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552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支撑管,尤其涉及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肠粘连的发生与创伤、手术造成腹膜或肠浆膜破损、腹腔异物或胃肠道消化液的刺激、腹腔脏器缺血或炎性改变等因素有关;肠粘连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机制,现有的预防肠粘连的办法和预防肠粘连的药物,其临床效果还不理想。肠粘连后如果肠管扭曲成锐角,或粘连带卡压肠管,或肠管滑入粘连所形成的空隙成内疝,临床即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轻者为不完全性肠梗阻,重者完全性肠梗阻,甚至绞窄坏死有生命危险。粘连性肠梗阻的传统手术方法为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小肠排列术(外固定术),但术后仍可复发,患者往往经受多次手术,饱受折磨,影响生活和工作,重者因长期反复发作,营养不良,手术次数愈多,粘连愈重,愈复杂,小肠愈切愈短,营养愈差,以致发生肠瘘、切口不愈合、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衰竭死亡。另外,腹部严重创伤或腹腔严重感染病人术后发生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机率很高,而一旦发生,无疑会加重原发病,治疗更复杂,预后更差。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腔内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壁之间粘连而导致肠道内容物的通过障碍,常见于腹部手术、炎症和创伤后,是腹部手术后一长期、不可预测的问题。腹部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 -40%。瑞典统计资料表明,在850万人群中每年约有4700例患者因粘连肠梗阻住院治疗,其中2200例需要手术解除梗阻,医疗费用每年达600万美元,在美国则每年花费高达12亿美元。Meissner等报道粘连松解术后早期再发肠梗阻占6% -19%,晚期复发率为7.1% ;而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后梗阻复发率则明显升高至32 %,甚至高达53 %。所以说如何治疗肠粘连,如何避免避免术后再次复发仍然是腹部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务者的不断探索,目前针对肠粘连的再次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Noble肠袢缝合排列术、Chids-Philips经肠系膜缝合排列术和无缝合的肠排列术(肠内排列术),但据统计发现,其中以无缝合的肠排列术(肠内排列术)效果最佳。但是目前针对无缝合的肠排列术(肠内排列术)所需要的内支撑管大家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导致要么支撑管太短,效果不好;有的因材料问题,导致支撑管在取出时比较费力,甚至脱落在肠管内;要么无法固定,容易遂胃肠蠕动而移位;要么无法进行有效的肠内营养及造影定位等缺点;为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技术问题的肠排列肠内支撑管,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产生很大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起到支撑的作用,且方便操作,有助于手术成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患者恢复,对肠管进行实时造影,既可以随时检查支撑管位置及肠管排列情况,又不会造成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伪影影响检查效果,满足医疗工作的实际要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包括支撑管;支撑管的内部包括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支撑管的一端设为漏斗状,支撑管内设有造影管;造影管的一端弯折且从支撑管上漏斗状的一端的侧面伸出;造影管伸出的一端设有进气管;支撑管的基底端设有固定支撑管的球囊,进气管直接与球囊相连接;支撑管上从基底端开始设有刻度线;支撑管设有2-4个侧孔,侧孔设置在支撑管内部的靠近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交界处的空心部分的支撑管的管壁上;支撑管的外侧端设有两个塞子,其中一个塞子的孔径大于另外一个塞子的孔径,且孔径大的塞子套住孔径小的塞子,孔径小的塞子其孔径与注射器或输液器头部的输液头的孔径相同,直径大的塞子其孔径与胃肠减压装置的连接的减压接头的孔径相同。
[0005]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支撑管的长度为至少5m。
[0006]还可以优选的是,支撑管采用硅胶管体。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08]本实用新型的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起到支撑的作用,且方便操作,有助于手术成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患者恢复,对肠管进行实时造影,既可以随时检查支撑管位置及肠管排列情况,又不会造成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伪影影响检查效果,满足医疗工作的实际要求。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肠排列肠内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I为支撑管,2为造影管,3为进气管,4为刻度线,5为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显然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后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更宽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下实施例具有例示性的而没有限制的含义。
[0013]实施例1:
[0014]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包括支撑管I ;支撑管I的内部包括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支撑管I的一端设为漏斗状,支撑管I内设有造影管2 ;造影管2的一端弯折且从支撑管I上漏斗状的一端的侧面伸出;造影管2伸出的一端设有进气管3 ;支撑管I的基底端设有固定支撑管I的球囊,进气管3直接与球囊相连接;支撑管I上从基底端开始设有刻度线4 ;支撑管I设有3个侧孔5,侧孔5设置在支撑管I内部的靠近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交界处的空心部分的支撑管I的管壁上;支撑管I的外侧端设有两个塞子,其中一个塞子的孔径大于另外一个塞子的孔径,且孔径大的塞子套住孔径小的塞子,孔径小的塞子其孔径与注射器或输液器头部的输液头的孔径相同,直径大的塞子其孔径与胃肠减压装置的连接的减压接头的孔径相同。
[0015]实施例2:
[0016]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支撑管I的长度为6m;支撑管I采用硅胶管体。
[0017]本实用新型的肠排列肠,其进气管3直接连于基底端的球囊,球囊用来固定支撑管I,避免支撑管I在肠道内随肠管婦动波而移动,从而避免其位置改变,进一步避免影响支撑效果;球囊可以通过进气管3随时打气固定,或通过抽气移除支撑管1、改变支撑管I的位置;其刻度线4从支撑管I的基底端(球囊端)开始计数;侧孔5分布在支撑管I的实心部分和空心部分的交界处的空心部分管壁上,能够用来减压引流出胃肠液,也能够在患者恢复胃肠蠕动后用来做肠内营养用;整个支撑管I的最外侧端设有两个塞子,即大塞子套小塞子,小的塞子孔径与注射器、输液器头部的输液头的孔径一样大,恰好能够通过注射器、输液器向肠管内注射肠内营养,大塞子的孔径与胃肠减压装置所连接的减压接头的孔径一样大,能够用来进行胃肠减压。
[0018]本实用新型的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其具有如下特点:(I)弹性适宜,过硬压迫肠管血运,过软起不到支撑作用,经过各种管的反复试验,最后选定硅胶管;(2)长度适宜,小肠全长约5-6米,其支撑管I的长度至少在5米以上,长度正合适;且有刻度线5,方便操作和记录;(3)管径适宜:过粗造漏口太大,过细支撑力不够,且影响术后肠减压,灌注中药和肠内营养,经试验采用16号胃管最合适;(4)独特的设计,方便肠内营养时可使肠内营养液尽早进入肠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5)末端的球囊有助于支撑管I的固定,避免支撑管I随着胃肠蠕动而移位,影响手术效果;(6)独特的造影管道,可以对肠管进行实时造影,既可以随时检查支撑管I的位置及肠管排列情况,又不会造成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伪影影响检查效果。
【主权项】
1.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包括支撑管(I);其特征在于:支撑管(I)的内部包括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支撑管(I)的一端设为漏斗状,支撑管(I)内设有造影管(2);造影管(2)的一端弯折且从支撑管(I)上漏斗状的一端的侧面伸出;造影管(2)伸出的一端设有进气管(3);支撑管(I)的基底端设有固定支撑管(I)的球囊,进气管(3)直接与球囊相连接;支撑管(I)上从基底端开始设有刻度线(4);支撑管(I)设有2-4个侧孔(5),侧孔(5)设置在支撑管(I)内部的靠近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交界处的空心部分的支撑管(I)的管壁上;支撑管(I)的外侧端设有两个塞子,其中一个塞子的孔径大于另外一个塞子的孔径,且孔径大的塞子套住孔径小的塞子,孔径小的塞子其孔径与注射器或输液器头部的输液头的孔径相同,直径大的塞子其孔径与胃肠减压装置的连接的减压接头的孔径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其特征在于:支撑管(I)的长度为至少5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其特征在于:支撑管(I)采用硅胶管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排列肠内支撑管,包括支撑管;支撑管的内部包括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支撑管的一端设为漏斗状,支撑管内设有造影管;造影管的一端弯折且从支撑管上漏斗状的一端的侧面伸出;造影管伸出的一端设有进气管;支撑管的基底端设有固定支撑管的球囊,进气管直接与球囊相连接;支撑管上从基底端开始设有刻度线;支撑管设有侧孔,侧孔设置在支撑管内部的靠近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交界处的空心部分的支撑管的管壁上。其能起到支撑的作用,且方便操作,有助于手术成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患者恢复,对肠管进行实时造影,既可以随时检查支撑管位置及肠管排列情况,又不会造成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伪影影响检查效果。
【IPC分类】A61F2-82, A61M25-10
【公开号】CN204293316
【申请号】CN201420753830
【发明人】葛现才, 张勤, 辛群
【申请人】葛现才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