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7196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钢丝绳地滚。
现有的钢丝绳地滚大多为铸铁地滚,放在地滚上的钢丝绳通过动力转动装置带动载重车在牵引轨道上运行,钢丝绳与铸铁地滚相互摩擦而磨损,因铸铁地滚比钢丝绳耐磨,钢丝绳的磨损往往超过铸铁地滚。为了保证安全,钢丝绳运行一定时间后将报废,铸铁地滚也随之而报废,使用寿命短,停机检修、更换次数频繁,影响工作,由于铸铁地滚的摩擦系数大,转动该地滚运行所需的牵引力也大,耗电量相应增大,且铸铁地滚易锈蚀,又涂有润滑油,易污染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地滚,使该地滚使用寿命长,停机检修,更换的次数少,提高地滚工作效率,减小地滚摩擦系数,靠自身润滑,防锈蚀。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创造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T型地滚体的工作外表面上依次镶套有能拆卸、互换、耐磨、耐腐,高韧性,自润滑、高强度的套子,并通过地滚体一端端部的压板、左、右端部的端盖、连接件将套子固定在地滚体的工作外表面上,套子上的孔与地滚工作表面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使用寿命长,经实验表明用MCPA铸型尼龙制作的地滚,其使用寿命比铸铁地滚的使用寿命长12倍以上。
2、停机检修、更换地滚的次数少,更换方便,减小了停机检修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地滚的工作效率。
3、由于地滚的摩擦系数减小,且靠自身润滑,转动地滚,带动载重车运行的牵引力相对减小,耗电量也随之减小。
4、能防锈蚀,减少环境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在图1中1-地滚体 6-轴2-尼龙套 7-油封3-压板 8-轴承4-端盖 9-骑缝螺钉5-端盖螺钉
以下结合附图予以说明在轴[6]两端的轴承[8]上装有地滚体[1],地滚体[1]为空心T形圆柱体,该圆柱体的工作外表面上依次镶套有5个可拆卸互换,其内,外直径均分别为80mm和120或140mm的尼龙套[2],每个尼龙套的长度为50mm,该尼龙套用MCPA铸型尼龙材料制作而成,与T形端相对的地滚体端上装有园形压板[3],该压板与地滚体的接触处通过骑缝螺钉[9]固定连接,在地滚体的T形端与压板[4]端、各穿过轴[6],通过端盖螺钉[5],将左、右的圆形端盖[4]分别固定在地滚体的T形端和压板[4]的端面上,左、右端盖上通过油封[7]密封。
权利要求1.一种地滚;包括轴,装在该轴两端上的左、右轴承,装在左、右轴承上的T形地滚体,其特征在于在地滚体的工作外表面上依次镶套有能拆卸、互换、耐磨、耐腐、高韧性、自润滑、高强度的套子,并通过地滚体一端端部的压板,左、右端部的端盖,连接件将套子固定在地滚体的工作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滚,其特征在于在空心T形圆柱形的地滚体的工作外表面上依次镶有5个内、外直径均分别为80mm和120或140mm的尼龙套,每个尼龙套的长度为50mm,与T形端相对的地滚体端上装有圆形压板、该压板与地滚体的接触处通过骑缝螺钉固定连接,在地滚体的T形端与压板端,各穿过轴,通过端盖螺钉将左、右圆形端盖分别固定在地滚体的T形端和压板端面上,左、右端盖上通过油封密封。
专利摘要一种地滚,属钢丝绳用地滚。本实用新型是在地滚体的工作外表面上依次镶套有能拆卸互换、耐磨、耐腐、高韧性、自润滑、高强度的套子,并通过地滚体一端端部的压板,左、右端盖,连接件将套子固定在地滚体的工作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停机检修,更换次数少,方便,提高了地滚的工作效率,且其摩擦系数小,靠自身润滑,带动载重车运行的牵引力减小,耗电量也减小,能防锈蚀,减少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能用作缆车,矿井等行业的地滚。
文档编号B66C9/00GK2274184SQ9623277
公开日1998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5日
发明者廖正中 申请人:重庆泰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