设置有多个空心线401,多个空心线401呈等间距设置,多个空心线401的内部均开设有空心腔403,多个空心腔403均呈圆形,且空心腔403与空心线401同轴设计,且多个空心腔403内均设置有填充线402,抗风层4的材质为呢绒,空心线401的材质为涤纶,填充线402的材质为锦纶,值得一提的是,空心腔403内填充有填充线402,使得空心线401整体强度更高,不易在针织时断裂,抗菌层5由横向线501、竖向线502、第一对角线503以及第二对角线504构成,且横向线501与竖向线502之间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编织,且横向线501与竖向线502编织后形成多个间隙505,多个间隙505均呈矩形,间隙505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对角线503与第二对角线504,横向线501与竖向线502的材质均为尼龙与涤纶混合物,且尼龙与涤纶的比例为2:1,第一对角线503与第二对角线504的材质均为竹纤维与纳米抗菌氧化物纤维混合物,且在加工的过程中,横向线501、竖向线502、第一对角线503以及第二对角线504,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注至材料内,提高了抗菌效果。
30.本发明中,保暖层3中的经向线301与纬向线302采用交叉针织的方式编织,且经向线301呈波浪形穿插在多根纬向线302之间,使得面料的整体牢固性更好,经向线301与纬向线302分别采用羊毛纤维与纯棉纤维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同时纬向线302上设置的螺旋编织线303呈螺旋状盘绕在纬向线302上,能够使得编织后的面料更具弹性,同时提升衣物的抗褶皱性,使得布料支撑衣物后穿着更加舒适、美观,并且采用螺旋盘绕的方式使得经向线301与纬向线302之间的缝隙变小,进而提高布料的保暖效果,与传统的布料相比,该
布料在不降低保暖效果的前提下,使得布料整体的厚度减小,重量减轻;
31.在抗风层4的作用下,抗风层4采用呢绒,其富有弹性,保暖性强,还具备防皱耐磨、手感柔软的特点,提升了面料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抗风层4内穿插多根空心线401,紧密排列的空心线401能够达到抗风的效果,同时空心线401内的空心腔403内充满了流动性很弱的气体,而气体是热量的不良导体,因此保温效果好,提升布料的保暖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空心腔403内填充有填充线402,使得空心线401整体强度更高,不易在针织时断裂;
32.在抗菌层5的作用下,抗菌层5由横向线501、竖向线502、第一对角线503以及第二对角线504构成,且横向线501与竖向线502之间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编织,横向线501与竖向线502编织后形成多个间隙505,间隙505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对角线503与第二对角线504,将间隙505进行填充,能够有效的防止微生物以及细菌滋生,达到抗菌效果;
33.在透气层6的作用下,透气层6设置在布料最内层,制成衣物时透气层6直接与身体接触,透气层6采用桑蚕丝纤维,其具备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够对汗液进行吸附,提高穿着舒适度,另外桑蚕丝纤维质地柔软,具有较好的护肤作用。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