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保护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69527发布日期:2024-04-18 11:38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保护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保护层。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新能源车的电池包中,受到高温和高压冲击的绝缘材料要求具备良好的耐热性、耐压性和机械强度。

2、如cn115926228a公开了一种保护层、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所述保护层设置叠置的吸热层和隔热层,通过吸热层和隔热层的共同起作用完成对电池热蔓延的改善,一方面,吸热层的吸热粒子能够有效保证电池在热失控触发之前将相邻电池热量的传递通过分解反应的吸热作用进行遏制,此外吸热粒子的分解过程将主要产生不可燃气体,能够有效稀释热失控电池周围空间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而减缓电池模组或电池包明火的出现;另一方面,隔热层中使用隔热粒子进行绝热作用,隔热层中引入玻璃纤维,除了能够进一步降低隔热层导热系数提升绝热能力之外,还能够有效保证整个隔热层在高温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进而保证保护层的性能得到有效发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3、cn103078067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金属外壳绝缘保护层和其制作方法,外壳的开口部分1-10mm为氧化保护层,其余部分为氧化层,并在氧化保护层开口部分焊接封口后,外壳的外层涂上胶体绝缘层。该方案能够有效防止锂离子电池金属外壳带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并提高电池外壳导热特性。所述保护层采取了良好的绝缘措施,既可以在正常工作状况下保证电池间绝缘,又可以在电池包发生漏电故障时保护电池免受高压击穿。

4、然而现有的绝缘保护层存在温度极限、压力极限和冲击抗性等方面的不足,无法满足特定工况下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耐高温、防高压气体冲击力的绝缘保护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保护层,以解决现有的绝缘保护层存在温度极限、压力极限和冲击抗性等方面的不足,具有防高温、防高压气体冲击力、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防火性,还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和延展性。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层,所述电池保护层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纤层、第一粘接层、云母层、第二粘接层、第二玻纤层和陶瓷化硅橡胶层;

4、所述云母层的厚度分别>所述第一玻纤层的厚度、所述第二玻纤层的厚度;

5、所述陶瓷化硅橡胶层的厚度分别>所述第一玻纤层的厚度、所述第二玻纤层的厚度。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保护层,通过借助玻纤层、云母层和陶瓷化硅橡胶层之间的协同增强效果,使得所得电池保护层中玻纤层具有补强的功能,加强云母的结合力,可用于电芯间的防护,在1200℃的高温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有效防火,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防高压气体冲击力的性能。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玻纤层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3-4.6%。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16-8.6%。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云母层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13-84%。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16-8.6%。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玻纤层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3-4.6%。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陶瓷化硅橡胶层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13-84%。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保护层的厚度为1.07-6.3mm。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环氧树脂胶层或有机硅树脂胶层;

15、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环氧树脂胶层或有机硅树脂胶层。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云母层包括金云母层、白云母层或氟云母层的1种。

17、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防高压气体冲击力的电池保护层,具有良好的防高压气体冲击力,长期使用不老化,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表面电压为5-15kv,具有良好的防火性,最高可耐1200℃的高温,400-1200℃的高温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和延展性,断裂伸长率为100-350%;具有良好的防高压气体冲击力,气体压强为0.1-2.0mpa。

19、(2)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防高压气体冲击力的电池保护层,能满足电芯设备在短路和着火情况下仍能充分保持电器设备的绝缘性能,同时能防止高压气体的冲击力对其他电芯的破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层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纤层(1)、第一粘接层(2)、云母层(3)、第二粘接层(4)、第二玻纤层(5)和陶瓷化硅橡胶层(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纤层(1)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3-4.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16-8.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层(3)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13-84%。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层(4)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16-8.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纤层(5)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0.3-4.6%。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化硅橡胶层(6)的厚度为所述电池保护层厚度的13-8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层的厚度为1.07-6.3mm。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包括环氧树脂胶层或有机硅树脂胶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电池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层(3)包括金云母层、白云母层或氟云母层的1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保护层,电池保护层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纤层、第一粘接层、云母层、第二粘接层、第二玻纤层和陶瓷化硅橡胶层;云母层的厚度分别>第一玻纤层的厚度、第二玻纤层的厚度;陶瓷化硅橡胶层的厚度分别>第一玻纤层的厚度、第二玻纤层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电池保护层,通过借助玻纤层、云母层和陶瓷化硅橡胶层之间的协同增强效果,使得所得电池保护层中玻纤层具有补强的功能,加强云母的结合力,可用于电芯间的防护,同时保护层在1200℃的高温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有效防火,也具有良好的防高压气体冲击力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晨,张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固德电材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