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15167阅读:来源:国知局
间的数量关系;
[0107]方式3)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数量正相关,也即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08]方式4)基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正相关,也即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09]步骤304,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二运行状态中时,在每个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结束后,通过数据通道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
[0110]通过步骤303处理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在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到达后通过数据通道、经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在采用上述的方式2)至方式4)中任一方式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及时使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联网应用进行数据传输。
[0111]实施例三
[0112]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支持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数据通道(可以基于IEEE802.11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以在每个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结束后通过数据通道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网络侧下发且目标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可以为手动设置,也可以由电子设备根据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待传信息间隔对应设置;
[011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4]步骤401,获取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
[0115]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运行参数至少之一: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信息,联网应用为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中请求联网以进行数据传输的应用,例如联网应用的信息可以为请求联网发送数据的应用的数量、请求联网接收数据的应用的数量、以及联网应用是否具有实时性要求。
[0116]步骤402,基于运行参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判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执行步骤403;否则,判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二运行状态,执行步骤404。
[0117]可以在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时,判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18]I)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0119]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阈值可以采用百分数表示如20%,当仅采用条件I)时,如果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或等于全部电量的20%,则判定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20]2)联网应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例如,当采用条件2)判断运行状态时,如果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数量为零(对应第二阈值),表示第一电子设备当前没有联网需求,则判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21]3)具有实时性要求的目标应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具有实时性要求的目标应用是指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内联网并进行数据传输的应用;例如,当仅采用条件3)判断运行状态时,如果第一电子设备中运行的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为零(对应第三阈值),则判定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22]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时,后续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将以节省剩余电量为处理目标,以提升续航性能。
[0123]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第二运行状态时,后续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将以通过无线接入点、经由第二电子设备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为处理目标。
[0124]步骤403,基于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调整策略,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所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25]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26]方式I)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值不变;例如,可以在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不为零时,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中运行有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时,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不变,以确保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能够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0127]方式2)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增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增大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负相关,也即剩余电量越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负相关函数表达剩余电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28]方式3)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增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增大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数量负相关,也即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负相关函数表达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29]方式4)基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增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增大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负相关,也即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负相关函数表达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30]步骤404,基于第二监听间隔时间调整策略,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所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31]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32]方式I)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值不变;例如,可以在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不为零时,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中运行有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时,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不变,以确保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能够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0133]方式2)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正相关,也即剩余电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剩余电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34]方式3)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数量正相关,也即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35]方式4)基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正相关,也即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36]步骤405,在每个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结束后,通过数据通道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
[0137]通过步骤403处理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在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到达后通过数据通道、经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在采用上述的方式2)至方式4)中任一方式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进行数据传输,由于缩短了第一电子设备切换为唤醒状态进行数据传输的频率,能够保证第一电子设备的续航性能。
[0138]通过步骤404处理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在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到达后通过数据通道、经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在采用上述的方式2)至方式4)中任一方式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及时使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联网应用进行数据传输。
[0139]实施例四
[0140]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记载了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自身的运行参数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的处理,以在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时确保自身的续航性能,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时确保联网应用能够及时联网以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还支持用户需要手动设置第一电子设备的监听间隔时间的场景,以节省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运行参数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时间,即支持用户手动配置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在未手动配置监听间隔时间时,还可以基于运行参数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动态处理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即实现监听间隔时间的自动处理,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灵活性强。
[0141]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中,第一电子设备支持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数据通道(可以基于IEEE802.11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以在每个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结束后通过数据通道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网络侧下发且目标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可以为手动设置,也可以由电子设备根据无线接入点的数据待传信息间隔对应设置;
[014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