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6322发布日期:2023-03-07 19:0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弹射的后坐力缓冲是通过橡胶垫将后坐力传递至地面,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弹射筒101、弹射载体102、弹托103、橡胶垫104、气源动力设备105、高压气体106等构成。弹射载体102放置在弹射筒101内,弹射载体102末端与弹托103连接,气源动力设备105布置在弹射筒101四周,在弹射瞬间,气源动力设备105释放高压气体106,弹射载体102在高压气体106的推动下,与弹托103沿筒的轴向向前高速运动。与此同时,高压气体对橡胶垫104产生向下的冲击力。橡胶垫与地面接触,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冲击力并将其传递至地面。
3.采用橡胶垫缓冲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后坐力过大的问题,避免弹射系统因受到过大的载荷而失效。但是该方案仍存在如下问题:
4.1、地面适应性差。弹射时,采用橡胶垫缓冲方案对地面强度、平整度等要求较高。
5.2、作业效率低。准备作业时,需要将弹射系统转场至符合橡胶缓冲方案的场地,如果地面状态不理想,可能需要适配不同的橡胶缓冲垫,费时费力,效率低。
6.3、应用工况受限。橡胶垫缓冲一般仅用于垂直弹射工况,无法适应其他不同弹射角工况对后坐力缓冲的要求。
7.4、空间利用率。气源动力设备布置在弹射筒四周,当弹射筒进行联装时,该布置方案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整体空间布置。
8.因此,现有后坐力缓冲装置存在的地面适应性差、作业效率低、应用场景受限,是一件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后坐力缓冲装置存在的地面适应性差、作业效率低、应用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
10.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包括弹射筒、弹射载体、弹托、气源动力设备和伸缩机构,弹托设于弹射筒内且位于弹射筒的中部,弹射载体设于弹托的上方且弹射载体尾部与弹托相连接,伸缩机构的一端伸入弹射筒内,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露于弹射筒外;气源动力设备设于伸缩机构内用于产生高压气体,推动弹托和弹射载体整体向上加速运动;伸缩机构伸入弹射筒的一端与弹射筒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减缓后座力冲击效应的缓冲组件。
11.进一步地,伸缩机构包括钢圈法兰和缓冲座,钢圈法兰预埋在弹射筒上,缓冲座与钢圈法兰相配合用于形成轴向移动副。
12.进一步地,在缓冲座与钢圈法兰滑动部位安装有气体密封圈。
13.进一步地,弹射筒的底部盖合有端盖,端盖通过第一螺栓与钢圈法兰相固接。
14.进一步地,端盖、钢圈法兰与缓冲座围合形成圆形腔。
15.进一步地,缓冲组件包括压缩弹簧,多组压缩弹簧均布于圆形腔体内。
16.进一步地,弹托通过第一拉断螺栓与弹射载体尾部相固接;第二拉断螺栓穿过螺栓固定支架与弹托204相连接;螺栓固定支架与钢圈法兰焊接为一体。
17.进一步地,缓冲座末端安装有缓冲端盖,缓冲端盖通过第二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与缓冲座相连接。
18.进一步地,气源动力设备通过多组螺纹端盖与缓冲座相连接;缓冲座柱面安装有用于轴向导向和防止径向偏转的导向轨。
19.进一步地,伸缩机构底部设有与缓冲装置相配合的二级缓冲设备。
20.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采用弹射筒、弹射载体、弹托、气源动力设备和伸缩机构,弹托设于弹射筒内且位于弹射筒的中部,弹射载体设于弹托的上方且弹射载体尾部与弹托相连接,伸缩机构的一端伸入弹射筒内,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露于弹射筒外;气源动力设备设于伸缩机构内用于产生高压气体,推动弹托和弹射载体整体向上加速运动;伸缩机构伸入弹射筒的一端与弹射筒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减缓后座力冲击效应的缓冲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将吸能缓冲由弹射筒尾部转移至筒内缓冲,当与二级缓冲装置配合使用,由筒内缓冲和二级缓冲装置共同承担后坐冲击力的作用,对地面要求大幅降低,地面适应性强;后坐力传递路径清晰,缓冲效果好,且无需寻找要求苛刻的弹射场地,符合快打快撤的作战理念,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作业效率高;不仅适用于垂直弹射,也适用于不同角度的斜射,应用工况范围广;气源动力设备布置在弹射筒内,当弹射筒进行联装时,该布置方案不占用弹射筒之间的空间,有利于整体空间布置,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22.图1为现有后坐力缓冲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一实施例的吸能缓冲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一实施例的二级缓冲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201、弹射筒;202、弹射载体;203、第一拉断螺栓;204、弹托;205、钢圈法兰;206、气体密封圈;207、缓冲座;208、压缩弹簧;209、端盖;210、第一螺栓;211、螺栓固定支架;212、第二拉断螺栓;213、高压气体;214、气源动力设备;215、螺纹端盖;216、导向轨;217、螺母;218、缓冲端盖;219、第二螺栓;301、二级缓冲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2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包括弹射筒201、弹射载体202、弹托204、气源动力设备214和伸缩机构,弹托204设于弹射筒201内且位于弹射筒201的中部,弹射载体202设于弹托204的上方且弹射载体202尾部与弹托204相连接,伸缩机构的一端伸入弹射筒201内,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露于弹射筒201外;气源动力设备214设于伸缩机构内用于产生高压气体213,推动弹托204和弹射载体202整体向上加速运动;伸缩机构伸入弹射筒201的一端与弹射筒201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减缓后座力冲击效应的缓冲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可采用现有的套筒式伸缩器。缓冲组件可采用现有的弹簧缓冲器。
30.在上述结构中,请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伸缩机构包括钢圈法兰205和缓冲座207,钢圈法兰205预埋在弹射筒201上,缓冲座207与钢圈法兰205相配合用于形成轴向移动副。在本实施例中,弹射时,缓冲座207相对钢圈法兰205沿轴向移动。在缓冲座207与钢圈法兰205滑动部位安装有气体密封圈206。通过气体密封圈206对缓冲座207与钢圈法兰205滑动部位进行气体密封,密封效果好。
31.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弹射筒201的底部盖合有端盖209,端盖209通过第一螺栓210与钢圈法兰205相固接。端盖209、钢圈法兰205与缓冲座207围合形成圆形腔。缓冲组件包括压缩弹簧208,多组压缩弹簧208均布于圆形腔体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于圆形腔内的多组压缩弹簧208来对后座力冲击效应进行减缓,从而达到极佳的后坐缓冲效果。
32.优选地,请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弹托204通过第一拉断螺栓203与弹射载体202尾部相固接;第二拉断螺栓212穿过螺栓固定支架211与弹托204相连接;螺栓固定支架211与钢圈法兰205焊接为一体。缓冲座207末端安装有缓冲端盖218,缓冲端盖218通过第二螺栓219和螺母217的配合与缓冲座207相连接。气源动力设备214通过多组螺纹端盖215与缓冲座207相连接;缓冲座207柱面安装有用于轴向导向和防止径向偏转的导向轨216。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在弹射初始瞬间,气源动力设备214产生高压气体213,在高压气体213的作用下,弹托204受到向上的冲击载荷,缓冲端盖218、气源动力设备214、缓冲座207整体受到向下的冲击力载荷。
33.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伸缩机构底部设有与后坐力缓冲装置相配合的二级缓冲设备301。将后坐力缓冲装置与二级缓冲设备301配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缓冲效果。二级缓冲设备301可以是橡胶缓冲垫、气囊垫或油气缓冲装置,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缓冲座207整体后坐,通过将后坐力传递至二级缓冲设备301,二级缓冲设备301吸收冲击载荷并将部分后坐力传递至地面,从而达到极佳的后坐缓冲效果。
34.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其工作原理为:
35.后坐力缓冲装置结构主要由弹射筒201、弹射载体202、第一拉断螺栓203、弹托204、钢圈法兰205、气体密封圈206、缓冲座207、压缩弹簧208、端盖209、第一螺栓210、螺栓固定支架211、第二拉断螺栓212、高压气体213、气源动力设备214、螺纹端盖215、导向轨216、螺母217、缓冲端盖218和第二螺栓219等构成。
36.弹射筒201放置在弹射载体202内,弹托204通过第一拉断螺栓203与弹射载体202尾部相固接。螺栓固定支架211与钢圈法兰205焊接为一体,钢圈法兰205预埋在弹射筒201
内,第二拉断螺栓212穿过螺栓固定支架211与弹托204相连接。缓冲座207与钢圈法兰205相配合,两者形成轴向移动副,在缓冲座207与钢圈法兰205滑动部位安装有气体密封圈206。
37.端盖209通过第一螺栓210与钢圈法兰205相固接,端盖209、钢圈法兰205与缓冲座207形成圆环腔,在圆环腔体内均布有多组压缩弹簧208。气源动力设备214通过多组螺纹端盖215与缓冲座207相连接,缓冲座207柱面安装有导向轨216,用于轴向导向和防止径向偏转。缓冲座207末端安装有缓冲端盖218,两者通过第二螺栓219连接。
38.在弹射初始瞬间,气源动力设备214产生高压气体213,在高压气体213的作用下,弹托204受到向上的冲击载荷,缓冲端盖218、气源动力设备214和缓冲座207整体受到向下的冲击力载荷。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第二拉断螺栓212因强度失效发生断裂,弹托204、弹射载体202和第一拉断螺栓203整体向上加速运动。与此同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气源动力设备214和缓冲座207整体后坐,在整体后坐运动时,缓冲座207下压压缩弹簧208,压缩弹簧208因自身变形吸收部分后坐动能,减缓后坐力的冲击效应。
39.将弹射缓冲装置与二级缓冲装置301配合使用,会进一步提升缓冲效果。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缓冲座207整体后坐,通过将后坐力传递至二级缓冲装置301,二级缓冲装置301吸收冲击载荷并将部分后坐力传递至地面,从而达到极佳的后坐缓冲效果。
4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弹射筒、弹射载体、弹托、气源动力设备和伸缩机构,弹托设于弹射筒内且位于弹射筒的中部,弹射载体设于弹托的上方且弹射载体尾部与弹托相连接,伸缩机构的一端伸入弹射筒内,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露于弹射筒外;气源动力设备设于伸缩机构内用于产生高压气体,推动弹托和弹射载体整体向上加速运动;伸缩机构伸入弹射筒的一端与弹射筒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减缓后座力冲击效应的缓冲组件。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弹射的后坐力缓冲装置,将吸能缓冲由弹射筒尾部转移至筒内缓冲,当与二级缓冲装置配合使用,由筒内缓冲和二级缓冲装置共同承担后坐冲击力的作用,对地面要求大幅降低,地面适应性强;后坐力传递路径清晰,缓冲效果好,且无需寻找要求苛刻的弹射场地,符合快打快撤的作战理念,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作业效率高;不仅适用于垂直弹射,也适用于不同角度的斜射,应用工况范围广;气源动力设备布置在弹射筒内,当弹射筒进行联装时,该布置方案不占用弹射筒之间的空间,有利于整体空间布置,空间利用率高。
41.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