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器改进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5057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按摩器改进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按摩器改进装置,尤指一种可同时产生二种不同力道及频率的直线律动性冲击,快速缓解身体不适的冲击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常见小型按摩器动作方式,多采用马达偏心传动产生高速(每秒60次以上)回转动作,达到振动按摩效果,或利用电磁场高速(每秒60次)振荡方式产生伸缩动作,而达到振动按摩效果,此种动作只能对身体的酸痛处表面或浅层肌肉群产生按摩并舒缓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对于身体经络点局部肌肉群深处、或脊椎、关节、软组织等部位,需使用每秒2-12次低速律动性冲击的按摩方式,才能达到消除酸痛的效果。
[0003]目前市场上的小型(手持式)按摩器结构,有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201320389376.7号「按摩器改进结构」所揭示者,是在一外壳体内设置一上套筒,该上套筒内部设有由线圈缠绕于一中央导管周侧形成的一电磁组件,一驱动组件组具有一伸入该中央导管内受电磁带动的驱动柱,驱动柱一端链接一套合件,驱动柱另一端可经由一上连杆套合一弹簧后,再以一挡止片固定在该上连杆端部,一传动组件具有一衔接在上套筒的下套筒,该下套筒具有一容纳该套合件的中央孔,另有一传动柱是以一端伸入该中央孔内与该套合件相抵触,该传动柱中段凹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导槽,且在前述下套筒周侧横设有一凸伸入中央孔内的导引销,利用前述导引销伸入导槽内可导引前述传动柱滑移,一夹具是结合在前述传动柱远离套合件的一端,在所述夹具上设有与按摩头结合的组合端;利用前述电磁组件经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夹具连动前述按摩头,达成产生往复伸缩的按摩振动。
[0004]然而,上述产品或其它相关类似的结构,皆无法被设定同时产生不同力道、及频率的低速直线律动性冲击按摩动作,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仍难以满足对于身体经络点及局部肌肉群深处、或脊椎、关节、软组织等部位的低速律动性冲击按摩需求。
[0005]有鉴于常见的小型(手持式)按摩器结构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器改进装置,是将二组冲击动力单元并列装设在同一机壳内,并分别施以不同的控制机制,使该二组冲击动力单元可分别产生不同力道及频率的直线律动性冲击,以快速缓解脊椎、关节黏粘、旋转、错位引起的酸、痛、痲、痹等不适。
[0007]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机壳,机壳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一端是经由二开口对外连通。二冲击动力单元,二冲击动力单元设置在前述容置空间内,且该二冲击动力单元分别以局部部位通过二开口凸伸在机壳外,并分别结合一按摩头。一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是由一主电路板、一至少一段以上的操作开关、一控制电路板、及多数调整旋钮所组成,该多数调整旋钮是设置在机壳外,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多数调整单元分别与各调整旋钮形成连动,该主电路板是与控制电路板、二冲击动力单元分别形成链接,利用各调整旋钮分别带动调整单元形成不同的控制设定,使所述主电路板得以分别控制二冲击动力单元带动各按摩头产生不同力道及频率的直线律动性冲击动作。
[0008]依上述结构,所述机壳在旁侧延伸一握把部,该握把部上设有一能控制该二冲击动力单元启动的至少一段以上的操作开关。
[0009]依上述结构,所述机壳是由二相对结合的侧壳体,以及一结合在二侧壳体一端侧的背盖所组成。
[0010]依上述结构,所述二冲击动力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各冲击动力单元分别由一电磁组件、一驱动组件组、一传动组件及一夹具所组成,该电磁组件为一缠绕的线圈,其中央设有一贯孔,前述驱动组件组至少具有一能伸入该贯孔内滑动的驱动柱,此驱动柱的一端是连结一连杆,该连杆另一端结合一套合件,所述传动组件至少具有一以局部凸伸在机壳外的下套筒,此下套筒具有一容纳前述套合件的中央孔,另有一传动柱是以一端伸入前述中央孔内与套合件相抵触,传动柱的另一端则连结前述夹具。
[0011]依上述结构,所述电磁组件是设置在一上套筒内,且该上套筒在接近传动组件的一端部结合一端塞,此一端塞具有一供连杆通过的通孔,而且在连杆外周侧套合一弹簧,该弹簧二端分别抵顶于驱动柱及端塞,前述传动组件在下套筒外周侧另套设一衔接筒,且此一衔接筒是连结在前述端塞远离上套筒的一端部。
[0012]依上述结构,所述衔接筒是抵顶在机壳的开口内侧周缘,而且前述下套筒通过开口向外延伸。
[0013]依上述结构,所述下套筒内周缘中段设有一环凸缘,而前述传动柱伸入下套筒的一端部对应环设有外凸缘,利用此环凸缘对一外凸缘形成挡止,能限制前述传动柱防止其向外滑脱。
[0014]依上述结构,所述机壳的握把部为中空结构,且前述主电路板是设置在一握把部内。
[001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构造分解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组合外观图。
[0018]图3是本发明的前视组合外观图。
[0019]图4是本发明的冲击动力单元构造分解图。
[0020]图5是本发明的整体组合剖面图。
[0021]图6是本发明的操作动作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发明在下腰椎向右旋转症状时的实施例图。
[0023]图8是本发明在下腰椎向左旋转症状时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结构主要包括:一机壳1、二冲击动力单元2、20、一控制组件3及二按摩头4、40 ;其中,所述机壳I是由二相对结合的侧壳体11、12,以及一结合在二侧壳体11、12后端侧的背盖13所组成,在二侧壳体11、12之间设有一容置空间121,此容置空间121 —端是经由二开口 113、123对外连通,且在所述机壳I的一旁侧延伸一中空的握把部112。
[0025]二冲击动力单元2、20具有相同的结构,呈平行并列设置在前述容置空间121内,且二冲击动力单元2、20分别以局部部位通过二开口 113、123凸伸于机壳I外,且所述二按摩头4、40分别结合在二冲击动力单元2、20裸露在机壳I外的部位。
[0026]控制组件3是由一主电路板31、一至少一段以上(在此特别先以三段式作为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开关32及一控制电路板33所组成,前述主电路板31是可容置在所述机壳I的握把部112 (或容置空间121)内,前述三段式操作开关32是设置在前述握把部112外侧,使其便于操作控制该二冲击动力单元2、20的启动;在前述控制电路板33上设有多数调整单元331、332、333、334,该调整单元331、332、333、334分别与多数设置在机壳I外的调整旋钮341、342、343、344形成连动,且该主电路板31是与控制电路板33、二冲击动力单元
2、20分别形成电性导通连结。
[0027]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利用各调整旋钮341、342、343、344分别启动各调整单元331、332、333、334可进行不同的电性连结而设定调整(例如:调整旋钮341、342分别启动调整单元331、332设定所述冲击动力单元2的冲击力道、及冲击频率;而调整旋钮343、344分别启动调整单元333、334设定该冲击动力单元20的冲击力道、及冲击频率),使前述主电路板3得以依控制电路板33的调整而分别对二冲击动力单元2、20形成不同力道、及频率的直线律动性冲击控制,而前述三段式操作开关32则可控制该主电路板31、控制电路板33及往上按压冲击动力单元2、往下按压同时冲击二动力单元2、20与默认电源(图中不另外绘出)的导通。
[0028]请参图4至图6所示,可知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动力单元2可以是由:一电磁组件21、一驱动组件组22、一传动组件23及一夹具24所组成,前述电磁组件21可为一由导线缠绕而成的线圈,其中央设有一贯孔211,在前述电磁组件21外周侧可依需要套设一上套筒212,在前述上套筒212—端内周缘环设有挡止部2121,此一挡止部2121是可挡止一置入上套筒212内的端塞25,在此一端塞25中央设有一通孔251,在前述通孔251 —端外周缘设有外螺纹252。
[0029]驱动组件组22是由一驱动柱221、一弹簧222、一连杆223及一套合件224组成,前述驱动柱221—端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