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混编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0637发布日期:2024-05-20 11:4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混编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鱼竿用碳纤维布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混编布。


背景技术:

1、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

2、纯碳纤维竿产生的鱼竿强度比较大,但是韧性和弹力不足;碳纤维混编布是采用碳纤维与其他纤维混合编制的材料,其沿碳纤维轴方向具有很高的强度,另一方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应的纤维材料,如选择不锈钢纤维、涤纶纤维等,能够满足鱼竿制造的韧性和弹力要求,但是其强度会折损一些,为了满足鱼竿用对碳纤维混编布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混编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于解决传统的碳纤维混编布强度不足,无法应用在高强度鱼竿上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包括混编层,还包括:胶合于混编层表面的增强层、固定在增强层远离混编层一侧的胶层、设置在胶层远离增强层一侧的耐磨层、胶合在混编层远离增强层一侧的防水层;

3、所述增强层由第二碳纤维构成,且第二碳纤维沿着同一个方向平行分布;

4、所述混编层的横丝为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与横丝垂直。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纵丝为玻璃纤维。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防水层为pvc薄膜。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横丝与纵丝之间设置有纳米银颗粒。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耐磨层为pc塑料层,所述耐磨层远离胶层的一侧为光滑面。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防水层远离混编层的一侧设置为磨砂面。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碳纤维混编布,通过采用在混编层的一侧胶合第二碳纤维,若干个第二碳纤维构成增强层,用于弥补非碳纤维所在长度方向上的强度,用于整体增加碳纤混编布的强度,而且第二碳纤维的疏密设置不需要考虑编织过程中对横、纵丝的要求,以便于进行控制第二碳纤维的疏密性,提高碳纤维混编布的性能。

17、另外该碳纤维混编布,通过设置防水层和胶层,将混编层和增强层都包覆在内侧,避免水浸入到纤维和纤维之间的间隙中,能够保证相对干燥的条件,纳米银颗粒具有抑制细菌增生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包括混编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合于混编层(2)表面的增强层(4)、固定在增强层(4)远离混编层(2)一侧的胶层(5)、设置在胶层(5)远离增强层(4)一侧的耐磨层(6)、胶合在混编层(2)远离增强层(4)一侧的防水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编层(2)的纵丝(21)为玻璃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为pvc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丝(22)和/或纵丝(21)的表面附着有纳米银颗粒(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6)为pc塑料层,所述耐磨层(6)远离胶层(5)的一侧为光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远离混编层(2)的一侧设置为磨砂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鱼竿用碳纤维布料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碳纤维混编布,包括混编层、胶合于混编层表面的增强层、固定在增强层远离混编层一侧的胶层、设置在胶层远离增强层一侧的耐磨层、胶合在混编层远离增强层一侧的防水层。本技术,通过采用在混编层的一侧胶合第二碳纤维,第二碳纤维构成增强层,用于整体增加碳纤混编布的强度,而且第二碳纤维的疏密设置不需要考虑编织过程中对横、纵丝的要求,以便于进行控制第二碳纤维的疏密性,提高碳纤维混编布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杜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杜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3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