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管出模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8799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过滤管出模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管加工的辅助设备,具体地是一种过滤管出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发展的进步,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规的过滤管的制作工艺是通过型腔一体成型过滤管,以陶瓷过滤管为例,先将陶瓷原料加热成为流体,并且在陶瓷原料中掺入发泡剂,然后将加热完成的原料通过浇道注入模具的型腔中,最后开模取出过滤管,静置冷却。在此过程中通过发泡剂使过滤管的管壁上形成若干微孔。并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往往在一副模具中设置若干型腔用于同时完成多个过滤管的生产,但是在这一现有技术中,其出模过程仍然延用了逐一出模的方式,因此加工效率较低,并且由于不同过滤管的出模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后出模的过滤管还未完成抽芯出模就已经在模腔内冷却收缩,使过滤管收缩紧固抽芯机构,无法完成脱模。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通过在成型模具上直接设置脱模机构来达到产品自动脱模的目的,但该现有技术不适用于本领域的多型腔长条形产品的脱模,因为该密集的成型腔不仅需要脱模机构与模具开合模动作精确配合,避免相互碰撞,从而是结构设计较为复杂,而且在模具上需要增设过多的通孔,这也大大增加了模具加工的成本、降低模具成型面的精度以及模具的强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同一型腔的多个过滤管同步出模,从而使加工效率高、且避免过滤管冷却导致无法脱模的过滤管出模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过滤管出模装置,它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用于固定模具的夹紧机构,所述支架上位于模具的上方设有驱动器、连接杆和用于抓紧过滤管的抓头机构,驱动器与支架固定,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杆的上端连接,连接杆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管上方,且抓头机构与连接杆的下端固定。
[0005]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管出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将模具随同过滤管直接移至支架内,然后通过支架上的夹紧机构固定模具,并且通过脱模机构实现过滤管的抽芯脱模,在此过程中加工工序可以同时进行另一套模具内的过滤管的生产,因此加工效率高,其次,通过脱模机构可以实现多个过滤管同步脱模较人工的逐一脱模效率高,最终,使一个模具内的过滤管同步高效的脱模,由此避免了较后脱模带来的过滤管冷却无法正常脱模的情况。
[0006]作为优选,所述抓头机构包括多个爪钩瓣,全部爪钩瓣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下端均铰接,爪钩瓣的下端设有一朝背离连接杆一侧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下端面上设有当爪钩瓣伸入过滤管内时用于驱使爪钩瓣的下端朝连接杆的轴线所在一侧转动且当爪钩瓣下行至极限位置时使爪钩瓣复位的斜面,全部的爪钩瓣沿连接杆轴线的周向均布,各爪钩瓣与连接杆之间均各自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爪钩瓣和连接杆固定。通过上述的爪钩形式的抓头机构,可以同步抽取多个过滤管,同时爪钩瓣与驱动器的连接均为机械连接,因此结构简单可靠。
[0007]作为优选,所述抓头机构包括多个张紧块,全部张紧块与连接杆的下端之间均各自通过辅助连杆连接,所述辅助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张紧块和连接杆铰链连接,且辅助连杆近张紧块的一端沿竖直方向高于辅助连杆近连接杆的一端,全部的张紧块沿连接杆轴线的周向均布,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连接杆滑动配合,且套管与各张紧块之间均各自通过一拉杆连接,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套管的外侧壁和张紧块铰接。对于表面光滑,且两端无受力端的过滤管,通过张紧块可以有效无损的实现过滤管的脱模,避免了爪钩瓣脱模过程时需要在过滤管上额外设置受力凸缘。使光滑的过滤管一次成型脱模完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水平设于模具上方的压板和固定于支架上用于驱动压板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辅助驱动器,所述辅助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压板固定,且压板上与过滤管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过滤管的外径小于模具的外径。通过压板可以固定模具,便于过滤管的有效脱模。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下端面上近通孔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远离压板的端面到压板下端面上的投影位于定位凸块与压板下端面的贴合面内,所述模具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定位凸块相配合的定位凹槽。通过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的配合,可以实现压板下压过程中自动校正模具的位置,使各过滤管与抓头机构沿竖直方向精确对准。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架上设有风箱,所述风箱的进风口与风机相连通,风箱的出风口与过滤管的下端相连通,所述风箱内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部分形成一风道。通过风道可以迅速冷却过滤管,使过滤管收缩,减少过滤管与模具内壁的摩擦力,便于脱模。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风箱的出风口为多个,且各出风口均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过滤管相连通,全部的出风口均各自通过风道与进风口相连通。
[0012]更进一步地,各出风口内均设有若干弹性挡风板,弹性挡风板的一端与出风口的内侧壁固定,弹性挡风板的另一端朝出风口的中心位置延伸,且全部的弹性挡风板沿出风口中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弹性挡风板可以实现各个风道的气压相同,使各风道的通风量均相同。
[0013]作为最后一种改进,所述风箱底部设有带动风箱移动的轮子。通过轮子带动风扇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便于模具搬运至风箱上,通过风箱移至支架上且位于脱模机构下方。即所述的风箱作为移动小推车使用。
[0014]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定位风箱的挡板。通过挡板可以很好的使风箱定位在支架下端的固定位置,由此使过滤管与脱模机构沿竖直方向正对,减少人工定位的步骤。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管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爪钩瓣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张紧块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风箱部分的剖视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箱出风口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支架,2、模具,3、过滤管,4、驱动器,5、连接杆,6、爪钩瓣,6.1、凸起,6.2、斜面,7、复位弹簧,8、张紧块,9、辅助连杆,10、套管,11、拉杆,12、压板,12.1、通孔,13、辅助驱动器,14、定位凸块,15、风箱,15.1、进风口,15.2、出风口,15.3、风道,16、风机,17、轮子,18、弹性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管出模装置,它包括支架1,设于支架I上用于固定模具2的夹紧机构,所述支架I上位于模具2的上方设有驱动器4、连接杆5和用于抓紧过滤管3的抓头机构,驱动器4与支架I固定,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杆5的上端连接,连接杆5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管3上方,且抓头机构与连接杆5的下端固定。上述的模具2是指开模后,其带有过滤管3的模板,所述的过滤管3尚未脱模,仍置于模具2的型腔内,将所述的模具2连同过滤管3 —起搬运至支架I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出模装置实现过滤管3与模具2的分离。
[0024]作为优选,所述抓头机构包括多个爪钩瓣6,全部爪钩瓣6的上端与连接杆5的下端均铰接,如图所示,上述所指的连接杆5的下端并非局限于连接杆5的下端面,其可以是连接杆5的侧壁上近下端面的位置。爪钩瓣6的下端设有一朝背离连接杆5 —侧延伸的凸起6.1,所述凸起6.1的下端面上设有当爪钩瓣6伸入过滤管3内时用于驱使爪钩瓣6的下端朝连接杆5的轴线所在一侧转动且当爪钩瓣6下行至极限位置时使爪钩瓣6复位的斜面6.2。也就是说,爪钩瓣6随连接杆5下行过程中,当位于凸起6.1下端面上的斜面6.2与过滤管3的内侧壁和上端面的交界处相抵靠时,通过斜面6.2的滑动,驱使爪钩瓣6朝连接杆5所在的一侧收拢,当爪钩瓣6下行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斜面6.2脱离过滤管3的约束,从而使爪钩瓣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复位呈竖直状态,由此,所述的凸起6.1的上端面位于过滤管3内,在连接杆3朝上回拉的过程中,所述的凸起6.1的上端面与过滤管3管内的凸缘相抵靠,最终带动过滤管3上行,实现脱模。作为优选上,所述的爪钩瓣6为三个,且全部的爪钩瓣6沿连接杆5轴线的周向均布,各爪钩瓣6与连接杆5之间均各自设有一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爪钩瓣6和连接杆5固定。通过复位弹簧7可以更好的实现爪钩瓣6的复位。当然上述的爪钩瓣6抓取过滤管3的前提是过滤管3的管内壁上设有沿水平方向朝过滤管3轴线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凸缘。另外,如果在所述模具2和过滤管3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爪钩瓣6也可以延伸至过滤管3的底端,使凸起6.1的上端面与过滤管3的下端面相抵靠,同样可以实现过滤管3的抽取。
[0025]作为优选,所述抓头机构包括多个张紧块8,全部的张紧块8与连接杆5的下端之间均各自通过辅助连杆9连接,所述辅助连杆9的两端分别与张紧块8和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