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仪表板的冲击吸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295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仪表板的冲击吸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仪表板的冲击吸收结构,其能够确保仪表板的冲击吸收性能,并且确保车室内空间。
【背景技术】
[0002]在车室的前部,除了仪表外还搭载有音响、空调装置等的车载设备的仪表板支承配设在车身横梁上,所述车身横梁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在仪表板的后表面部(与车室内相对的面)的中央部分安装有中央板等的板类,该中央板以包围车载设备的显示部、操作部等的方式构成外观面。
[0003]另外,在车身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设有支承托架(参照专利文献I),该支承托架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并从背面侧(车辆前方侧)对仪表板后表面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进行支承。
[0004]并且,法律规定仪表板必须构成为,在因车辆碰撞等而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乘员的头部撞到板类时,不会对头部施加过度的冲击。
[0005]因此,仪表板必须考虑其结构,以使乘员的头部撞到中央板等的板类的情况下,头部不会受到过度的冲击。
[0006]因此,以往,预估头部撞到板类的情况下的仪表板的位移量,并确保仪表板后表面部与支承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即确保仪表板后面部与用于安装支承托架的安装部的距离较大。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97公报
[0009]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但是,如果确保仪表板后表面部与支承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较大,则仪表板整体变大,难以确保车室内空间宽阔,在提高居住性上不利。
[0011]另一方面,如果缩小仪表板后表面部与支承托架之间的距离,虽然能够确保车室内空间宽阔,但是在确保冲击吸收性能上不利。
[0012]尤其在轻型汽车等的小型的车辆中,兼顾确保室内空间和冲击吸收性能是难以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13]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仪表板的冲击吸收结构,其能够确保冲击吸收性能,并且确保车室空间宽阔,在提高车辆的居住性上是有利的。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I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的仪表板的冲击吸收结构,具有:配设于车室前部的仪表板;在所述仪表板的内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车身横梁;多个支承托架,所述多个支承托架从所述车身横梁向后方延伸设置,并且后端固定在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形成于所述仪表板的后表面部的背面侧;以及安装于所述仪表板的后表面部的中央板,所述中央板具有:安装于所述仪表板的后表面部的背面板、以及重叠安装于所述背面板的后方并构成所述中央板的外观面的外观板,所述背面板具有冲击吸收部,该冲击吸收部形成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安装在所述支承托架上的所述仪表板的安装部相对的部位,当负荷从车辆后方向车辆前方作用于所述外观板时,所述冲击吸收部在所述外观板与所述支承托架之间变形而吸收冲击,并且确保所述外观板与所述支承托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
[0016]本实用新型的第2技术方案是,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后端与所述外观板的前表面抵接或者能够抵接,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前端与安装于所述支承托架的仪表板的安装部或者该安装部附近的部位抵接,或者能够抵接。
[0017]本实用新型的第3技术方案是,所述冲击吸收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的柱状部分。
[0018]本实用新型的第4技术方案是,中空的柱状部分在俯视的情况下呈梯形,该梯形相对于通过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心轴而左右对称。
[0019]实用新型效果
[0020]根据第I技术方案,不需如以往那样确保仪表板后表面部与支承托架的距离较大。
[0021]即,利用冲击吸收部确保冲击吸收性能,由此能够缩小设置于仪表板后表面部的外观板与支承托架的距离,由此在确保车室内空间宽阔上是有利的,在提高车辆的居住性上是有利的。
[0022]根据第2技术方案,在确保冲击吸收部的冲击吸收性能上是有利的。
[0023]根据第3技术方案,当向前方的负荷输入冲击吸收部时,在向前方的负荷较小的阶段,利用中空的柱状部分的刚性抑制冲击吸收部的变形,在向前方的负荷变大的阶段,柱状部分压弯,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负荷,在实现冲击吸收部的冲击吸收性能的提高上是有利的。
[0024]根据第4技术方案,当向前方的负荷输入冲击吸收部时,冲击吸收部不会向车宽方向倒下,容易向前方变形,因此冲击吸收部能够高效地吸收冲击负荷,在实现冲击吸收部的冲击吸收性能的提高上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的仪表板的立体图。
[0026]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表示仪表板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支承结构。
[0027]图3是从下方看图2的支承结构的示图。
[0028]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表示冲击吸收结构。
[0029]图5是图4的C-C线剖视图。
[0030]图6是中央板的立体图。
[0031]图7是外观板的立体图。
[0032]图8是背面板的立体图。
[0033]符号说明
[0034]10仪表板
[0035]1B后表面部
[0036]1002 安装部
[0037]1010安装部1002附近的部位
[0038]12外观板
[0039]1202B 背面
[0040]14背面板
[0041]15中央板
[0042]16车身横梁
[0043]18支承托架
[0044]20冲击吸收部
[0045]2002抵接部(后端)
[0046]2004脚部(中空的柱状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8]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的前方、后方简称为前方、后方,将朝向车辆前方的状态下的车辆的右方、左方简称为右方、左方。
[0049]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车室内的最前部,配设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仪表板10。
[0050]仪表板10是树脂制的,并具有:上表面部10A,该上表面部1A位于未图示的挡风玻璃的下方并朝向上方;以及后表面部10B,该后表面部1B从上表面部1A的后端垂直设置并朝向车室内侧(后方)。在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驾驶席侧(图1中的右侧)设置有:仪表盘30,该仪表盘30设有速度计等;以及未图示的转向装置。
[0051]另外,在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中央板15,在中央板15的中央部设有音响装置、导航装置等车载设备40。
[0052]如图2、图3所示,在仪表板10内部设置有车身横梁16,该车身横梁16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而确保车体的刚性,在车身横梁16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附近,从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的部位向后方(车室侧)突设有一对支承托架18。
[0053]支承托架18的后端部安装于与中央板15相对的位置,该中央板15设于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即,仪表板1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通过支承托架18而支承在车身横梁16上。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
[0055]如图3所示,在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安装部1002。
[0056]各安装部1002安装于支承托架18的后端,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通过这些安装部1002、支承托架18而支承在车身横梁16上。
[0057]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是配设包括音响装置、导航装置等的车载设备40的部位,这些车载设备40安装在支承托架18上。
[0058]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在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以包围车载设备4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有中央板15。
[0059]中央板15是合成树脂制的,呈沿着车宽方向的长度比上下方向的高度大的细长形状。
[0060]中央板15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被分割,具有:外观板12,该外观板12是中央板15的后半部分,并构成外观面;以及背面板14,该背面板14是中央板15的前半部分,并安装在仪表板10上。
[0061]如图2、图3所示,外观板12通过背面板14安装在仪表板10的后表面部1B的车宽方向中央部。
[0062]外观板12,如图4、图7所示,具有:框状的外观板主体1202 ;形成于外观板主体1202的内侧的4个开口部1204A、1204B、1204C、1204D ;以及设置于外观板主体1202的多个卡合爪1206。
[0063]外观板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