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953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毒柜。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以臭氧为杀菌剂的消毒柜广泛地用于家电技术领域。为使得消毒柜节能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消毒柜内一般设置有臭氧分解装置,用于在臭氧消毒阶段后分解臭氧。此外,消毒柜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以及风机,加热装置对臭氧加热以加快其分解,风机使得消毒柜内胆内形成热风循环从而使各角落的臭氧都能得以分解。
[0003]此外,现有消毒柜还具有烘干功能,从内胆与门体之间预留缝隙排出水蒸气。
[0004]实际使用表明,从内胆与门体之间预留缝隙排出水蒸气的方式中,水蒸气排出效率较低,因而消毒柜内胆内易积水。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消毒柜,以提高现有消毒柜水蒸气排出效率,使得内胆内不易积水。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消毒柜水蒸气排出效率低,内胆内易积水。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毒柜,具有内胆,门体,风机与加热装置;所述消毒柜内形成有热风循环回路,所述热风循环回路包括气流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多路换向装置,所述多路换向装置具有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消毒柜处于热风循环状态;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消毒柜处于将所述内胆内的湿气向内胆外排出的状态。
[0008]可选地,所述消毒柜至少具有与内胆外连通的水汽排出通道。
[0009]可选地,所述消毒柜还具有与内胆外连通的进气通道。
[0010]可选地,所述水汽排出通道通过门体上的通透孔与所述门体外连通;所述进气通道连接至门体与内胆之间的空间,或通过门体上的通透孔与所述门体外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多路换向装置为多路换向阀,所述多路换向阀包括:阀芯与阀体,所述阀体具有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第三进出口以及第四进出口,所述阀芯在所述阀体内旋转时,所述第一进出口与第三进出口选择性导通,所述第一进出口与第四进出口、所述第二进出口与第三进出口同时选择性导通。
[0012]可选地,所述阀体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第四进出口连通;所述阀芯具有挡片,所述挡片两边分别具有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述挡片切断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的连通;所述挡片旋转至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连通时,所述第二进出口与第四进出口连通;所述挡片旋转至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不连通、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不连通时,所述第一进出口与第三进出口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挡片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出所述阀体,由阀体外的电子部件或机械部件驱动转动。
[0014]可选地,伸出所述阀体的转轴部分分别与弹簧以及推动件连接,所述推动件在所述电子部件或机械部件驱动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后在所述弹簧的恢复力下带动所述转轴复位。
[0015]可选地,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挡片进一步旋转的限位凸条。
[0016]可选地,所述挡片位于所述限位凸条处时,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连通。
[0017]可选地,所述挡片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出所述阀体,由阀体外的电子部件或机械部件驱动转动,伸出所述阀体的转轴部分分别与弹簧以及推动件连接,所述推动件在所述电子部件或机械部件驱动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至所述限位凸条处停止;后在所述弹簧的恢复力下带动所述转轴复位。
[0018]可选地,所述消毒柜设置有与所述内胆外连通的水汽排出通道与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出口与所述水汽排出通道连接,所述第四进出口与所述进气通道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水汽排出通道与进气通道为波纹管。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进出口与第三进出口分别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连接。
[0021 ] 可选地,所述风机设置在气流循环通道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胆内。
[0022]可选地,所述气流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内胆外,与内胆内空间连通;或所述气流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内胆内,与内胆内的其它空间连通。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除了设置风机与加热装置以在消毒柜内形成用于在臭氧消毒阶段后加快臭氧分解的热风循环,还在消毒柜内设置用于形成热风循环回路的气流循环通道,在气流循环通道内设置多路换向装置,该多路换向装置除了具有使消毒柜处于热风循环状态的第一位置,还具有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消毒柜处于将消毒柜内胆内的湿气向内胆外排出的状态,即通过将多路换向装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使得消毒柜水蒸气排出阶段与热风循环阶段采用不同的通道,从而提高了水蒸气排出效率,避免了内胆内积水。
[0024]2)可选方案中,气流循环通道设置在内胆外,与内胆内空间连通,换言之,采用气流循环通道与内胆内空间形成密闭的热风循环回路,即不需内胆外界的冷空气进入热风循环回路,上述热风内循环避免了有外界冷空气参与的内外循环中,在内胆与门体之间预留用于内胆内热风排往外界的间隙,上述间隙用于实现内胆内气压平衡,本方案中,通过省略间隙,避免了臭氧消毒阶段该间隙可能造成的臭氧泄露,提高了消毒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消毒柜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消毒柜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消毒柜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28]图4是实现图3工作过程的一种消毒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中多路换向阀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4中多路换向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图4中多路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沿图7中的A-A直线的剖视图;
[0033]图9是图4中多路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沿图9中的B-B直线的剖视图;
[0035]图11是图4中的多路换向阀及其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图11中的多路换向阀及其驱动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的消毒柜水蒸气排出效率低,内胆内易积水。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消毒柜,除了设置风机与加热装置以在消毒柜内形成用于在臭氧消毒阶段后加快臭氧分解的热风循环,还在消毒柜内设置用于形成热风循环回路的气流循环通道,在气流循环通道内设置多路换向装置,该多路换向装置除了具有使消毒柜处于热风循环状态的第一位置,还具有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消毒柜处于将消毒柜内胆内的湿气向内胆外排出的状态,即通过将多路换向装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使得消毒柜水蒸气排出阶段与热风循环阶段采用不同的通道,从而提高了水蒸气排出效率,避免了内胆内积水。
[003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9]实施例一
[0040]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消毒柜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消毒柜包括具有开口(未标示)的内胆1,用于遮盖该开口的门体2、风机3与加热装置4,其中,内胆I内设置有气流循环通道5,气流循环通道5与内胆I内的其余空间连通,气流循环通道5内设置有多路换向装置,该路换向装置具有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消毒柜处于热风循环状态;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消毒柜处于将所述内胆I内的湿气向内胆I外排出的状态。
[0041]此外,消毒柜还具有与内胆I外连通的进气通道82与水汽排出通道81,进气通道82与水汽排出通道81分别与多路换向装置相连。
[0042]参照图1所示,气流循环通道5具有进风口 51与出风口 52,其中,进风口 51与外界连通,出风口 52设置在内胆I内。风机3设置在气流循环通道5内,加热装置4为PTC加热器,设置在气流循环通道5内,臭氧分解装置6设置在内胆I内。风机3为现有技术中能实现所需风向的风机。臭氧分解装置6为现有的臭氧分解装置。
[004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路换向装置可以为多路换向阀7。
[0044]当多路换向阀7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风机3工作,外界冷空气在风机3的吸力下通过进风口 51进入气流循环通道5,依次经过多路换向阀7、风机3,在加热装置4的加热下温度变高,经过出风口 52进入内胆I的空间内流动,最后从内胆I与门体2之间的预留间隙排出内胆1,如此完成一次气流循环;在风机3的吹动下,温度较高的空气充满上述内胆I空间的各个角落,温度变高有利于臭氧分解装置6将臭氧分解为氧气,从而使得各个角落的臭氧得以分解。上述阶段也称热风循环阶段。
[0045]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热风循环阶段具有外界的冷空气参与循环,因而上述热风循环方式也称内外循环方式。
[0046]当多路换向阀7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风机3工作,外界空气在风机3的吸力下通过进气通道82进入多路换向阀7,经过风机3,之后进入气流循环通道5,在加热装置4的加热下温度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