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570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
[0001]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的申请号为“201010286292.1”,发明名称为“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
[0003]本申请主张基于2009年9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214888号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4]已知有如下净水器:在上部的生水贮存部和下部的净水贮存部之间安装净水滤筒,来自生水贮存部的生水利用自重而通过容纳在净水滤筒的壳体内的净水部,成为净水后排出到净水贮存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5]在净水滤筒中,为了保护容纳在壳体内的净水部而用筛网覆盖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专利文献I),或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口之间设置空隙(专利文献2) ο
[0006]但是,即使用筛网覆盖净水排出口,由于筛网非常柔软,因此只要用手指等用力按压,手指就会容易地触到净水部的净水出口。若手指等触到净水部的净水出口,则产生卫生方面的问题。
[0007]另一方面,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出口之间设置了空隙的情况下,手指等难以到达相当于空隙的进深部分。但是在水仅以其自重(S卩、大约0.0lMPa以下的超低压力)通过净水滤筒的情况下,空气容易滞留在空隙中。
[0008]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净水滤筒中,从壳体底部至侧部设置排气孔。但是,难以保持强度而且廉价、容易地在壳体侧部形成排气孔,在壳体的制造上花费劳力和时间。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14647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5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难以滞留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出口之间,手指等难以到达净水出口,壳体的制造也容易的净水滤筒;以及抑制净水滤筒成为原因的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净水流量的净水器。
[0013]本发明的净水滤筒具有壳体和以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空隙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净水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总计形成有两个以上所述壳体内侧的开口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
[0014]所述净水排出口优选仅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0015]所述净水排出口优选所述壳体外侧的开口的面积比所述壳体内侧的开口的面积小。
[0016]作为净水排出口,优选具有: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中央的圆形的中央排出口 ;以及形成于所述中央排出口的同心圆上的多个部位,且在所述同心圆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周边排出口。
[0017]本发明的净水器的特征在于,在上部的生水贮存部和下部的净水贮存部之间,以所述壳体的上部侧与所述生水贮存部连通,且所述壳体的底部侧位于所述净水贮存部的方式,安装有本发明的净水滤筒。
[0018]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0019]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空气难以滞留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出口之间,手指等难以到达净水出口,壳体的制造也容易。
[0020]本发明的净水器,抑制净水滤筒成为原因的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净水流量。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的一例的剖视图。
[0022]图2是壳体底部的主视图。
[0023]图3是壳体底部的放大剖视图。
[0024]图4是壳体底部的其他例的放大剖视图。
[0025]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一例的剖视图。
[0026]图中:
[0027]10一净水滤筒,12一壳体,14一吸附净水部,16一膜过滤净水部,36一底部,38一净水排出口,40 —中央排出口,42—同心圆,44一周边排出口,46—外侧的开口,48—内侧的开口,80—空隙,100—净水器,102—生水贮存部,106—净水贮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净水滤筒>
[0029]本发明的净水滤筒是具有壳体和以在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形成有空隙的方式容纳在壳体内的净水部,从壳体的上部侧导入的生水利用自重通过净水部,成为净水后从壳体的底部侧排出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底部总计形成有两个以上壳体内侧的开口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在壳体的侧部未形成所述净水排出口。
[003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的一例的剖视图。
[0031]净水滤筒10具有壳体12、容纳在壳体12内的吸附净水部14、以及容纳在壳体12内且位于比吸附净水部14靠下游侧的膜过滤净水部16。
[0032](壳体)
[0033]壳体12包括:大致圆筒状的有底壳体主体20 ;以覆盖壳体主体20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安装的大致碗形状的壳体盖体22 ;以及,以覆盖壳体主体20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安装而且安装在比壳体盖体22靠内侧的大致碗形状的内盖体24。
[0034]壳体主体20具有:大直径部30 ;比大直径部靠下方且与大直径部同轴设置的小直径部32 ;连接大直径部30的下端和小直径部32的上端的环状阶梯部34 ;密封小直径部32下侧的开口的圆板状的底部36 ;以及在底部36形成有多个的净水排出口 38。
[0035]作为净水排出口 38,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形成有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及内侧的开口 48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 38,即形成有在底部36的中央形成的、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及内侧的开口 48的形状为圆形的中央排出口 40 ;以及形成于中央排出口40的同心圆42上的等分圆周的四个部位,且在同心圆42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及内侧的开口 48的形状为狭缝状的周边排出口 44。
[0036]净水排出口 38的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优选为0.8cm2以下。外侧的开口46的面积如果为0.Scm2以下,则手指等不会从净水排出口 38插入到壳体12内。根据滞留在后述的空隙80内的空气容易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的观点,外侧开口 46的面积优选为0.0lcm2以上。
[0037]净水排出口 38如图3所示,具有从壳体12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缩小直径的锥形孔50、和从锥形孔50向下方延伸的小直径孔52。S卩、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比壳体12内侧的开口 48的面积小。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优选比内侧的开口 48的面积小0.0lcm2以上。
[0038]壳体盖体22具有:从上部的中央向上方突出的头顶部54 ;从头顶部54的中央向上方延伸的生水导入管56 ;以及设置在头顶部54的边缘部的扭锁用突起58。
[0039]内盖体24具有:从上部的中央向上方突出的头顶部60 ;以辐射状形成于头顶部60的上面的多个狭缝状的排气孔62 ;形成于侧部的多个取水口 64 ;以及覆盖取水口 64的筛网66。
[0040]内盖体24是比壳体盖体22小一圈的、形状与壳体盖体22大致相同的构件。因此,在壳体盖体22和内盖体24之间,从头顶部至侧部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成为从生水导入管56至取水口 64的生水流道68。
[0041]作为壳体12的材料,可列举树脂(ABS树脂、聚碳酸酯、丙烯树脂、聚丙烯、聚苯乙稀等)、金属(不锈钢)等。
[0042](膜过滤净水部)
[0043]膜过滤净水部16是所谓中空系膜组件,其将弯曲成U字形的多个中空系膜70维持其端部的开口的同时利用填充在端部间的浇注部72进行一体化,并且将中空系膜70以容纳在圆筒状的筒状体74的状态固定。
[0044]膜过滤净水部16其下部通过O环84嵌合在壳体主体20的小直径部32内,并且嵌合在小直径部32内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埋入吸附净水部14内,以便通过了吸附净水部14的水从上方以及侧方进入。
[0045]在膜过滤净水部16上,从筒状体74的侧部朝向外方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76。因此,膜过滤净水部16的下部嵌合在壳体20的小直径部32内时,通过凸缘部76与壳体主体20的阶梯部抵接,从而在由中空系膜70的端部的开口构成的、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78和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之间形成空隙80。
[0046]空隙80的高度优选为I?40mm。如果空隙80的高度为Imm以上,则滞留在空隙80中的空气容易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如果空隙80的高度为40mm以下,则能够使净水滤筒10小型化。
[0047]中空系膜70为多孔质膜,作为其材料,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砜、聚醚砜、聚醚酮、聚醚醚酮等。
[0048]浇注部72是使热固化性树脂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列举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硅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0049]筒状体74的上部在全面范围开口,在侧部具有多个通水口 82。因此,通过了吸附净水部14的水可以从膜过滤净水部16的上方及侧方进入到内部。而且,吸附净水部14的吸附材料的一部分从上部开口及侧部的通水口 82进入膜过滤净水部16的内部,但吸附材料存在于中空系膜70的上方或中空系膜7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
[0050](吸附净水部)
[0051]吸附净水部14通过在壳体主体20内周壁与膜过滤净水部16的筒状体74的外周壁之间、以及比膜过滤净水部16靠上方的壳体主体20内填充吸附材料90而形成。
[0052]作为吸附材料90,可列举粉状或粒状吸附材料(活性碳、沸石、分子筛)等。
[0053](生水的净化)
[0054]利用了净水滤筒10的生水的净化如下进行。
[0055]从壳体盖体22的上部的生水导入管56利用自重而导入到壳体12内的生水在形成于壳体盖体22和内盖体24之间的生水流道68利用自重流下直到内盖体24的侧部的取水口 64。
[0056]从内盖体24的侧部的取水口 64导入到壳体主体20内的生水利用自重从取水口64朝向吸附净水部14流下。
[0057]到达了吸附净水部14的上部的生水使生水中所含的不纯物等吸附在吸附材料90上的同时,利用自重朝向膜过滤净水部16通过吸附净水部14内。
[0058]通过了膜过滤净水部16的水从膜过滤净水部16的上方及侧方通过筒状体74的上部开口及侧部的通水口 82并进入吸附净水部14的内部。
[0059]进入到吸附净水部14的内部的水利用水在壳体12内以自重流下而发生的水压,将水中所含的不纯物等捕捉到中空系膜70上的同时,从中空系膜70的一次侧向二次侧通过。
[0060]通过了中空系膜70的净水从由中空系膜70的端部的开口构成的净水出口 78利用自重向形成于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和壳体20的底部36之间的空隙80流下,且暂时被贮存。
[0061]空隙80内的净水利用自重从形成于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的多个净水排出口 38向壳体12的外部排出。
[0062](作用效果)
[0063]以上说明的净水滤筒10由于在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的净水排出口 38和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之间形成有空隙80,因此手指等难以到达净水出口 78。其结果,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