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915167阅读:来源:国知局
步骤:
[0143]步骤501,呈现第二提示信息,指示设置所述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初始值。
[0144]可以图像、音频等形式呈现第二提示信息。
[0145]步骤502,检测第二操作,如果检测到,则执行步骤503 ;否则,执行步骤505。
[0146]步骤503,获取触发操作,根据触发操作解析出所述第二操作的操作参数。
[0147]步骤503为人工设置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监听间隔时间时的处理。
[0148]步骤504,基于解析出的操作参数设置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初始值,转入步骤505。
[0149]步骤501至步骤504为根据用户对第一电子设备实施的触发操作时,第一电子设备对应进行的处理,通过人工设置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初始值,可以节省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运行参数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处理的时间;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一直采用人工设置的方式配置第一电子设备的监听间隔时间,且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执行步骤501至步骤504之后,还可以执行步骤505,以对人工设置的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动态处理,实现了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智能化处理。
[0150]步骤505,获取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
[0151]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运行参数至少之一: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信息,联网应用为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中请求联网以进行数据传输的应用,例如联网应用的信息可以为请求联网发送数据的应用的数量、请求联网接收数据的应用的数量、以及联网应用是否具有实时性要求。
[0152]步骤506,基于运行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时,如果满足,则判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执行步骤507;否则,判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二运行状态,执行步骤508。
[0153]可以采用以下条件I)至条件3)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作为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第一运行状态的判断条件,例如可以仅采用条件I)进行判断,如果运行参数满足条件1),则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否则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又例如,可以结合条件I)和条件2)进行判断,如果运行参数满足条件I)和条件2),则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否则处于第二运行状态,下面对条件I)至条件3)进行说明:
[0154]I)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0155]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阈值可以采用百分数表示如20%,当仅采用条件I)时,如果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或等于全部电量的20%,则判定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56]2)联网应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例如,当采用条件2)判断运行状态时,如果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数量为零(对应第二阈值),表示第一电子设备当前没有联网需求,则判定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57]3)具有实时性要求的目标应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具有实时性要求的目标应用是指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内联网并进行数据传输的应用;例如,当仅采用条件3)判断运行状态时,如果第一电子设备中运行的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为零(对应第三阈值),则判定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58]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时,后续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将以节省剩余电量为处理目标,以提升续航性能。
[0159]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处于第二运行状态时,后续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将以通过无线接入点、经由第二电子设备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为处理目标。
[0160]步骤507,基于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调整策略,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所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61]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62]方式I)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值不变;例如,可以在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不为零时,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中运行有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时,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不变,以确保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能够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0163]方式2)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增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增大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负相关,也即剩余电量越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负相关函数表达剩余电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64]方式3)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增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增大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数量负相关,也即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负相关函数表达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65]方式4)基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增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增大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负相关,也即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负相关函数表达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66]步骤508,基于第二监听间隔时间调整策略,对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所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67]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
[0168]方式I)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值不变;例如,可以在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不为零时,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中运行有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时,保持第一监听间隔时间不变,以确保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能够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0169]方式2)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正相关,也即剩余电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增大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剩余电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70]方式3)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数量正相关,也即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71]方式4)基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减小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的减小的数值与第一电子设备中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正相关,也即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越大,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相应越大;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正相关函数表达具有实时性要求的联网应用的数量和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减小的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0172]步骤509,在每个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结束后,通过数据通道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
[0173]通过步骤507处理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在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到达后通过数据通道、经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在采用上述的方式2)至方式4)中任一方式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进行数据传输,由于缩短了第一电子设备切换为唤醒状态进行数据传输的频率,能够保证第一电子设备的续航性能。
[0174]通过步骤508处理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在第二监听间隔时间到达后通过数据通道、经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在采用上述的方式2)至方式4)中任一方式处理第一监听间隔时间得到的第二监听间隔时间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及时使第一电子设备中的联网应用进行数据传输。
[0175]实施例七
[0176]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如图7a所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0177]通信单元10,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数据通道,以在每个第一监听间隔时间结束后通过所述数据通道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网络侧下发且目标设备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
[0178]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
[0179]第一获取单元20,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
[0180]第一确定单元3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运行状态;
[0181]第二确定单元40,用于基于所确定的运行状态对应的监听间隔时间调整策略,对所述第一监听间隔时间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
[0182]所述通信单元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运行状态中,在每个所述第二监听间隔时间结束后,通过所述数据通道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据。
[0183]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
[0184]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
[0185]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联网应用的信息,所述联网应用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请求联网进行数据传输的应用。
[0186]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确定单元30还用于当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时,判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0187]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0188]所述联网应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0189]具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