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

文档序号:37942032发布日期:2024-05-11 00:2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

本发明涉及防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火炸药自身对热、力、电存在极高的敏感性,生产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意外的燃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在混药环节,经常发生燃爆事故。

2、火炸药现行混药装置,多为带有搅拌装置的密闭反应釜或者捏合机,随着火炸药组分的加入,药浆逐渐粘稠,摩擦力增大,燃爆危险性大大提高。

3、为此,亟需提供一种阻隔爆装置,以减缓燃爆事故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所述阻隔爆装置设置于混药装置内,且位于所述混药装置内的药浆上方;所述阻隔爆装置包括两层阻隔网,所述阻隔网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混药装置的内壁上,且所述阻隔网与所述混药装置的内壁贴合;两层所述阻隔网之间填充有若干个致密阻隔颗粒,相邻所述致密阻隔颗粒之间形成过气通道,所述混药装置内的药浆在发生燃爆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所述过气通道进行消能。

3、优选的,所述致密阻隔颗粒为金属颗粒,所述阻隔网为金属网。

4、优选的,两所述阻隔网之间的距离为5cm-20cm。

5、优选的,单个所述过气通道的截面面积为0.01cm2-0.05cm2。

6、优选的,所述致密阻隔颗粒的密度为2.0g/cm3-3.0g/cm3。

7、优选的,两所述阻隔网之间设置有吸能层,所述致密阻隔颗粒设置于所述吸能层的两侧,所述吸能层设置有用于气体通过的缝隙。

8、优选的,所述吸能层由若干个非金属弹性颗粒组成。

9、优选的,所述吸能层的材质为聚脲、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聚氨酯中的一种。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1、本发明提供的阻隔爆装置设置于混药装置内,且位于混药装置内的药浆上方,一旦药浆发生燃爆,大量高温高压气体通过阻隔爆装置的能量吸收、冲击波震荡衰减,到达罐顶时的压力会大大降低,从而起到减缓燃爆事故危害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爆装置设置于混药装置内,且位于所述混药装置内的药浆上方;所述阻隔爆装置包括两层阻隔网(1),所述阻隔网(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混药装置的内壁上,且所述阻隔网(1)与所述混药装置的内壁贴合;两层所述阻隔网(1)之间填充有若干个致密阻隔颗粒(2),相邻所述致密阻隔颗粒(2)之间形成过气通道(3),所述混药装置内的药浆在发生燃爆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所述过气通道(3)进行消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阻隔颗粒(2)为金属颗粒,所述阻隔网(1)为金属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阻隔网(1)之间的距离为5cm-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过气通道(3)的截面面积为0.01cm2-0.05c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阻隔颗粒(2)的密度为2.0g/cm3-3.0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阻隔网(1)之间设置有吸能层(4),所述致密阻隔颗粒(2)设置于所述吸能层(4)的两侧,所述吸能层(4)设置有用于气体通过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层(4)由若干个非金属弹性颗粒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层(4)的材质为聚脲、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聚氨酯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火炸药类含能材料意外燃爆的阻隔防爆装置,阻隔爆装置设置于混药装置内,且位于混药装置内的药浆上方;阻隔爆装置包括两层阻隔网,阻隔网可拆卸安装在混药装置的内壁上,且阻隔网与混药装置的内壁贴合;两层阻隔网之间填充有若干个致密阻隔颗粒,相邻致密阻隔颗粒之间形成过气通道,混药装置内的药浆在发生燃爆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过气通道进行消能。本发明提供的阻隔爆装置设置于混药装置内,且位于混药装置内的药浆上方,一旦药浆发生燃爆,大量高温高压气体通过阻隔爆装置的能量吸收、冲击波震荡衰减,到达罐顶时的压力会大大降低,从而起到减缓燃爆事故危害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跃,余子明,王成,张信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