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885271阅读:来源:国知局
101上设置有一条或者一条以上沿着第一连通槽21的槽道路径设置的第一分隔筋2105,该第一分隔筋2105将第一连通槽21分隔为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第一分流槽2106,第一分流槽2106与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密封配合形成多折回通道。
[0091]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设置第一凸起22,该第一凸起22由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向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凹陷形成,在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形成第一凸起内凹坑面2201,相应的,在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形成第一凸起外凸包面2202;第一凸起22设置在第一连通槽外凸棱面2102上,由第一连通槽内凹槽面2101向第一连通槽外凸棱面2102凹陷形成。
[0092]在第二热交换板上表面302设置有第二凸起32,该第二凸起32由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向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凹陷形成,在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形成第二凸起内凹坑面3201,相应的,在第二热交换板上表面302形成第二凸起外凸包面3202;第二凸起32与相邻的成对板单元I的第一热交换板2相连接,第二凸起32与第二热交换板3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凸起32与第一热交换板2配合形成第二介质通道14,其中第二凸起32对应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呈横向阵列设置,相邻两排的相邻两个第二凸起32的几何中心连线不与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位置处的第二流体方向8平行,即相邻两排的两个第二凸起32的几何中心连线与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位置处的第二流体方向8呈一定的角度设置,即相邻两排的第二凸起32为错排非对正设置,从而第二凸起32对从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流入的第二流体具有扰流作用,可以提高第二流体的对流换热效果,提高板式热交换板的换热效率;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位置处的第二流体方向8优选为正对垂直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方向设置,第二流体方向8也可以与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呈一定的角度设置,但是第二流体方向8不能与相邻两排的相邻两个第二凸起32的几何中心连线平行;在图2、6、7中,第二热交换板3为长方形,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对应长方形的长边设置,第二凸起32对应长方形的长边横向阵列设置,相邻的三个第二凸起32的几何中心的连接构成的三角形优选为等腰三角形,即迎向第二流体的后一排的第二凸起32位于前一排的相邻两个第二凸起32的中间位置;如图2、3、8所示,第一凸起22与第二凸起32—一对应设置,第一凸起22与相邻的成对板单元I的第二凸起32相连接,优选为焊接连接在一起,即相邻两排的相邻两个第一凸起22的几何中心连线不与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位置处的第二流体方向8平行,第二凸起32对应第一连通槽21的槽道路径设置。
[0093]第一连通槽内凹槽面2101和第一凸起内凹坑面2201形成第一介质通道13的一部分内壁面,第二凸起内凹坑面3201与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形成第一介质通道13的另一部分内壁面,第一连通槽内凹槽面2101、第一凸起内凹坑面2201、第二凸起内凹坑面3201以及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密封配合形成第一介质通道13,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对应第一连通槽21的外侧四周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无缝连接,第一分隔筋2105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无缝连接;成对板单元I内部的第一介质通道13连接第一流体进口 11至第一流体出口 12,第一流体方向9从第一流体进口沿着第一介质通道从第一流体出口流出,第一流体从第一流体进口 11进入成对板单元I后,流经第一介质通道13与第二介质通道14内流过的第二流体传热并吸收第二流体的热量后到达第一流体出口 12后流出。
[0094]设置在第一连通槽21上的第一凸起22,其位于第一连通槽内凹槽面2101上的凹坑结构可以显著强化流经第一介质通道13的第一流体的对流换热,而其位于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的第一凸起外凸包面2202与相邻成对板单元I的第二凸起外凸包面3202相连接,能够起到将相邻的成对板单元I连接支撑的功能,以及明显提高成对板单元I之间第二介质通道14的承压能力。
[0095]所述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和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叠加组装后形成第一介质通道13,第一介质通道13在成对板单元I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流体进口 11和第一流体出口
12。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3包括三个并联的从第一流体进口 11到第一流体出口 12的多折回通道,即第一折回通道131、第二折回通道132和第三折回通道133。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3在成对板单元I内沿长边平行布置并折回两次而均匀布满整个成对板单元1,从而实现水流动无死角,热交换更加均匀,也明显最强了换热,而且流动阻力相对于现有波纹板通道显著降低。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3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凸起32和第一凸起22,使得第一介质通道13的第一流体反复多次过凹坑状的第二凸起32和第一凸起22时产生多纵向涡流和强扰流而显著强化对流换热。在图4、5、6、7、9中,第二凸起32和第一凸起22均为错排结构,相对于顺排结构,显著强化了第二介质的换热而烟气流动阻力增加不明显,从而获得优良的综合换热性能。
[0096]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3结构,不仅使得相互配合的第一热交换板2和第二热交换板3之间的配合接触面大,而且这种小尺寸的槽道结构本身的承压强度就较大,外加在第一介质通道13的两侧还设置有密集错排的凸起也能够显著增强其强度,因而本发明设置的第一介质通道13结构,在获得显著的强化传热的同时,相对于现有基于波纹板式的换热器,承压能力可显者提尚。
[0097]成对板单元I的一组相对的对角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流体进口11和第一流体出口 12,第一块成对板单元I的第一流体进口 11和第一流体出口 12分别连接有进水接头6和出水接头7;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板4和后端盖板5,分别贴设在第一块成对板单元I和最后一块成对板单元I的板面上。
[0098]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3设置了三个并联的从第一流体进口11到第一流体出口 12的多折回通道,即第一折回通道131、第二折回通道132和第三折回通道133,第一折回通道131的长度与第二折回通道132的长度以及第三折回通道133的长度基本上相同。一般地,所述多折回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但不多于六个,设置过少的多折回通道会使得水流动阻力过大、水流通道分布均匀性变差以及容易堵塞等,而设置过多的多折回通道会使得过水流速过低,换热性能变差,结构也比较复杂,推荐择优选择设置三至四个多折回通道。
[0099]此外,第一热交换板2上的第一流体进口11与第一流体出口 12均为第一阶梯孔24结构,由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向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凹陷,在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形成第一阶梯孔凸台面2402;第二热交换板3上的第一流体进口 11和第一流体出口 12均为第二阶梯孔34结构,由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向第二热交换板上表面302凹陷,在第二热交换上表面形成第二阶梯孔凸台面3402;第一阶梯孔凸台面2402与相邻的成对板单元I的第二阶梯孔凸台面3402密封配合,实现第一流体进口 11、第一流体出口 12内的第一流体与第二介质通道14内第二流体的分隔,同个成对板单元I的第一阶梯孔内凹面2401与第二阶梯孔内凹面3401呈背离设置。
[0?00]第一热交换板2的拐角处设置有第一翻边23,由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向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翻边,第一翻边23设置有第一切口 2301,所述第一切口 2301的根部与第一热交换板2的板面相齐平;第二热交换板3的拐角处设置有第二翻边33,由第二热交换板上表面302向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翻边,第二翻边33设置有第二切口 3301,所述第二切口3301的根部与第二热交换板3的板面相齐平;第一热交换板2与第二热交换板3通过第一翻边23与第二翻边33相互配合,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切口 2301与第二切口 3301相对应设置,配合形成与第二介质通道14相连通的冷凝水出口;相应的,第一翻边23也可以由第一热交换板下表面202向第一热交换板上表面201翻边,第二翻边33由第二热交换板下表面301向第二热交换板上表面302翻边。
[0101]此外,第一热交换板2对应第二介质通道14的进口边缘和/或出口边缘设置有第三凸起25,第二热交换板3的边缘对应第三凸起25设置有第四凸起35,第三凸起25与相邻的成对板单元I的第四凸起35相抵接,提高了相邻成对板单元I之间的支撑强度,提高了第二介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