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收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03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收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便携式收ロ机,属于定装弹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定装弹药需要通过收ロ结合机将弹丸与药筒结合在一起,一般的收ロ结合机结构复杂、机身笨重,采用大型的液压机作为动力。这种设备不便于移动,不能满足靶场现场调整、装配的需要。在这个背景条件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收ロ机,实现了各种条件下弾丸与药筒的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收ロ机存在结构复杂、机身笨重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收ロ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收ロ机,包括顶梁、拉杆、支承套、收ロ套、护盖、定位环、套筒、收ロ卡瓣;
一个顶梁与两个拉杆组成收ロ机的支撑装置,两个拉杆的下端固定收ロ套,收ロ套的内壁下端加工有收ロ锥面,收ロ套的内壁上端螺纹连接定位环,套筒侧壁沿轴向加工有长孔,套筒插入收ロ套内,并通过穿过套筒长孔的定位销与收ロ套连接,套筒上端固定支承套,支承套上端通过护盖封装,套筒的下端固定收ロ卡瓣,收ロ卡瓣的外形为与收ロ套的内壁下端内形相匹配的锥面。
将待收ロ的弾丸和药筒从下端插入套筒内,使弾丸前端的定位槽与套筒上端的定位环卡位,调节定位环相对套筒的高度,使收ロ卡瓣与弹丸和药筒的收ロ位置对准,通过千斤顶控制支承套带动套筒相对支撑装置向下运动,套筒下端的收ロ卡瓣在其与收ロ套之间通过锥面结构的作用下收缩,使弾丸和药筒之间完成收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收口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安全,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完成弾丸与药筒的收ロ,满足靶场现场调整、装配的需要,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图I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收ロ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收ロ机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ト顶梁;2-拉杆;3_支承套;4_收ロ套;5-护盖;6_定位环;7-套筒;8-收
ロ卡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ー步说明[0014]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收ロ机,如图I、图2所示,包括顶梁I、拉杆2、支承套3、收ロ套4、护盖5、定位环6、套筒7、收ロ卡瓣8 ;
一个顶梁I与两个拉杆组成收ロ机的支撑装置,两个拉杆的下端固定收ロ套4,收ロ套4的内壁下端加工有收ロ锥面,收ロ套4的内壁上端螺纹连接定位环6,套筒7侧壁沿轴向加工有长孔,套筒7插入收ロ套4内,并通过穿过套筒7长孔的定位销与收ロ套4连接,套筒7上端固定支承套3,支承套3上端通过护盖5封装,套筒7的下端固定收ロ卡瓣8,收ロ卡瓣8的外形为与收ロ套4的内壁下端内形相匹配的锥面。将待收ロ的弾丸和药筒从下端插入套筒7内,使弾丸前端的定位槽与套筒7上端的定位环6卡位,调节定位环6相对套筒7的高度,使收ロ卡瓣8与弾丸和药筒的收ロ位置对准,通过千斤顶控制支承套3带动套筒7相对支撑装置向下运动,套筒7下端的收ロ卡瓣8在其与收ロ套4之间通过锥面结构的作用下收缩,使弾丸和药筒之间完成收ロ。
权利要求
1. 一种便携式收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I)、拉杆(2)、支承套(3)、收口套(4)、护盖(5)、定位环(6)、套筒(7)、收口卡瓣(8); 一个顶梁(I)与两个拉杆组成收口机的支撑装置,两个拉杆的下端固定收口套(4),收口套(4)的内壁下端加工有收口锥面,收口套(4)的内壁上端螺纹连接定位环¢),套筒(7)侧壁沿轴向加工有长孔,套筒(7)插入收口套(4)内,并通过穿过套筒(7)长孔的定位销与收口套(4)连接,套筒(7)上端固定支承套(3),支承套(3)上端通过护盖(5)封装,套筒(7)的下端固定收口卡瓣(8),收口卡瓣(8)的外形为与收口套(4)的内壁下端内形相匹配的锥面; 将待收口的弹丸和药筒从下端插入套筒(7)内,使弹丸前端的定位槽与套筒(7)上端的定位环(6)卡位,调节定位环(6)相对套筒(7)的高度,使收口卡瓣(8)与弹丸和药筒的收口位置对准,通过千斤顶控制支承套(3)带动套筒(7)相对支撑装置向下运动,套筒(7)下端的收口卡瓣(8)在其与收口套(4)之间通过锥面结构的作用下收缩,使弹丸和药筒之间完成收口。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收口机,属于定装弹药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收口机,顶梁与两个拉杆组成支撑装置,两个拉杆的下端固定收口套,收口套的内壁螺纹连接定位环,套筒插入收口套内,并通过穿过套筒长孔的定位销与收口套连接,套筒的下端固定收口卡瓣。将待收口的弹丸和药筒从下端插入套筒内,使弹丸前端的定位槽与套筒上端的定位环卡位,通过千斤顶控制支承套带动套筒相对支撑装置向下运动,套筒下端的收口卡瓣在其与收口套之间通过锥面结构的作用下收缩,使弹丸和药筒之间完成收口。本实用新型的收口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安全,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完成弹丸与药筒的收口,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F42B33/00GKCN202393303SQ20112056192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付学斐, 原惠丰, 史耀霞, 宋建东, 岳丽惠, 常光升, 张兰兰, 张红青, 李吉光, 江荣乐, 王书文, 王飞, 程军丽, 费庆国, 高艳 申请人:山西北方惠丰机电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