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16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动作的详细还有照相机机身2内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在以下的图7中进行说明。
[0079]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量码照相机I的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数码相机I具有照相机机身2和透镜部10。如上文所述,透镜部10是能够安装于照相机机身2或者从照相机机身2上拆下的可更换透镜。因此,数码相机I也可以不具有透镜部10。但是,透镜部10也可以与数码相机I一体构成。透镜部10在与照相机机身2连接的状态下,将来自被拍摄体的光束引导至摄像部20。
[0080]如上文所述,透镜部10具有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参照图6)。另外,透镜部10具有作为摄影光学系统11的多个透镜组,也就是,具有透镜11a、缩放用透镜Ilb以及调焦用透镜11c。在透镜部10与照相机机身2连接的情况下,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将存储器中存储的透镜信息发送至照相机机身2的系统控制部70。另外,透镜部10与照相机机身2连接的情况下,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接收从系统控制部70发送来的控制信息(移动量和光圈值等)。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基于控制信息来进行缩放用透镜11b、调焦用透镜Ilc以及光圈14的驱动控制。调焦用透镜Ilc的驱动控制是用于进行调焦用透镜Ilc的焦点调节的控制,称为AF处理(Automatic Focusing:自动对焦)。另外,光圈14的驱动控制是用于进行光圈14的开口直径调节的控制,称为AE处理(Automatic Exposure:自动曝光)。
[0081 ] 如图7所示,照相机机身2具有摄像部20、图像处理部30、工作存储器40、显示部50、操作部55、记录部60以及系统控制部70。
[0082]摄像部20具有摄像元件100及驱动部21。驱动部21是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70的指示来控制摄像元件100的驱动的控制电路。这里,驱动部21通过控制将复位脉冲及传送脉冲分别施加到复位晶体管303及传送晶体管302的时间(或时间的周期),来对作为控制参数的电荷的蓄积时间或蓄积次数进行控制。另外,驱动部21通过控制将复位脉冲、传送脉冲及选择脉冲分别施加到复位晶体管303、传送晶体管302及选择晶体管305的时间(或时间的周期),来控制帧频。另外,驱动部21通过对施加复位脉冲、传送脉冲及选择脉冲的像素进行设定,来控制间除率。
[0083]另外,驱动部21通过控制放大器412的增益(也称为增益率、放大率),来控制摄像元件100的ISO感光度。另外,驱动部21通过向运算电路416发送指示,来设定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另外,驱动部21通过向信号处理电路413发送指示,来设定数字化的位数。而且,驱动部21在摄像元件100的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中以区块200A为单位设定区域,并且在各区块200A中设定测光区域201、202和203。如此,驱动部21使摄像元件100对多个区块200A中的每一个以不同的摄像条件进行拍摄并输出像素信号,另外,发挥摄像元件控制部的功能,使各区块200A内的测光区域201、202和203中的每一个以不同的摄像条件进行拍摄并输出像素信号。系统控制部70对驱动部21指示区块200A的位置、形状、范围等。另外,系统控制部70还对驱动部21指示测光区域201、202和203的位置、形状、范围等。
[0084]摄像元件100将来自摄像元件100的像素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部30。图像处理部30将工作存储器40作为工作空间,对由各像素的像素信号构成的RAW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规定的文件格式(例如JPEG格式等)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30进行以下的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处理部30通过对基于拜耳排列得到的信号进行色彩信号处理(色调修正)而生成RGB图像信号。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于RGB图像信号进行白平衡调整、锐度调整、伽马修正、灰度调整等的图像处理。另外,图像处理部30根据需要进行以规定的压缩格式(JPEG格式、MPEG格式等)压缩的处理。图像处理部30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至记录部60。另外,图像处理部30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部50。
[0085]图像处理部30在进行图像处理时参考的参数也包含于控制参数(摄像条件)。例如,色彩信号处理(色调修正)、白平衡调整、灰度调整、压缩率等的参数包含于控制参数。从摄像元件100读出的信号与电荷的蓄积时间等相应地变化,在进行图像处理时参考的参数也与该信号的变化相应地变化。图像处理部30按每个区块200A以及测光区域201、202和203中的每一个设定不同的控制参数,基于这些控制参数来执行颜色信号处理等图像处理。
[0086]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30基于生成的图像数据,使用公知的面部检测功能来检测主要被拍摄体。此外,图像处理部30也可以比较按照时间序列得到的多个图像数据,以移动的被拍摄体(移动被拍摄体)作为主要被拍摄体进行检测。另外,图像处理部30除了面部检测以外,也可以例如JP特开2010-16621号公报(US2010/0002940号)中记载的那样,以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人体作为主要被拍摄体进行检测。
[0087]此处,“主要被拍摄体”是指,作为拍摄的对象物的被拍摄体中的使用者(摄影者)所关注的被拍摄体或者推测为使用者所关注的被拍摄体。主要被拍摄体不限于在图像数据中只存在一个的情况,也有存在多个的情况。
[0088]工作存储器40在图像处理部30进行图像处理时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等。显示部50显示由摄像部20拍摄的图像(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和实时取景图像)、各种信息。例如,该显示部50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51。在显示部50的显示面板51上形成有触摸面板52。当使用者进行选择菜单等操作时,触摸面板52将表示使用者触摸的位置的信号输出至系统控制部70。
[0089]操作部55是由使用者操作的释放开关(当拍摄静态图像时按下的开关)、动态图像开关(当拍摄动作时按下的开关)和各种操作开关等。该操作部55向系统控制部70输出与使用者的操作对应的信号。记录部60具有能够安装存储卡等存储介质的卡槽。记录部60在安装于卡槽上的记录介质中存储图像处理部3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各种数据。另外,记录部60具有内部存储器。记录部60能够在内部存储器中记录图像处理部3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各种数据。
[0090]系统控制部70控制数码相机I的整体的处理以及动作。该系统控制部70具有机身侧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70将摄像元件100(摄像芯片113)的摄像面(像素区域113A)分为多个区块200A,使区块200A之间以不同的电荷蓄积时间(或者电荷蓄积次数)、帧频和增益来取得图像。另外,系统控制部70将各区块200A分为第一测光区域201、第二测光区域202以及第三测光区域203,使测光区域201、202和203间以不同的电荷蓄积时间(或者电荷蓄积次数)、帧频和增益来取得图像。因此,系统控制部70对驱动部21指示区块200A的位置、形状、范围以及各区块200A用的摄像条件。另夕卜,系统控制部70对驱动部21指示区块200A内的测光区域201、202和203的位置、形状、范围以及测光区域201、202和203用的摄像条件。
[0091]另外,系统控制部70使每个区块200A以及测光区域201、202和203中的每一个以不同的间除率、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者相加列数以及数字化的位数来取得图像。因此,系统控制部70对驱动部21指示各区块200A用的摄像条件(间除率、将像素信号相加得到的相加行数或者相加列数以及数字化的位数)以及测光区域201、202和203用的摄像条件。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每个区块以及测光区域201、202和203中的每一个以不同的摄像条件(颜色信号处理、白平衡调整、灰度调整和压缩率等控制参数)进行图像处理。因此,系统控制部70对图像处理部30指示各区块200A用的摄像条件(颜色信号处理、白平衡调整、灰度调整和压缩率等控制参数)以及测光区域201、202和203用的摄像条件。
[0092]另外,系统控制部70在记录部60记录在图像处理部3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另外,系统控制部70向显示部50输出在图像处理部3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由此使显示部50显示图像。另外,系统控制部70读出记录部60所记录的图像数据并向显示部50输出,由此使显示部50显示图像。作为在显示部50上显示的图像,包含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和实时取景图像。
[0093]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部70对像素区域113A的各区域设定摄像条件。即,系统控制部70对像素区域113A的各区块200A设定摄像条件,并且对各区块200A的第一测光区域201、第二测光区域202以及第三测光区域203设定摄像条件。另外,系统控制部70执行摄像元件100的驱动控制,以在像素区域113A的各区域中进行拍摄。
[0094]另外,系统控制部70基于半按下了释放开关的操作执行焦点调节处理(AF处理),以使被称为对比度AF的被拍摄体的对比度达到最大(参照图8的步骤S8)。具体来说,系统控制部70经由电接点81A和81B向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发送控制信息,由此使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移动调焦用透镜11c。另外,系统控制部70从图像处理部30取得对比度信号,该对比度信号表示摄像部20所拍摄到的被拍摄体的像的对比度(此处,在图像处理部30检测到主要被拍摄体的情况下,是该主要被拍摄体的像的对比度的评估值)。系统控制部70—边使调焦用透镜Ilc移动,一边基于来自图像处理部30的对比度信号,检测被拍摄体的像的对比度达到最高的调焦用透镜Ilc的位置来作为焦点位置。系统控制部70向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发送控制信号,以使调焦用透镜Ilc移动至检测到的焦点位置。
[0095]系统控制部70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的过程中执行曝光调节处理(AE处理)(参照图8的步骤S4和S5)。另外,系统控制部70即使在进行了半按下释放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也执行曝光调节处理(AE处理)(参照图8的步骤S9和S10)。具体来说,系统控制部70从图像处理部30取得表示图像的亮度分布的亮度分布数据。此时,系统控制部70取得与第一测光区域201对应的图像的亮度分布数据、与第二测光区域202对应的图像的亮度分布数据以及与第三测光区域203对应的图像的亮度分布数据。然后,系统控制部70使用这些的亮度分布数据来进行测光。另外,系统控制部70基于测光的结果来决定摄像条件(快门速度(曝光时间、电荷蓄积时间)、帧频以及增益(ISO感光度)和光圈值。此时,系统控制部70能够针对摄像元件100的摄像区域113A中的每个区块200A,决定达到恰当曝光的摄像条件。此外,针对光圈值,无法对每个区块200A进行设定,而是对摄像区域113A整体进行设定。
[0096]系统控制部70向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发送表示与恰当曝光对应的光圈值的控制信息,由此指示用于调节光圈14的开口直径的驱动控制。另外,系统控制部70向驱动部21输出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指示与恰当曝光对应的快门速度(电荷蓄积时间)、帧频以及增益(ISO感光度)。驱动部21以根据指示信号指示的快门速度、帧频以及增益来驱动控制摄像元件 100
[0097]此外,系统控制部70是通过机身侧CPU基于控制程序执行处理来实现的。
[0098]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系统控制部70构成为基于进行了半按下释放开关的操作来进行AF处理,但是系统控制部70也可以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的过程中以及在拍摄动态图像的过程中进行AF处理。系统控制部70构成为基于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的过程中以及进行了半按下释放开关的操作来进行AE处理,但是系统控制部70也可以在拍摄动态图像的过程中也进行AE处理。
[0099]以下,针对数码相机I的拍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部70所进行的拍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8所示的处理中,在向数码相机I接通电源之后,当使用者为了开始拍摄而操作操作部55等时,系统控制部70对摄像元件100的像素区域113A设定针对每一个区域的摄像条件(步骤SI)。此处,由系统控制部70设定的摄像条件是初始值的摄像条件(控制参数)ο具体来说,系统控制部70对各区块200A的第一测光区域201设定实时取景图像中初始值的恰当曝光的摄像条件(预先假设达到恰当曝光的标准的摄像条件)。另外,系统控制部70对各区块200A的第二测光区域202设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