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透湿涤纤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8841发布日期:2022-12-07 06:1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抗菌透湿涤纤织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织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透湿涤纤织物。


背景技术:

2.涤纶纤维强度高、弹性好且不易起皱,使得利用涤纶纤维编织出的涤纶织物尺寸更加稳定,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使用。
3.随着马桶的高速发展,马桶垫也随之应运而生,马桶垫能够隔绝马桶圈和皮肤的直接接触,减少马桶圈的冰凉感对皮肤的刺激,尤其是在夏季如厕过程中,一方面卫生间的空间相对较小,空气流通差,另一方面在如厕时发力也会导致体表容易出汗,使得部分汗液会渗入马桶垫内,且也会使部分污渍飞溅到马桶垫上,导致细菌在马桶垫上大量的滋生繁衍,使得人们再次使用时,极易引发臀部红疹等其他疾病的产生,因而设置一种抗菌性能好的织物结构很有必要。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透湿涤纤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面料抗菌性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菌透湿涤纤织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靠近下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一,所述下层靠近上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二,相邻所述凸起一和相邻凸起二间形成有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容纳有抗菌纤维,位于相邻凸起二间的所述下层上开设有排湿孔。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设置为透孔起花组织,所述透孔起花组织包括地组织和花组织,所述地组织设置为平纹透孔组织,所述地组织的上经组织点为浮,所述花组织的上经组织点为叉,所述透孔起花组织的上纬组织点为沉,所述透孔起花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为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通过弹力吸湿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弹力吸湿纱线包括弹力股线和吸湿股线,所述地组织通过吸湿股线编织而成,所述花组织通过弹力股线编织而成。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股线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间层、抗菌层和吸湿层,所述中间层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菌层螺旋缠绕在中间层的外周壁上,所述抗菌层通过竹纤维和木棉加捻而成,所述吸湿层包缠在抗菌层的外侧,所述吸湿层通过棉纤维加捻而成。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股线设置为氨纶包覆纱,所述氨纶包覆纱包括氨纶纤维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涤纶纤维。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设置为平纹起花组织,所述平纹起花组织包括平纹地组织和花组织,所述上层通过散湿抗菌纱线编织而成。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湿抗菌纱线包括纱芯以及包缠在其外侧的导湿线,所述纱芯通过竹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导湿线通过的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上层与下层形成的放置空间实现对抗菌纤维的存储和容纳,提高面料的抗菌性,且下层的排湿孔提高了下层的透气性,加快面料上的汗液的蒸发速度,缩短面料的潮湿时间,减少细菌在面料上繁衍数量,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抗菌性,提高面料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孔起花组织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湿股线的切片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力股线的切片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散湿抗菌纱线的切片图。
20.图中:1、上层;2、下层;3、凸起一;4、凸起二;5、放置空间;6、抗菌纤维;7、排湿孔;8、弹力股线;9、吸湿股线;10、涤纶纤维;11、竹纤维;12、木棉;13、棉纤维;14、氨纶纤维;15、散湿抗菌纱线;16、丙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2.该抗菌透湿涤纤织物,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粘接的上层1和下层2,上层1靠近下层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凸起一3,下层2靠近上层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凸起二4,相邻凸起一3和相邻凸起二4间形成有放置空间5,放置空间5内容纳有抗菌纤维6,位于相邻凸起二4间的下层2上开设有排湿孔7。
23.如图1所示,凸起一3和凸起二4支撑上层1和下层2相互远离,使得上层1和下层2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加快面料上湿气的流通速度,且凸起一3和凸起二4形成的放置空间5实现对抗菌纤维6的保护和存储,抗菌纤维6通过若干银离子纤维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提高面料的抗菌性,排湿孔7的设置提高了下层2的透气性,加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的湿气的排放速度,缩短面料的湿润时间,减少细菌在面料上的滋生繁衍,进一步加强面料的抑菌性。
24.如图3和4所示,下层2通过弹力吸湿纱线编织而成,弹力吸湿纱线包括弹力股线8和吸湿股线9,吸湿股线9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间层、抗菌层和吸湿层,中间层通过涤纶纤维10加捻而成,抗菌层螺旋缠绕在中间层的外周壁上,抗菌层通过竹纤维11和木棉12加捻而成,吸湿层包缠在抗菌层的外侧,吸湿层通过棉纤维13加捻而成,涤纶纤维10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中间层,涤纶纤维10的结构强度高保形性好,涤纶纤维10为吸湿股线9提供了支撑,保证吸湿股线9的正常使用,竹纤维11和木棉12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中间层,竹纤维11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性,木棉12具有抗菌防霉的特性,棉纤维13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吸湿层,棉纤维13的吸湿性好且透气好,抗菌层通过走锭纺机螺旋缠绕在中间层的外周壁上,
吸湿层通过气流纺机包缠在中间层的外周壁上得到吸湿股线9。
25.如图4所示,弹力股线8设置为氨纶包覆纱,氨纶包覆纱包括氨纶纤维14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涤纶纤维10,涤纶纤维10通过走锭纺机螺旋缠绕在氨纶纤维14的外周壁上得到弹力股线8,氨纶纤维14的弹性及弹性恢复力好,保证弹力股线8的弹性。
26.如图1和2所示,下层2设置为透孔起花组织,透孔起花组织包括地组织和花组织,地组织通过吸湿股线9编织而成,花组织通过弹力股线8编织而成,地组织设置为平纹透孔组织,地组织的上经组织点为浮,花组织的上经组织点为叉,吸湿股线9和弹力股线8在穿筘时按照一根吸湿股线9、两根弹力股线8、五根吸湿股线9、两根弹力股线8和一根吸湿股线9穿在同一筘齿内,按照透孔起花组织的上纬组织点为沉,透孔起花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为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沉叉叉叉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的方式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喷织得到与凸起二4和排湿孔7一体成型的下层2,且通过转动转印机将涂覆有胶层的离型膜转移到下层2远离凸起二4的一侧上。
27.如图5所示,上层1设置为平纹起花组织,平纹起花组织包括平纹地组织和花组织,上层1通过散湿抗菌纱线15编织而成,散湿抗菌纱线15包括纱芯以及包缠在其外侧的导湿线,纱芯通过竹纤维11加捻而成,导湿线通过的丙纶纤维16加捻而成。
28.如图1和5所示,竹纤维11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纱芯,丙纶纤维16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导湿线,导湿线通过气流纺机包缠在纱芯的外周壁上得到散湿抗菌纱线15,散湿抗菌纱线15按照平纹起花组织的组织循环方式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喷织得到与凸起一3一体成型的上层1,将抗菌纤维6手动放置在相邻凸起二4间,并将上层1盖合在下层2上,且凸起一3的定点与凸起二4的顶点相贴合,最后通过缝纫线将上层1和下层2固定在一起,得到本面料。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