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管出模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879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杆5铰链连接,且辅助连杆9近张紧块8的一端沿竖直方向高于辅助连杆9近连接杆5的一端。也就是说,所述的辅助连杆9近张紧块8的一端较近连接杆5的一端呈水平方向朝上倾斜。全部的张紧块8沿连接杆5轴线的周向均布,所述连接杆5上设有套管10,所述套管10与连接杆5滑动配合,且套管10与各张紧块8之间均各自通过一拉杆11连接,所述拉杆11的两端分别与套管10的外侧壁和张紧块8铰接。S卩,当张紧块8随连接杆5下行的过程中,由于辅助连杆9是呈向上倾斜的,因此张紧块8与过滤管3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小,当连接杆5朝上拉动时,辅助连杆9近连接杆5的一端先一步上行,而辅助连杆9近张紧块8的一端在张紧块8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迟于辅助连杆9近连接杆5的一端上行,由此所述的辅助连杆9逐渐趋向于水平,因此使张紧块8对于过滤管3内壁的压力增大,当压力产生的摩擦力增大到克服过滤管3的重力以及过滤管3与模具2之间的摩擦力的时候,所述过滤管3将被带动的上行脱离模具2的型腔,完成脱模。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张紧块8近过滤管3内侧壁的一侧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摩擦片。而当过滤管3完成脱模,并置于载体内时,通过朝上拉动套管10,使拉杆11带动张紧块8收拢,最终完成过滤管3的脱模。
[0026]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水平设于模具2上方的压板12和固定于支架I上用于驱动压板1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辅助驱动器13,所述辅助驱动器13的动力输出端与压板12固定,且压板12上与过滤管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12.1,通孔12.1的孔径大于过滤管3的外径小于模具2的外径。所述的模具2的外径是指,如图所示的套于过滤管3外呈圆柱状的模具的外直径。当然,所述的模具2也可以是各种形状,其只要保证所述的压板12可以有效的压紧模具2,使模具2沿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位,而所述的过滤管3可以沿竖直方向从通孔12.1内贯穿。
[0027]所述压板12的下端面上近通孔12.1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凸块14,所述定位凸块14远离压板12的端面到压板12下端面上的投影位于定位凸块14与压板12下端面的贴合面内,且定位凸块14的两端面之间通过斜面平滑过渡。上述所指的贴合面是指,定位凸块14的上端面与压板12的下端面贴合且固定,二者的重叠面积即为所述的贴合面。所述模具2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定位凸块14相配合的定位凹槽。也就是说,所述的定位凸块14的纵截面是上大下小的。
[0028]所述支架I上设有风箱15,模具2置于风箱15上,所述风箱15的进风口 15.1与风机16相连通,风箱15的出风口 15.2与过滤管3的下端相连通,所述风箱15内位于进风口 15.1与出风口 15.2之间的部分形成一风道15.3。所述的风机16固定与风箱15的侧壁上。作为一种改进的变化,所述的风机也可以是外接的气泵或者高压供气管。
[0029]所述的风箱15的出风口 15.2为多个,且各出风口 15.2均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过滤管3相连通,全部的出风口 15.2均各自通过风道15.3与进风口 15.1相连通。
[0030]各出风口 15.2内均设有若干弹性挡风板18,弹性挡风板18的一端与出风口 15.2的内侧壁固定,弹性挡风板18的另一端朝出风口 15.2的中心位置延伸,且全部的弹性挡风板18沿出风口 15.2中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弹性挡风板18可以实现各风道内的气压均保持一致,由此实现,全部的过滤管3的同步冷却,避免部分过滤管3靠近进风口 15.1冷却快,另一部分远离进风口 15.1冷却慢。
[0031]所述风箱15底部设有带动风箱15移动的轮子17。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轮子17相配合的导轨。
[0032]所述支架I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定位风箱15的挡板(图中未示出)。即当风箱15携带模具2搬运至支架I上时,通过挡板实现定位,使模具2上的各过滤管3与脱模机构
——对应。
[0033]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I),设于支架(I)上用于固定模具(2)的夹紧机构,所述支架⑴上位于模具(2)的上方设有驱动器⑷、连接杆(5)和用于抓紧过滤管(3)的抓头机构,驱动器(4)与支架(I)固定,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杆(5)的上端连接,连接杆(5)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管(3)上方,且抓头机构与连接杆(5)的下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头机构包括多个爪钩瓣(6),全部爪钩瓣¢)的上端与连接杆(5)的下端均铰接,爪钩瓣¢)的下端设有一朝背离连接杆(5) —侧延伸的凸起(6.1),所述凸起(6.1)的下端面上设有当爪钩瓣(6)伸入过滤管(3)内时用于驱使爪钩瓣(6)的下端朝连接杆(5)的轴线所在一侧转动且当爪钩瓣(6)下行至极限位置时使爪钩瓣(6)复位的斜面(6.2),全部的爪钩瓣(6)沿连接杆(5)轴线的周向均布,各爪钩瓣(6)与连接杆(5)之间均各自设有一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爪钩瓣(6)和连接杆(5)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头机构包括多个张紧块(8),全部张紧块(8)与连接杆(5)的下端之间均各自通过辅助连杆(9)连接,所述辅助连杆(9)的两端分别与张紧块(8)和连接杆(5)铰链连接,且辅助连杆(9)近张紧块(8)的一端沿竖直方向高于辅助连杆(9)近连接杆(5)的一端,全部的张紧块(8)沿连接杆(5)轴线的周向均布,所述连接杆(5)上设有套管(10),所述套管(10)与连接杆(5)滑动配合,且套管(10)与各张紧块(8)之间均各自通过一拉杆(11)连接,所述拉杆(11)的两端分别与套管(10)的外侧壁和张紧块(8)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水平设于模具(2)上方的压板(12)和固定于支架(I)上用于驱动压板(1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辅助驱动器(13),所述辅助驱动器(13)的动力输出端与压板(12)固定,且压板(12)上与过滤管(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12.1),通孔(12.1)的孔径大于过滤管(3)的外径小于模具⑵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2)的下端面上近通孔(12.1)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凸块(14),所述定位凸块(14)远离压板(12)的端面到压板(12)下端面上的投影位于定位凸块(14)与压板(12)下端面的贴合面内,所述模具(2)的上端面上设有与定位凸块(14)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上设有风箱(15),模具⑵置于风箱(15)上,所述风箱(15)的进风口(15.1)与风机(16)相连通,风箱(15)的出风口(15.2)与过滤管(3)的下端相连通,所述风箱(15)内位于进风口(15.1)与出风口(15.2)之间的部分形成一风道(1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箱(15)的出风口(15.2)为多个,且各出风口(15.2)均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过滤管(3)相连通,全部的出风口(15.2)均各自通过风道(15.3)与进风口(15.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出风口(15.2)内均设有若干弹性挡风板(18),弹性挡风板(18)的一端与出风口(15.2)的内侧壁固定,弹性挡风板(18)的另一端朝出风口(15.2)的中心位置延伸,且全部的弹性挡风板(18)沿出风口(15.2)中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15)底部设有带动风箱(15)移动的轮子(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管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定位风箱(15)的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管出模装置,它包括支架(1),设于支架(1)上用于固定模具(2)的夹紧机构,所述支架(1)上位于模具(2)的上方设有驱动器(4)、连接杆(5)和用于抓紧过滤管(3)的抓头机构,驱动器(4)与支架(1)固定,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杆(5)的上端连接,连接杆(5)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管(3)上方,且抓头机构与连接杆(5)的下端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同一型腔的多个过滤管同步出模,从而使加工效率高、且避免过滤管冷却导致无法脱模的过滤管出模装置。
【IPC分类】B28B21-90
【公开号】CN204295867
【申请号】CN201420807047
【发明人】黄新群, 黄乃乔, 黄优良
【申请人】萍乡市普天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