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部处具有减小的体积的机动车辆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928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气的蒸发器25,第二组件包括加热器26和用于加热空气的热电阻27。
[0047]如图4可见,过滤器24和蒸发器25是基本上抵靠彼此装配的两个平行六面体元件。加热器26和热电阻27也是基本上抵靠彼此装配的平行六面体元件。蒸发器25通过第一凸缘6连接至车辆的冷回路,加热器26利用第二凸缘7连接至热回路。
[0048]蒸发器25沿第一纵向平面Pl取向,加热器26沿第二纵向平面P2取向,这两个纵向平面相对于彼此设置为V形部。均平行于风机14的纵向轴线AX的这些平面Pl和P2彼此形成在顶部处敞开的大约六十度的角。
[0049]蒸发器25安装在位于装置的右上部部分中的风机14下方。该蒸发器25沿纵向平面Pl取向,所述纵向平面Pl相对于垂直纵向平面以大约十五度倾斜,空气过滤器24平行于蒸发器25延伸,位于该蒸发器25和右下部侧板FLD之间。
[0050]加热器26本身位于装置的左下部区域中,这意味着相对于与之间隔开的风机14侧向地偏离,且沿平面P2延伸,所述平面P2相对于垂直纵向平面倾斜大约四十五度。热电阻27沿加热器26延伸,位于该加热器和蒸发器25之间。
[0051]如图4可见,加热器26与蒸发器25通过空间Es横向地分开,空间Es允许空气在这些元件之间下降,以便然后沿向上路径通过加热器26。
[0052]在操作中,通过发散部23传送的空气在通过蒸发器25之前首先通过过滤器24。当该空气仅需要被冷却时,蒸发器被供应有冷却剂,空气则直接朝向壳体2的上部部分引导,其自那里经由壳体的空气出口被分配到车辆内部。
[0053]当空气需要被加热时,在已经通过蒸发器25之后,其被朝向壳体2的底部引导。该空气然后围绕加热器26的下边缘通过,穿过将该下边缘与蒸发器25横向地分开的空间Es,从而其可再次升高,以便相继地通过加热器26和热电阻27。该空气然后朝向壳体2的上部部分引导,以便经由装置的空气出口被输送。
[0054]在壳体2的下部部分中,空气经由可取向瓣片29、30引导,所述瓣片沿同一纵向轴线并排地安装且定位在蒸发器25和加热器26界定的V形部中。这些瓣片29、30是蝶形阀类型的瓣片:它们的每个具有大体矩形轮廓的平壁形式,其绕沿该壁高度的中线定位的纵向轴线旋转,即将其分为两个相同部分。
[0055]每个瓣片29、30具有的高度对应于蒸发器的大体上一半的高度,且安装为面向蒸发器的上半部。每个瓣片可占据第一位置,称为冷位置,在该位置中,其大体平行于加热器26取向,以便与蒸发器25形成朝向顶部敞开的角。在该冷位置,已经通过蒸发器25的上半部的空气由该瓣片的内部面朝向壳体的顶部部分引导,已经通过蒸发器25的下部部分的空气自然地朝向壳体的顶部部分上升,因为其是具有最小阻力的路径。
[0056]每个瓣片29、30可布置在第二位置,称为热位置,在该位置中,其与蒸发器25形成朝向底部敞开的角。在该第二位置中,瓣片形成勺形件,其将已经通过蒸发器的上部部分的所有空气向下取向,以便将其朝向位于加热器26的下边缘和蒸发器25之间的空间Es转移。结果,已经通过蒸发器的下半部的空气同样被捕获在加热器和通过瓣片偏转的流之间,从而其也朝向位于加热器26的下边缘和蒸发器25之间的空间Es传送。
[0057]为了对其进行补充,如图4可见,装置还包括固定的上勺形件31和固定的下勺形件32,以改善瓣片在它们第二位置的有效性。上勺形件31是倾斜壁,其具有沿蒸发器25的下游面的上部部分延伸的一个边缘和与该下游面间隔开的下边缘,当处于第二位置时,瓣片的上边缘压靠该上勺形件31的下边缘。
[0058]下勺形件32还具有大体矩形的平壁形式,其包括上边缘,在瓣片29和30的第二位置,瓣片29和30的下边缘压靠该上边缘。该下勺形件32的下边缘沿加热器26的上部面的下边缘延伸。
[0059]由此,如图4可见,当瓣片处于第二位置时,上勺形件31延伸这些瓣片的上半部,下勺形件32延伸其下半部,从而这些元件则一起形成基本上流体密封的壁,该壁在蒸发器的整个高度上延伸,以便将已经通过蒸发器的空气朝向空间Es引导。
[0060]在瓣片的称为热位置的该第二位置中,已经通过蒸发器25的全部空气经由空间Es朝向壳体的左下部区域传送。该空气则通过位于壳体2的左下部侧板FLG和加热器26之间的空间,以便然后朝向壳体2的上部部分前进,通过加热器26和热电阻25,以便被加热。
[0061]瓣片29、30可还布置在任一中间位置中,特别是为了将被装置调节的空气的温度调整到期望值。
[0062]绕共用轴线安装两个瓣片29和30使得可以一一如将被理解的一一形成位于装置的前半部中的第一空气流,和位于装置的后半部中的第二空气流,当瓣片29和30具有不同的取向时,这些空气流具有不同的温度。
[0063]第一和第二空气流然后在到达装置的各个空气出口之前被转向和引导,使得它们可扩散到车辆内部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以便提供双区域类型的空调。
[0064]还可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不安装两个瓣片,而是仅一个瓣片,以便为整个车辆内部提供单个温度的空气调节。
[0065]空气已经被冷却和/或加热后,该空气到达壳体2的上部部分,以便经由空气出口被分配到车辆内部中,所述空气出口位于壳体的上部和后部部分中,如图5可见。更明显地,位于风机14左侧且从壳体2的底部部分延伸直到其上部面的壳体2的部分构成分配柱,标记为35。
[0066]壳体2由此在柱35的上部部分处包括两个顶部出口 33和34,所述顶部出口朝向风挡的内部面和车辆内部的顶部部分取向。其还包括后部出口 36和两个侧向出口 37和38,用于将空气分配到车辆内部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以及包括底部出口 39,所述底部出口 39位于壳体的分配柱35的上后部部分处。
[0067]空气通过分配器件被从柱35的顶部部分分配到这些各个出口,所述分配器件包括在柱35的顶部部分中定位且不在此描述的瓣片和闸门。
[0068]如清晰可见的,特别地在图4中,将成V形形状的蒸发器25和加热器26布置为间隔开,使得可以明显减小装置的下部部分的横向体积,同时允许空气流通,这允许空气被按照期望被冷却或加热。
[0069]该布置还为装置提供关于垂直纵向平面总体上对称的形状,这意味着同一装置可如在左手驾驶车辆中一样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容易地安装在右手驾驶车辆中。
[0070]通过该构造,瓣片29和30定位为尽可能靠近交换器,这通过在距装置出口最大距离处执行空气混合而改善该混合,即在足够长以确保非常均匀的混合的距离处。
[0071]当车辆内燃机足够热时,空气经由加热器26被加热,热水流通通过该加热器26,且当内燃机不能为加热器26提供足够热水时,该加热由热电阻27提供。
[0072]调节装置意图安装在车辆仪表板的中央区域中,使得其定位为与车辆的支撑本体壳的隧道对齐。该隧道在图4中不出,在图4中标记为28,且存在于车辆的主体中是沿车辆内部整个长度延伸的底板中的中央波形部,且构成底板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之间的分隔部。
[0073]该隧道28典型地容纳各种机械元件,诸如换档连杆、排气管道或甚至变速器轴,它们安装在本体壳下面,同时容纳在隧道在那里形成的凹部中。
[0074]如图4和5可见,空气过滤器沿壳体2的右侧板FLD纵向地取向,以便形成至该过滤器的通路,以便将其移除时简单得多。因为该过滤器24与车辆舱壁成直角地延伸,舱壁基本垂直且定位为距壳体2的侧板FLD—短距离,该过滤器24从壳体2的移除可通过将过滤器向下滑动而实现,该壳体2与车辆的底板间隔开。
[0075]为此,壳体2的右侧下部部分设置有舱口41,该舱口定位在过滤器24的下边缘下面且设计为通过绕纵向轴线枢转(由箭头F指示)而打开,以便提供至空气过滤器24的通路。该舱口 41定位在壳体的右侧向侧板FLD和底部H)之间的结合处,所述右侧向侧板FLD和底部H)通过用于过滤器24的通道彼此间隔开,所述通道被该舱口 41关闭。
[0076]该舱口横截面具有字母L的形状,从而其包括延伸底部H)的部分和延伸右侧向侧板FLD的部分。其通过绕沿其下边缘延伸的轴线枢转而打开,从而其在重力作用下保持打开。该舱口的长度明显大于过滤器24的长度。
[0077]因为该舱口的L形横截面,该舱口使得可以侧向地在侧向侧板FLD中打开底部FD中的具有大的水平范围的空间,由此允许过滤器24的底部被抓住,以便垂直地滑动它同时允许其侧向地倾斜,使得其可被抽出而没有在与其靠近的侧部周围定位的踏板或与定位在其下部周围的隧道28干涉。
[0078]如在图中可见,该舱口具有中空的总体形状,使得其可直接附连在壳体2的本体的外部面上,同时在闭合位置简单地通过夹持紧固而牢固地保持在其上。
[0079]装置I由此适于以同样容易度安装在左手驾驶车辆和右手驾驶车辆中,因为过滤器可被移除,尽管踏板存在于其紧邻附近。
[0080]如上所指出的,已经通过蒸发器25且可能通过加热器26的空气被朝向壳体的上部部分引导,使得其可在装置的各个空气出口被分配,通过尚未详细描述的多个瓣片和闸门而朝向出口取向。
[0081]装置包括偏斜的内部分隔器,其将来自蒸发器以及可能地来自加热器的空气流分为左侧空气流和右侧空气流,使得空气可被调节至对于车辆内部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不问温度。
[008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