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传送系统、底板结构及厢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55109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41] 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传动组件20包括二传动轮21,所述传动轮21与所述输送组 件10连接W带动所述输送组件10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传动轮21中的其中一个 传动轮21为主动轮,用于与驱动装置,例如电机、马达等,连接W提供动力从而带动所述传 动组件20运动;另外一个所述传动轮21为从动轮,用于跟随所述传动轮21运动并定位所 述输送组件10的运动方向。
[0042] 请结合参阅图8,所述传动轮21为齿轮结构,其中部位置开有通孔211,W安装其 他装置,如张紧装置(图未示)等。所述传动轮21进一步包括周壁212,所述周壁212上开 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槽213,用于与所述输送组件10的滚动体13相配合。
[0043] 具体地,所述卡槽213包括第一槽壁2131、第二槽壁2133和第=槽壁2135。所述 第一槽壁2131和所述第二槽壁213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槽壁2131和所述第二槽壁2133 的一端与所述第=槽壁2135连接,所述第一槽壁2131和所述第二槽壁2133的第二端间隔 设置W形成一开口 2137。进一步地,所述卡槽213的宽度由所述开口 2137朝向所述第= 槽壁2135缩小,且所述第一槽壁2131和所述第二槽壁2133均为平滑过渡的曲线。请一并 参阅图4与图8,当所述滚动体13安装在所述卡槽213内时,所述滚动体13的滚动部131 由所述第一槽壁2131滑入所述第=槽壁2135内并被所述第二槽壁2133抵持,从而与所述 卡槽213晒合并跟随所述传动轮21运动。当所述滚动体13跟随所述传动轮21运动一段 距离后,所述第二槽壁2133运动至所述滚动体13的下方并沿第二槽壁2133滑出所述卡槽 213从而与所述传动轮21脱离。
[0044]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组件50包括两个抵持板51、承 载板53和连接板55,所述承载板53和所述连接板55设置在两个所述抵持板51之间,且所 述承载板53位于所述连接板55的下方。
[0045] 所述抵持板51大致为中空结构,且每一所述抵持板51包括底壁511、顶壁513和 设置在所述底壁511和所述顶壁513之间的第一侧壁515及第二侧壁517。所述底壁511 安装在所述汽车300的底架(图未示)上,所述顶壁513用于承载货物,所述第一侧壁515 用于安装所述车载传送系统40,所述第二侧壁517用于与所述底板结构100的其他部分连 接。
[0046]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53连接在两个所述抵持板51的底壁511之间,并与所述抵 持板51的第一侧壁515形成一容置腔56,所述容置腔56用于容置并安装所述传动组件20。
[0047] 所述连接板55连接在两个所述抵持板51的第一侧壁515之间,并将所述容置腔 56定义为第一容置腔561和第二容置腔563,所述传动组件20 -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 腔561内,另一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563内。请参阅图4至图6,当所述传动组件20 一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561内时,所述抵持板51的第一侧壁515抵持所述传送带11 的侧壁113。
[0048] 请一并参阅图4-7,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底板结构100的组装过程:
[0049] 首先,所述安装板组件50与所述底板结构100的其他部分进行拼接;所述传动组 件20被安装在所述底板结构100的下方,且两个所述传动轮21位于所述安装板组件50的 两端;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体13被安装在所述传送带11对应的安装孔1131的内孔1132内, 且所述锁紧块15被锁紧在所述安装孔1131的外孔1133内并抵持所述滚动体13的两端; 一部分所述传送带11绕设在两个所述传动轮21上,且与所述传动轮21接触的滚动体13 的滚动部131与所述卡槽213晒合;所述传送带11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561和所述 第二容置腔563内,并使得所述部分贴紧所述传动轮21的周壁212并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 腔561内,部分滚动体13的滚动部131与所述传动轮21的卡槽213晒合,另一部分设置在 所述连接板55上;最后另一部分所述传送带11绕设过所述传动轮21并容置在所述第二容 置腔563内,所述第一容置腔561内的滚动体13容置在所述连接板55上,则底板与传送带 安装完成。
[0050] 当所述车载传送系统4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组件50上后,使用者即可将货物放置 在所述传送带11上,再驱动所述传动组件20的传动轮21运动,所述传动轮21与所述滚动 体13晒合并带动所述传送带11运动,此时部分所述滚动体13在所述连接板55上滚动,所 述传送带11在所述传动轮21的带动下在所述安装板组件50的第一容置腔561内运动从 而带动放置于传送带11的第一表面1111的货物在所述厢体200内运动。
[0051] 本发明的底板结构100通过在所述厢体200内设置安装板组件50,并在所述安装 板组件50内设置车载传送系统40从而便于运送所述厢体200内的货物。进一步,所述车 载传送系统40的传送带11的第二表面1113上设置滚动体13,所述传动轮21上设置卡槽 213,所述滚动体13能够与所述卡槽213可分离地晒合从而带动所述传送带11运动,提高 了所述传送带11的传动效率。再者,所述滚动体13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1上,从而通过所 述滚动体13与所述连接板55的滚动摩擦代替了所述传送带11与所述连接板55的滑动摩 擦,减小了所述连接板55与所述传送带11之间摩擦力,减小了所述传送带11的损耗,提高 了所述传送带11的使用寿命。
[0052]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0053]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运些依据本发明精 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车载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传送系统包括输送组件和传动组件,所 述输送组件包括传送带和滚动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间隔预定距离的至少两个传动轮,所 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传动轮之间,所述传送带绕设在所述两个传动轮上并在 该两个传动轮驱动下运动,所述滚动体与所述传动轮可分离地啮合。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带体和侧壁,所述 侧壁设置在所述带体的两侧且与所述带体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滚动体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 内。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 包括内孔,所述滚动体包括滚动部和设置在所述滚动部两端的安装部,所述滚动部容置在 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安装部穿过所述内孔。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外孔,所述外孔和 所述内孔层叠设置,所述车载传送系统包括锁紧块,所述锁紧块包括抵持部和设置在所述 抵持部上的锁紧部,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安装部,所述锁紧部卡紧在所述外孔内。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包括卡槽,所述滚动体 与所述卡槽可分离地啮合。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 和第三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槽壁连接,所述第一槽壁和 所述第二槽壁的另一端间隔设置并形成开口。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宽度由所述开口朝向 所述底壁缩小,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为平滑过渡的曲线。8. -种底板结构,包括固定板组件、安装板组件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 载传送系统,所述安装板组件与所述固定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车载传送系统设置在 所述安装板组件上。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组件包括两个抵持板、承载 板和连接板,所述承载板、所述连接板和两个所述抵持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 腔,所述传动组件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内。10. 一种厢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传送系统。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传送系统,其包括输送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车载传送系统输送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传送带和滚动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间隔预定距离的至少两个传动轮,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传动轮之间,所述传送带绕设在所述两个传动轮上并在该两个传动轮驱动下运动,所述滚动体与所述传动轮可分离地啮合。所述车载传送系统通过所述滚动体及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传动轮连接,从而通过所述传动轮带动所述传送带运动从而运送货物,提高了货物的装卸效率,节省了成本。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应用该车载传送系统的底板结构及厢体。
【IPC分类】B60P1/36
【公开号】CN105172655
【申请号】
【发明人】周朴
【申请人】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