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3690发布日期:2022-10-04 23:5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


背景技术:

2.装饰膜是以高分子聚合物(pvc)为原料,添加各种助剂、经压延、复合而制得的一种新型装饰材料,可与木材、塑料板、铝板、铁板等基材复合制成多用途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音响表面装饰、室内装饰、飞机、轮船、火车的内装饰。此外,还可以用于广告牌等。
3.装饰膜的粘合工艺是指将装饰膜的背面进行上胶,然后再将已上胶的装饰膜与薄膜复合,最后将复合后的装饰膜收卷
4.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023131263.6中公开了一种装饰膜生产用粘合装置,该装置包括装饰膜粘合机,装饰膜粘合机包括两个支撑腿,两个支撑腿相对的两面转动连接有下滚筒和上滚筒,下滚筒和上滚筒内部均设有电机,两个支撑腿背侧面均开设有矩形穿孔,矩形连接杆外侧面与矩形穿孔内壁侧面滑动,从而带动矩形横杆上下移动,从而通过矩形连接杆带动矩形板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挤压板上下移动,当挤压板下表面接触到涂胶后的装饰膜后,此时弹簧块处于压紧状态,从而将装饰膜内部涂胶后的纸面进行挤压,从而使装饰膜内部的胶面因受力挤压而变得均匀,相对传统的装饰膜粘合机,该装饰膜粘合机进一步的保证了装饰膜胶面的均匀,保证了成品的质量,使用起来更加便捷。该装置的工作台和挤压板均不便于进行拆卸,因此长时间的使用后不便于进行清洁,工作台和挤压板外表面的灰尘或干胶等杂质会粘附在装饰膜的外表面,从而影响产品清洁度,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该装置的工作台不便于进行高度的微调,因此不便于调节挤压板对装饰膜的挤压程度。
5.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包括两个支撑腿、上滚筒、下滚筒、矩形板,两个所述支撑腿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贴合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矩形板的正下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工作台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拉槽,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所述支撑台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限位插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分别贯通开设有限位导向通孔,所述支撑
台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导向柱,所述底板顶部的前后两端中部对称贯通嵌设有第一螺纹筒,两个所述第一螺纹筒的内腔对称插设有第一丝杆,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手柄,所述底板的顶部正中贯通嵌设有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的内腔插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手柄。
9.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螺纹筒螺纹连接,第二丝杆的下端位于底板的底部下方,第二丝杆的上端与支撑台的底部正中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筒螺纹连接,两个第一丝杆的下端位于底板的底部下方,两个第一丝杆的上端与支撑台底部的前后两端壁体紧密抵触。
11.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导向柱的下端分别穿过四个限位导向通孔延伸至底板的底部下方,并且限位导向柱与限位导向通孔的内壁为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位于凹槽的内腔,连接板的侧壁与凹槽的内壁贴合,两个所述限位卡块分别插设于两个限位卡槽的内腔,凹槽与限位卡槽为滑动连接。
13.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插块分别插设于两个限位插槽的内腔,并且限位插块与限位插槽适配。
14.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通过设置的凹槽、限位卡槽、限位卡块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挤压板进行拆卸,在矩形板和挤压板之间增加一个连接板,便于实现挤压板的拆卸,因此便于对挤压板的下表面进行清洁,通过设置的拉槽、限位插块、限位插槽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工作台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工作台的上表面进行清洁。
17.2、该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螺纹筒、第二丝杆、第二手柄、限位导向通孔、限位导向柱、第一螺纹筒、第一丝杆、第一手柄、底板、支撑台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工作台进行高度的微调,进而可以改变挤压板对装饰膜的挤压程度,同时也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装饰膜,操作方便,稳定性高,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挤压板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台与支撑台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支撑腿;2、上滚筒;3、下滚筒;4、矩形板;5、连接板;6、挤压板;7、工作台;8、支撑台;9、底板;10、限位导向柱;11、第一螺纹筒;12、第一丝杆;13、第一手柄;14、限位卡块;15、凹槽;16、限位卡槽;17、拉槽;18、限位插块;19、限位插槽;20、限位导向通孔;21、第二螺纹筒;22、第二丝杆;23、第二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包括两个支撑腿1、上滚筒2、下滚筒3、矩形板4,两个支撑腿1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9,底板9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撑台8,支撑台8的顶部贴合设置有工作台 7,矩形板4的正下方设置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底部设置有挤压板6,挤压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内腔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有限位卡槽 16,连接板5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14,连接板5位于凹槽15 的内腔,连接板5的侧壁与凹槽15的内壁贴合,两个限位卡块14分别插设于两个限位卡槽16的内腔,凹槽15与限位卡槽16为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凹槽15、限位卡槽16、限位卡块14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挤压板6进行拆卸,在矩形板4和挤压板6之间增加一个连接板5,便于实现挤压板6的拆卸,因此便于对挤压板6的下表面进行清洁,工作台7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拉槽 17,工作台7底部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18,支撑台8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限位插槽19,两个限位插块18分别插设于两个限位插槽19的内腔,并且限位插块18与限位插槽19适配,通过设置的拉槽17、限位插块18、限位插槽19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工作台7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工作台7的上表面进行清洁,底板9的顶部四角分别贯通开设有限位导向通孔 20,支撑台8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导向柱10,四个限位导向柱10 的下端分别穿过四个限位导向通孔20延伸至底板9的底部下方,并且限位导向柱10与限位导向通孔20的内壁为滑动连接,底板9顶部的前后两端中部对称贯通嵌设有第一螺纹筒11,两个第一螺纹筒11的内腔对称插设有第一丝杆12,两个第一丝杆12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筒11螺纹连接,两个第一丝杆 12的下端位于底板9的底部下方,两个第一丝杆12的上端与支撑台8底部的前后两端壁体紧密抵触,两个第一丝杆1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手柄13,底板9的顶部正中贯通嵌设有第二螺纹筒21,第二螺纹筒21的内腔插设有第二丝杆22,第二丝杆22与第二螺纹筒21螺纹连接,第二丝杆22的下端位于底板9的底部下方,第二丝杆22的上端与支撑台8的底部正中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丝杆2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手柄23,通过设置的第二螺纹筒21、第二丝杆22、第二手柄23、限位导向通孔20、限位导向柱10、第一螺纹筒11、第一丝杆12、第一手柄13、底板9、支撑台8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工作台 7进行高度的微调,进而可以改变挤压板6对装饰膜的挤压程度,同时也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装饰膜,操作方便,稳定性高,增加了实用性。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装饰膜生产用的辅助粘黏装置,使用时在凹槽15、限位卡槽16、限位卡块14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挤压板6进行拆卸,具体的,拆卸时只需前后方向水平推动挤压板6,使得连接板5从凹槽15的内腔脱离,限位卡块14从限位卡槽16的内腔脱离,在矩形板4和挤压板6之间增加一个连接板5,便于实现挤压板6的拆卸,因此便于对挤压板 6的下表面进行清洁,拉槽17、限位插块18、限位插槽19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工作台7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工作台7的上表面进行清洁,只需通过拉槽 17向上提起工作台7,使得两个限位插块18从两个限位插槽19的内腔脱离,在第二螺纹筒21、第二丝杆22、第二手柄23、限位导向通孔20、限位导向柱10、第一螺纹筒11、第一丝杆12、第一手柄13、底板9、支撑台8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工作台7进行高度的微调,具体的,逆时针转动两个第一手柄13带动两个第一丝杆12向下位移,然后转动第二手柄23配合第二螺纹筒21可实现第二丝杆22的转动和升降,进而带动支撑台8升降,支撑台8带动工作台7升降,进而可以改变挤压板6对装饰膜的挤压程度,同时也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装饰膜,升降过程中限位导向柱10在限位导向通孔20的内腔滑动提高稳定性,升降结束后转动第一手柄13带动第一丝杆12的顶部
与支撑台8的底部抵触,进一步增加稳定性,操作方便,稳定性高,增加了实用性。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