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爬塔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7192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爬塔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式起重机,特别是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
目前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塔式起重机一般分为附着式和内爬式两种,附着式塔式起重机安装在建筑物的侧面,其有效施工范围和吊重能力均受到一定限制。内爬塔式起重机安装在建筑物的电梯井或其它开间处,从而扩大了塔机的有效施工范围,充分发挥了塔机的起重能力,当塔机做360度回转时,起重臂伸出建筑物外的长度比附着式塔机小得多;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开障碍物;特别是在群楼密布,电杆林立的旧城改造中,往往起着附着式塔机无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内爬塔式起重机分为侧面顶升与中央顶升两种型式,采用侧面顶升的塔机,每内爬一次需要逐层楼上搬液压站、液压油缸、内爬框架及承重梁,不但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拆装麻烦,费工费时。采用中央顶升的塔机虽不需搬动液压站和液压油缸,但仍然需要拆卸上搬内爬框架、承重梁和爬梯,为了安装好内爬框架与承重梁,往往要对电梯井的设计与施工作特殊要求,既浪费材料,又增加成本,以致影响到内爬塔式起重机的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内爬塔式起重机,它在现有内爬塔机的基础上,采用一套新型的内爬机构,不但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且有利于发挥内爬塔机的优点,使之能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由塔身、塔帽、起重臂、平衡臂、及液压顶升机构等部份组成,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采用液压油缸进行顶升,其特征在于
①.在塔身上套装有内爬套架,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套架的主体是两根方管直梁,方管直梁两端套装有伸缩梁,内爬套架的两侧设有爬梯;②.塔身内安装有双筒卷扬机;③.塔身底部设有内爬底座,内爬底座由两根方管直梁与两根环梁拼焊成框形结构,直梁两端套装有伸缩梁,内爬底座的四角设有脚柱和连接套。
④.内爬套架和内爬底座的伸缩梁与设在电梯井内壁的预埋铁盒相联,预埋铁盒为两端面不封口的框形结构,盒体外周焊有锚脚。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爬塔式起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使内爬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省工、省时,既克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又加快了爬升速度。
2.用一个内爬套架代替了现有技术的三个内爬框架,用轻巧便宜的预埋铁盒,代替了笨重的承重梁和昂贵的预埋螺栓,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3.电梯间无需专用设计和特殊施工,省去了制作混凝土挑梁及爬升后又要打去挑梁等麻烦,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4.在施工高度为100~200多米的高层建筑中,采用该内爬塔机的设备投资仅为50~80万元,而采用传统的附着式塔机则高达100~300多万元。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比附着式塔机方便、安全,基本上根除了因倒塔而死伤人员的恶性事故,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顶升部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内爬套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提升用双筒卷扬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内爬底座结构示意图6是预埋铁盒结构示意图下面依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内爬塔式起重机由塔身7、塔帽9、起重臂11、平衡臂12、起重臂拉杆10、平衡臂拉杆13及液压顶升机构等部份组成,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14内,采用液压油缸6进行顶升,塔身上部的结构件包括升降操纵机构、液压顶升机构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作详速。在塔身7上套装有内爬套架1,塔身底部设有内爬底座4,在电梯井壁设有预埋铁盒2。图2、图3中示出,内爬套架1为框架式结构,套架的主体是两根方管直梁15,方管直梁两端套装有伸缩梁16,在内爬套架1的两侧设有爬梯5,每条爬梯由4个完全相同的爬梯节用螺栓连接而成,爬梯节为焊接构件。液压油缸6设于横梁22上,横梁由两根槽钢拼焊而成,中间的双耳与液压油缸6连接,其两端装有上爬爪23,用于液压油缸顶升换步,液压油缸8的下端与顶升梁8中部的双耳相连,顶升梁两端装有可转动的下爬爪21。横梁和顶升梁及液压站按中央顶升方式设在塔身7的中央,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上、下爬爪依次伸出挂在爬梯5筋板的底面与顶面,将塔机沿内爬套架向上顶升。图4中示出,在塔身7的标准节内安装有提升内爬套架用双筒卷扬机3,其两端卷扬滚筒上的钢丝绳下端与内爬套架相连。图5中示出内爬底座4由两根方管直梁17与两根环梁拼焊成框形结构,直梁两端套装有伸缩梁18,内爬底座的四角还垂直设有脚拉19和连接套24,通过螺栓与塔身下部相连接。图6示出预埋铁盒2为两端面不封口的框形结构,盒体外周焊有锚脚20,盒体设在电梯井14的壁内。图1中示出内爬套架和内爬底座的伸缩梁插入电梯井壁内的预埋铁盒。
下面再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况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初始安装时,与现有塔机安装方式相同,塔身7高度约为30米左右,第一次爬升前,必须在建筑物的电梯井14(或其它开间)壁的第二、四层楼(或三、六层楼)的接面处埋设两组各四个预埋缺盒2,将内爬套架1套住塔身(内爬套架可制成两个半框,用螺栓紧固),拉出套架两根直梁15内的四根伸缩梁16,搁置在第四层楼(或第六层)的四个预埋铁盒内,调平套架,使套架四角的八个滑块与塔身距离均匀,并涂上三号钙基润滑脂,用铁木楔将四根伸缩梁紧固在预埋铁盒中,再用木楔顶入内爬套架与电梯井壁之间。松开内爬底座4四角的预埋螺栓螺母(初始安装用),取下压板,操作液压机构,伸缩液压油缸6使塔机整体爬升。
当塔机爬升至其内爬底座的伸缩梁18与第二层楼(或第三层)的预埋铁盒平齐时,拉出底座两方管直梁17内的四根伸缩梁18,搁置在对应的四个预埋铁盒中,将塔身调正,用铁木楔紧固仲缩梁,用木楔顶入内爬底座与电梯井壁之间,再将内爬套架1四角的八个顶块顶住塔身(顶块为现有技术,这里不作详速),并在塔身内与顶块平齐处安放内撑杆(内撑杆为现有技术,其形状为十字形,十字四端有杆头),扭动调节螺杆使四个杆头外顶塔身,紧抱塔身主弦杆。至此,第一次内爬完成,塔机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第二次爬升时,先在内爬套架之上的第二层或第三层楼面处埋设一组(四个)预埋铁盒2,松开内撑杆的杆头和内爬套架的顶块,取出内撑杆,将内爬套架与电梯井壁间的木楔取出,取下固定内爬套架伸缩梁16的铁木楔,将伸缩梁16推进方管直梁15内,在内爬套架四角的滑块上涂上润滑脂,操纵提升内爬套架用的双筒卷扬机3,钢丝绳便带动内爬套架上升。当内爬套架1上升到与上一组预埋铁盒位置平齐时,应停止拉升,拉出方管直梁内的四根伸缩梁搁置在铁盒内,并用铁木楔紧固,接着,取下固定内爬底座4四根伸缩梁18的铁木楔,将伸缩梁18推入内爬底座4的两根方管直梁17内,取下内爬底座与电梯井壁间的木楔,操纵液压顶升机构,将下爬爪21伸入爬梯孔内,顶在筋板上部,推出液压杆,使塔机整体顶升。当塔机的内爬底座上升至与上一层预埋铁盒孔平齐时,拉出底座上的四根伸缩梁搁置到预埋铁盒内,调正塔身,用铁木楔紧固好伸缩梁与底座,再将内爬套架与塔身紧固,便完成了第二次爬升。
以后只需重复第二次爬升的过程,便可按高楼的施工进度逐次爬升,直至塔机上爬到建筑物的顶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可达140米~300米,其安装位置一般在建筑物的电梯间,也可安装在其它开间内,塔机每次爬升高度为二至三层(即6~9米),塔身的标准高度可根据用户要求,安装成30米左右。塔机在进行内爬前按固定式塔机进行安装和使用,用内爬底座代替原有的十字底架,内爬前用预埋螺栓、压板固定在电梯井底或其它开间底面。内爬套架和内爬底座均采用钢板、槽钢、角钢等材料焊接而成。塔机所采用的液压机构根据不同型号塔机的技术要求进行选配。
权利要求1.内爬塔式起重机,由塔身、塔帽、起重臂、平衡臂、及液压顶升机构等部份组成,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采用液压油缸进行顶升,其特征在于①.在塔身(7)上套装有内爬套架(1),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套架的主体是两根方管直梁(15);方管直梁两端套装有伸缩梁(16),内爬套架的两侧设有爬梯(5);②.塔身(7)内安装有双筒卷扬机(3);③.塔身(7)底部设有内爬底座(4),内爬底座由两根方管直梁(17)与两根环梁拼焊成框形结构,直梁两端套装有伸缩梁(18),内爬底座的四角设有脚柱(19)和连接套(24)。④.内爬套架和内爬底座的伸缩梁(16、18)与设在电梯井内壁的预埋铁盒(2)相联,预埋铁盒为两端面不封口的框形结构,盒体外周焊有锚脚(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爬塔式起重机,由塔身、塔帽、起重臂、平衡臂及液压顶升机构等部分组成,特征是在塔身上套装有内爬套架,塔身下部是内爬底座,内爬套架和底座的方管直梁内套装有伸缩梁,伸缩梁搁置到设在电梯井壁的预埋铁盒内。套架两侧设爬梯,塔身内设提升内爬套架用双筒卷扬机,使塔机的内爬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省工、省时,加快了爬升速度,降低设备成本和施工成本,使用过程方便、安全,有利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66C23/00GK2244552SQ9623255
公开日1997年1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2日
发明者胡建锋 申请人:胡建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