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天窗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110070阅读:来源:国知局
轮51以及旋转止挡46,装置整体能够更加小型化。
[0072]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进行如下的变更。
[0073].如图10所示,除了省略限制壁,也可以采用以上述支承托架31为基准的构造的支承托架71,并且除了设置限制壁也可以采用以上述滑动止挡41为基准的构造的滑动止挡72。S卩,在该滑动止挡72,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设置有旋转凸轮51等(图示略)。而且,在以滑动止挡72的上述纵壁部43为基准的纵壁部73的后端一体地设置有向车外侧突出的近似直角梯形(严格来说是向上方提高的方梯形)的柱状的限制壁74。此外,直角梯形的邻接于下侧的直角的下边设定为比邻接于上侧的直角的上边长,形成该下边的限制壁74的下表面形成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近似水平地突出的限制面74a。
[0074]限制壁74在可动板12处于全闭状态时,在限制面74a抵接或者接近贯通切口 17a的导向块19的上表面(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的端面)。因此,通过这样的变形,除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的(1)、(3)、(5)、(6)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可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0075](I)通过在滑动止挡72 —体地设置限制壁74,能够抑制部件件数的增加。
[0076](2)由于限制壁74为树脂制,能够使成型性进一步提尚。
[0077](3)通过在滑动检测72设置有限制壁74,即使例如可动板12移至向上倾斜状态,限制壁74也不会随之上升。因此,能够例如减小限制壁74从车辆的侧部露出的可能性,能够提尚设计性。
[007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限制壁的下表面形成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近似水平地突出的限制面,则限制壁的形状任意。但是,考虑到小型化,限制壁优选为上端部相对于下端部缩小。
[007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壁37(成型部33)也可以不以填满透孔38的方式埋设纵壁部32。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略透孔38。
[008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例如结合于纵壁部32的独立的限制壁。在该情况下,限制壁可以为树脂制,也可以为金属制。
[008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是能够抑制导向块19的变形,则也可以是在可动板12处于全闭状态时抵接或者接近导向块19的上表面以外(例如车内侧面)的限制壁。
[008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向块19也可以通过例如外插成型等一体地设置于导轨13(引导部17)。
[008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止挡机构的导向块以及止挡例如也可以不伴随着止挡的旋转而是使其卡合突起部升降,从而使卡合突起部卡入导向块的卡合槽或者使卡合突起部脱离卡合槽。
[008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止挡机构的止挡只要例如能够允许可动板12的倾斜动作,则也可以直接连结于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支承托架31等)。
[008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驱动靴21以及滑动止挡41、72 (可动板12的车辆的宽度方向边缘部)配设有固定凸轮52以及旋转凸轮51,但它们的配设关系也可以互相相反。即,也可以在驱动靴21设置作为第一卡合部件的旋转凸轮,并且在滑动止挡41、72设置作为第二卡合部件的固定凸轮。
[008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旋转止挡46与卡合分离切换机构50 (旋转凸轮51、固定凸轮52)配置为同轴,但只要沿前后方向延伸则它们的轴线也可以相互不同。
[008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可动板12的开状态开始进行闭动作时,驱动靴21利用限制部26a按压旋转止挡46的被按压部46b,但只要不妨碍其功能等,则也可以利用其适当的部位按压可动板12侧的适当位置。
[008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动板12的向上倾斜状态,采用第一向上倾斜状态和与该第一向上倾斜状态相比进一步向上倾斜的第二向上倾斜状态的2个阶段。与此相对,可动板12从全闭状态开始移动的最初的向上倾斜状态的姿态、与可动板12滑动动作时的向上倾斜状态的姿态也可以一致。
[008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靴21以及支承托架31、71(可动板12)的连接方式为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在支承托架31、71(纵壁部32)形成与引导槽22a方向相反的引导槽,将能够移动地嵌入该引导槽的升降导销固定于驱动靴21。
[0090]接下来,关于能够由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他例子把握的技术思想在以下进行补记。
[0091]一种车用天窗装置,在上述车用天窗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支承部件具有:金属制的纵壁部,其垂直设置于上述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形成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贯通的透孔;和树脂制的成型部,其以填满上述透孔的方式埋设上述纵壁部,上述限制壁设置于上述成型部。
[0092]根据该构成,由于上述限制壁为树脂制从而能够使成型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上述限制壁(成型部)以填满上述透孔的方式埋设上述纵壁部,从而能够与该纵壁部更加坚固地一体化。
【主权项】
1.一种车用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轨,其设置在形成于车辆的车顶的开口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 第一滑动部件,其连接于开闭所述开口的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通过由控制装置所驱动控制的电驱动源被驱动为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在所述可动板的全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相对于该可动板向车辆的前方移动,从而使所述可动板的后侧部位以前侧部位为支点上升而移至向上倾斜状态,在该向上倾斜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板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后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与该可动板卡合,从而保持所述向上倾斜状态; 导向块,其形成有卡合槽,设置于所述导轨; 止挡,其具有能够卡入所述卡合槽的卡合突起部,连结于所述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在所述全闭状态下所述卡合突起部卡入所述卡合槽,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向车辆的前方移动时限制所述可动板的移动,并且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后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所述卡合突起部脱离所述卡合槽,解除所述可动板的移动限制;以及 限制壁,其抑制在所述全闭状态下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板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的所述导向块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装置,其中, 具备支承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支承该可动板,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经由所述支承部件连接于所述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 所述限制壁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装置,其中, 具备: 第二滑动部件,其在允许所述可动板的倾斜动作的状态下,能够与其一体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第一卡合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以及 第二卡合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在所述可动板从所述全闭状态移至所述向上倾斜状态的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向车辆的前方移动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分离,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在所述向上倾斜状态下,在相对于所述可动板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后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卡合,保持所述向上倾斜状态, 所述限制壁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天窗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壁通过与沿车辆的高度方向贯通在所述导轨上形成的切口的所述导向块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的端面抵接或者接近,从而抑制该导向块的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天窗装置,其中, 上述支承部件具有: 金属制的纵壁部,其垂直设置于上述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形成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贯通的透孔;和 树脂制的成型部,其以填满上述透孔的方式埋设上述纵壁部,上述限制壁设置于上述成型部。
【专利摘要】一种能进一步提高初始化时的精度的车用天窗装置。具备驱动靴(21),其在可动板的全闭状态下相对于该可动板通过向车辆的前方移动从而移至向上倾斜状态,在该向上倾斜状态下相对于可动板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后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与该可动板卡合从而保持向上倾斜状态;导向块(19),其设置于导轨(13);旋转止挡(46),其连结于可动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各边缘部,在全闭状态下驱动靴(21)向车辆的前方移动时限制可动板的移动,并且在驱动靴(21)进一步向车辆的前方移动后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解除可动板的移动限制;限制壁(37),其抑制在全闭状态下驱动靴(21)相对于可动板向车辆的后方移动时的导向块(19)的变形。
【IPC分类】B60J7/05, B60J7/04
【公开号】CN204774543
【申请号】CN201520450582
【发明人】桂慎太郎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公告号】DE202015103318U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