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车机动化伪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41阅读:1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军车机动化伪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军车机动化伪装装置一、 技术领域
本设计的名称为"军车机动化伪装装置",英文名"Electro-mechanical camouflage device for military vehicle"。京尤其设计制造而言,属于工学令贝 域,为自主设计的机电化装置;就其应用而言,属于军事学领域,可用于多种 军用车辆的反卫星侦察,特别是导弹发射车的反卫星侦察。在应用于导弹发射 车时,平时可设定为民用车辆伪装状态,导弹发射前由驾驶室人员在室内即时 实施机动化去伪装和导弹发射,导弹发射后仍由驾驶室人员在室内即时实施机 动化伪装,故该装置在导弹发射车方面、特别是战略导弹发射车方面具有重大 的应用价值。预计该装置在军事大国、军备竞赛国家或地区的军事领域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二、 技术背景1、 卫星侦察概述侦察卫星是发展最早、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军事卫星,自1959年2 月28日美国发射"发现者1号"照相侦察卫星以来,至今已发展到第六代侦察 卫星,发射数量超过1800颗,超过世界航天器发射总量的1/3。它已成为一些 国家获取战略情报的最有效工具,成为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国际军备核查的重要手段。目前,拥有侦察卫星研制能力 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印度等,日本、韩 国等国家或地区也在积极发展侦察卫星。侦察卫星主要有照相侦察卫星、电子 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等几类,其侦察方式主要有可见光照相、 电视摄像、红外线探测、多光谱照相、电子侦察、雷达成像、射线探测(主要 用于侦察核武器有关活动)等几种。2、 反卫星侦察概述由于卫星侦察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军事已发展到了 "被 看见就会被打中,被打中就会被摧毁"的时代,因此,反卫星侦察技术和措施 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战术价值。由于侦察卫星主要通过可见光照相、电视摄像、红外线探测、多光谱照相、电子侦察、雷达成像、射线探测等几种 方式进行侦察,因此,在战场上、演习场上以及在军事装备的表面上,也主要 采用上述方式的拮抗方式,来伪装或隐藏本方的军事目标、蒙骗或躲避对方的 卫星侦察,如以伪装网、烟幕、变形器、假目标、迷彩涂层等技术或措施来防 范可见光照相和电视摄像,以热红外辐射高反射材料等技术或措施来防范红外 线探测,以隐身涂层等技术或措施来防范电子侦察,以多棱角雷达规避设计等技术或措施来防范雷达成像等。简而言之,反卫星侦察技术和措施主要包括伪 装和隐身两大类。就伪装技术和措施而言,在反卫星侦察方面不可或缺,各种技术和措施都 有其优势,但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单一的迷彩涂层,具有一劳永逸的优势, 是大型武器装备常用的伪装措施之一;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色彩仅与单一 环境相适应、单独使用仅能防范可见光照相和电视摄像、军事装备的外型无法 规避雷达成像等。高价值军用车辆的伪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导弹发射车,是战略导弹和战 术导弹主要的机动性发射平台之一,也是侦察卫星十分重视的军事侦察目标之 一,因此,导弹发射车的伪装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战术意义。目前,导弹发 射车的伪装除迷彩涂层外,常常加盖迷彩蓬布,该措施具有轻巧、通用的优势,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1)需要手工操作,缺乏机动性;(2)操作不方便,发射导弹需历经以下过程下车一解开绳索一去除迷彩蓬布一上车一起竖导弹一 发射导弹一放下起竖架一下车一加盖迷彩蓬布一系绳索一上车;(3)费时间,批量作业时人力消耗更多,这在抢占先机决胜负的战场上和演习场上将消耗宝 贵的时间;(4)功能单一,军事装备的外型无法规避雷达成像。因此,创新伪 装技术,克服这些不足之处,提高军用车辆特别是导弹发射车的伪装效果和蒙 骗概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和实际意义。3、 信息检索情况(1)类似产品的检索在"Google"搜索引擎上(http://www.google.cn/), 检索"伪装机" 一词,获检索信息1000余条,系含有"伪""装""机"(如飞 机、相机、机枪手等等)等相同汉字的众多不同信息,但未见与本设计类似的 机电化军用装置。(2)类似专利的检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网 站上(http:〃www.sipo.gov.cn/sipo/zljs/),以"伪装"为关键字、以"摘要"为检 索项目,检索各类专利文献,获专利文献300余条,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 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亦未见与本设计类似的机电化军用装置。4、 本设计的特色与创新性本设计的特色与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结构创新通过自主 设计的机电装置来实现军用车辆的机动化伪装和去伪装,其结构包括用于机动 化伪装军车的液压千斤顶装置、用于伪装军车、受手动和自动双重控制的电路装置等。二、功能特色与创新(1)通用性可用于多种军用车辆的机动化伪 装和去伪装,其中在导弹发射车方面、特别是战略导弹发射车方面具有重大的 应用价值。(2)机动性不需要另行增加操作人员,仅在军用车辆的驾驶室内增加操控开关两个,即可由驾驶室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伪装或去伪装的机动 化操作。(3)多功能性伪装盖上面可更换固定具有不同伪装效果的迷彩蓬布; 伪装盖如起用金属板,则可增加车厢外型(如导弹)蒙骗雷达成像的作用;如 考虑减轻重量,则可用不锈钢管栅栏替代金属板。5、本设计的实用性由于该装置在反卫星侦察方面具有通用性、机动性、多功能性等特点,因 此可用于多种军用车辆的机动化伪装和去伪装,特别是导弹发射车的机动化伪 装和去伪装,并产生较好的伪装效果和较高的蒙骗概率。在应用于导弹发射车 时,平时可设定为民用车辆伪装状态,导弹发射前由驾驶室人员在室内通过单 一开关操作即时实施机动化去伪装和导弹发射,导弹发射后仍由驾驶室人员在 室内通过单一开关操作即时实施机动化伪装,故该装备在导弹发射车方面、特 别是战略导弹发射车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预计该装备在军事大国、军备 竞赛国家或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
发明内容
参见附图及其说明,为达到军车机动化伪装和去伪装的目的,特作以下几 方面的设计。1、 车厢上面加盖两扇伪装盖,可围绕两侧的侧板向外上方旋转。伪装盖上面可更换固定具有不同伪装效果的迷彩蓬布;伪装盖如起用金属板,则可增加 车厢外型(如导弹)蒙骗雷达成像的作用;如考虑减轻重量,则可用不锈钢管 栅栏替代金属板。2、 在连接于千斤顶的支撑杆的推动下,伪装盖向外上方旋转一定角度(该 角度小于90°,以保持伪装盖对支撑杆的重力作用),完成去伪装过程;在自身重力作用和管道液压下降的影响下,伪装盖向内下方旋转归位,完成伪装过程。3、 支撑杆和伪装盖由液压千斤顶装置驱动。千斤顶装置的驱动杠杆由直流电机附带触碰板所触碰而驱动,并在弹簧作用下回位,故直流电机和弹簧可驱 动千斤顶装置周而复始地工作,并推动支撑杆和伪装盖向上移动。在驾驶室设 置脚踏截止阀及其复位弹簧一个,脚踏该截止阀时可促使千斤顶装置中的油液 流出、承重活塞下移回位、伪装盖向内下方旋转归位。4、 直流电机由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 一个为驾驶室内的手动切换开关,一个为由连接于千斤顶装置的触碰板所触发的自动切换开关。按下手动切换开 关,可闭合电路、驱动直流电机工作。自动切换开关则类似于拉线开关(去掉 拉线、倒置固定),由上移到位的千斤顶装置所触发,该开关的主体构件每旋转60°时切断和切换一次电路。四、
图1:基本原理示意图。图2:自动切换开关纵切面示意图。图3:自动切换开关横切面透视图。切面位置为图2中的说明38所示。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说明A、图1 (基本原理示意图)说明1、 直流电源l:用于驱动直流电机4旋转。2、 手动切换开关2:为单刀双掷开关,位于驾驶室内,按压后可切换其后 的两条电路。3、 自动切换开关3:即自动切换开关23,为单刀双掷开关,位于车厢一侧侧板内侧或附近位置,类似于拉线开关(去掉拉线、倒置固定),由千斤顶装置顶部附带触碰板17所触发,主体构件每旋转60°时切断和切换一次电路。参见 图2、图3。4、 直流电机4:可通过触碰板5和千斤顶装置,驱动两扇伪装盖20向外上 方旋转一定角度。5、 触碰板5:固定在直流电机4上并随之旋转,触碰千斤顶装置的杠杆臂 6后使之下移。6、 杠杆臂6:为千斤顶装置的始动部分,由触碰板5和弹簧7共同驱动杠 杆臂6不间断地上下摆动。7、 弹簧7:位于杠杆臂6的下方,使之在下移后上移回位。8、 加压油缸8:容纳加压活塞9并利于其上下移动。9、 加压活塞9:随杠杆臂6上下移动,上移时通过单向阀11和管道IO而 吸油,下移时通过管道和单向阀13而加压、使承重活塞14上移。10、 管道10:系油液流动的通道,通过油液而传送压力。11、 单向阀ll:加压活塞9上移时开启,下移时关闭。12、 油箱12:容纳油液。13、 单向阔13:加压活塞9下移时开启,上移时关闭。14、 承重活塞14:随承重油缸15内油量的增加而上移,随截止阀24的开 启而下移。承重活塞14的上下移动全程相当于直流电机4旋转圈数的整数倍, 且承重活塞14处于上端、下端位置时,触碰板5处于左侧,以确保触碰板5未 压迫杠杆臂6、弹簧7处于伸张状态。15、 承重油缸15:容纳承重活塞14并利于其上下移动。承重油缸15的内径小于加压油缸8的内径时,有利于液面和承重活塞14的快速移动,也有利于伪装盖20的快速旋转。16、 旋转轴杆16:利于支撑杆22旋转。17、 触碰板17:固定在承重活塞14的顶部外侧,触碰到自动切换开关23 时可切断并切换电路。18、 车厢侧板18:通过合页19而连接伪装盖20,此外一侧车厢侧板18同 定有一个自动切换开关23 (自动切换开关23亦可固定在附近位置)。19、 合页19:连接车厢侧板18和伪装盖20,使后者可向外上方旋转一定 角度。20、 伪装盖20:左右各一,覆盖在车厢上,在承重活塞14和支撑杆22的 推动下可向外上方旋转一定角度(该角度小于90°,以保持伪装盖20对支撑杆 22的重力作用)。伪装盖20上面可更换固定具有不同伪装效果的迷彩蓬布。伪 装盖20如起用金属板,则可增加车厢外型(如导弹)蒙骗雷达成像的作用;如 考虑减轻重量,则可用不锈钢管栅栏替代金属板。21、 连接处21:系伪装盖20和支撑杆22的连接部位。22、 支撑杆22:连接承重活塞14和伪装盖20,前者上移时促使后者向外 上方旋转,后者向内下方旋转时促使前者下移。23、 自动切换开关23:即自动切换开关3,仅一侧车厢侧板18固定有自动 切换开关23。参见图2、图3。24、 截止阀24:脚踏按压后,管道开通,油液回流到油箱12,伪装盖20 在自身重力作用和管道液压下降的影响下,向内下方旋转归位。提脚后,截止 阀24在弹簧25的作用下归位,管道关闭。25、 弹簧25:使截止阀24归位而关闭管道。26、 省略结构26:与其上方的结构14-22基本一致,用于控制另一扇伪装 盖,但无触碰板17和自动切换开关23 (二者仅一套即可)。B、图2 (自动切换开关纵切面示意图)说明27、 塑料侧板27:左右各一,使两者之间的塑料主体构件可旋转、但不能 移位。28、 加压弹簧28:使左侧外加金属环29和左侧金属环31紧密连接,以连 接电路。29、 左侧外加金属环29:紧靠左侧金属环31、但不能随之旋转,上端为左 侧电路连接处30。30、 左侧电路连接处30:参见图1中的说明3。31、 左侧金属环31:参见图3中的说明42、 43、 44。32、 右侧金属环32:参见图3中的说明42、 43、 44。33、 右侧电路连接处33:参见图1中的说明3。34、 右侧外加金属环34:紧靠右侧金属环32、但不能随之旋转,上端为右 侧电路连接处33。35、 拉线开关类似结构35:类似于拉线开关的拉动结构(去掉拉线、倒置 固定),相当于拉线连接处的位置为触发点37,图1中的触碰板17由下而上触 动触发点37、使自动切换开关的主体构件旋转60。,从而切断和切换电路。36、 归位弹簧36:两端分别固定于拉线开关类似结构35和塑料侧板,自动 切换开关的主体构件旋转60°后,归位弹簧36可使拉线开关类似结构35的主要 构件逆向旋转归位。37、 触发点37:图1中的触碰板17自下而上、在触发点37触动拉线开关 类似结构35,从而切断和切换电路。38、 图3切面位置38:示意图3横切面所在位置。39、 弹簧固定处39:上端连接图3中的片弹簧45,下端连接图1中的直流 电机4。C、图3 (自动切换开关横切面透视图)说明40、 齿轮状塑料块40:离心面含有六个等距离分布的齿状突起。每个齿状 突起含有两个离心面, 一面为圆心所在平面(简称垂直面41), 一面斜向连接到 垂直面41 (简称斜面42),斜面42上覆盖金属片(即金属条带44的延伸部分)。41、 垂直面4h为圆心所在平面,齿轮状塑料块40逆时针方向旋转60°时, 片弹簧45跃过垂直面41、跌落到另一斜面42上的金属片上。42、 斜面42:斜向连接到垂直面41,上面覆盖金属片(即金属条带44的 延伸部分),通过连接片弹簧45而连通电路。43、 金属环43:近心处为环状,通过金属条带44延伸到斜面42上。齿轮 状塑料块40的两侧各有一个金属环43,各延伸到三个相间隔的斜面42上。两 个金属环43通过图2中的外加金属环29、 34各连接一条电路,齿轮状塑料块 40逆时针方向旋转60°时,可切换电路一次。44、 金属条带44:将金属环43和斜面42上的金属片连为一体。45、 片弹簧45:在弹力作用下,片弹簧45紧靠斜面42上的金属片。齿轮 状塑料块40逆时针方向旋转60°时,片弹簧45切换到另一斜面42上的金属片 及其电路上。46:弹簧固定处46:上端连接片弹簧45,下端连接图1中的直流电机4。图2和图3示意自动切换开关23 (即自动切换开关3)的结构。自动切换 开关23系在拉线开关的基础上改良设计而得。与拉线开关比较,自动切换开关 23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去掉拉线;倒置固定;触发点37左侧增加一个塑料环, 以确保绝缘;片弹簧45两侧配置两条电路,含有左侧金属环31、右侧金属环 32、左侧外加金属环29、右侧外加金属环34、左侧电路连接处30、右侧电路连 接处33、加压弹簧28 (左右各一)等构件。(二)、操作方法说明1、 去伪装按下手动切换开关,两扇伪装盖即逐步开启,到达终点位置后 自动断开电路。2、 伪装脚踏截止阀,两扇伪装盖即逐步闭合,到达终点位置后提脚即可。 〇、操作原理说明1、 去伪装按下手动切换开关2—在直流电源1的作用下,直流电机4和触碰板5顺时 针方向旋转一在触碰板5和弹簧7的作用下,杠杆臂6周而复始地上下摆动一 杠杆臂6上移时,油箱12中的油液经单向阀11和管道10而流入加压油缸8; 杠杆臂6下移时,加压油缸8中的油液经单向阀13和管道而流入承重油缸15 —承重活塞14随着承重油缸15中的油液增多而上移一伪装盖20在承重活塞14 和支撑杆22的作用下向外上方旋转一到达终点位置后,触碰板17触发自动切 换开关23 (即自动切换开关3)而切断和切换电路一伪装盖20自动制动。如在上述去伪装过程中,再次按下手动切换开关24直流电源i被断开一直 流电机4和触碰板5制动一杠杆臂6制动一管道中的油液及其压力保持静止状 态一承重活塞14、支撑杆22和伪装盖20制动。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第三次按下手动切换开关2—恢复前述去伪装过程, 直到完成整个过程后自动制动。2、 伪装脚踏截止阀24—承重油缸15的油液经截止阀24而回流到油箱12—在自身 重力作用和管道液压下降的影响下,伪装盖20向内下方旋转一伪装盖20到达 终点位置后提脚即可。如在上述伪装过程中提脚一截止阀24在弹簧25的作用下关闭一管道中的油液及其压力保持静止状态一承重活塞14、支撑杆22和伪装盖20制动。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再次脚踏截止阀24—恢复前述伪装过程,直到完成 整个过程后提脚即可。10
权利要求
军车机动化伪装装置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卫星侦察的军车机动化伪装装置,其特色与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结构创新通过自主设计的机电装置来实现军用车辆的机动化伪装和去伪装,其结构包括用于机动化伪装军车的液压千斤顶装置、用于伪装军车、受手动和自动双重控制的电路装置等。二、功能特色与创新(1)通用性可用于多种军用车辆的机动化伪装和去伪装,其中在导弹发射车方面、特别是战略导弹发射车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2)机动性不需要另行增加操作人员,仅在军用车辆的驾驶室内增加操控开关两个,即可由驾驶室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伪装或去伪装的机动化操作。(3)多功能性伪装盖上面可更换固定具有不同伪装效果的迷彩蓬布;伪装盖如起用金属板,则可增加车厢外型(如导弹)蒙骗雷达成像的作用;如考虑减轻重量,则可用不锈钢管栅栏替代金属板。
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卫星侦察的军车机动化伪装装置,其特色与创新性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结构创新通过自主设计的机电装置来实现军用车 辆的机动化伪装和去伪装,其结构包括用于机动化伪装军车的液压千斤顶装置、 用于伪装军车、受手动和自动双重控制的电路装置等。二、功能特色与创新(1) 通用性可用于多种军用车辆的机动化伪装和去伪装,其中在导弹发射车方面、 特别是战略导弹发射车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2)机动性不需要另行增 加操作人员,仅在军用车辆的驾驶室内增加操控开关两个,即可由驾驶室人员 方便、快捷地完成伪装或去伪装的机动化操作。(3)多功能性伪装盖上面可 更换固定具有不同伪装效果的迷彩蓬布;伪装盖如起用金属板,则可增加车厢 外型(如导弹)蒙骗雷达成像的作用;如考虑减轻重量,则可用不锈钢管栅栏 替代金属板。
2、 根据权利要求
l所表述的用于机动化伪装军车的液压千斤顶装置,其主 要结构和操作原理为-(1) 去伪装按下手动切换开关2—在直流电源1的作用下,直流电机4和触碰板5顺时 针方向旋转一在触碰板5和弹簧7的作用下,杠杆臂6周而复始地上下摆动一 杠杆臂6上移时,油箱12中的油液经单向阀11和管道10而流入加压油缸8; 杠杆臂6下移时,加压油缸8中的油液经单向阀13和管道而流入承重油缸15 —承重活塞14随着承重油缸15中的油液增多而上移一伪装盖20在承重活塞14 和支撑杆22的作用下向外上方旋转一到达终点位置后,触碰板17触发自动切 换开关23 (即自动切换开关3)而切断和切换电路一伪装盖20自动制动。(2) 伪装脚踏截止阀24—承重油缸15的油液经截止阀24而回流到油箱12—在自身 重力作用和管道液压下降的影响下,伪装盖20向内下方旋转一伪装盖20到达 终点位置后提脚即可。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表述的用于伪装军车、受手动和自动双重控制的电路 装置,其主要结构和操作原理为(1) 手动控制装置按下驾驶室内的手动切换开关2—电路切换和开通,直流电机4和液压千斤 顶装置工作,伪装盖20上翻,军车去伪装。(2) 自动控制装置触碰板17触发自动切换开关23 (即自动切换开关3)而切断和切换电路一 伪装盖20自动制动。自动切换开关23系在拉线开关的基础上改良设计而得。与拉线开关比较,自动切换开关23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去掉拉线;倒置固定;触发点37左侧 增加一个塑料环,以确保绝缘;片弹簧45两侧配置两条电路,含有左侧金属环 31、右侧金属环32、左侧外加金属环29、右侧外加金属环34、左侧电路连接处 30、右侧电路连接处33、加压弹簧28 (左右各一)等构件。
专利摘要
主要结构和原理为(1)按下手动切换开关2→直流电机4和触碰板5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触碰板5和弹簧7的作用下,杠杆臂6上下摆动→杠杆臂6上移时,油箱12中的油液经单向阀11和管道10而流入加压油缸8;杠杆臂6下移时,加压油缸8中的油液经单向阀13和管道而流入承重油缸15→承重活塞14随着承重油缸15中的油液增多而上移→伪装盖20向外上方旋转→触碰板17触发自动切换开关23(即自动切换开关3)而切断和切换电路→伪装盖20自动制动。(2)脚踏截止阀24→承重油缸15的油液经截止阀24而回流到油箱12→在自身重力作用和管道液压下降的影响下,伪装盖20向内下方旋转→伪装盖20到达终点位置后提脚即可。
文档编号F41H3/00GKCN101240991SQ200710004875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谭健苗, 阳锡竹 申请人:谭健苗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