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端连接器及其线端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66851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端导电端子12具有结合部121与对接部122。结合部121位于线端连接器I的结合端,对接部122位于线端连接器I的对接端。结合部121至少包含有结合部外抵墙1211、结合部内抵墙1212、结合部桥接臂1213与结合引导槽孔1214。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分别抵靠端子槽112的槽壁面,藉以避免受力变形,且可达成结合部121在绝缘座体11内的嵌合定位。
[0054]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分别具有刃体12111、12121,用于切割破坏线缆2的外胶皮21,以外露出线缆2内部的芯线22。较佳地,刃体12111、12121为成对且相对设置的尖块,分别设置于结合引导槽孔1214左右两侧的孔壁。结合部桥接臂1213位于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上方,并跟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相连接,以构成〃 π 〃字外形体。
[0055]结合引导槽孔1214为结合部外抵墙1211、结合部内抵墙1212与结合部桥接臂1213上的破孔,亦即,结合引导槽孔1214贯穿结合部外抵墙1211、结合部内抵墙1212与结合部桥接臂1213,而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的刃体12111、12121自结合引导槽孔1214的孔壁延伸出。是以,结合引导槽孔1214可引导线缆2由上向下进入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并经由刃体12111、12121切割破坏线缆2的外胶皮21,而使线缆2局部的芯线22外露,以分别与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电性接触,如此,在结合线缆2与线端连接器I的过程中,能够省去线缆2的剥线等程序,而可有效简化线缆2与线端连接器I的结合程序。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结合引导槽孔1214的孔壁具有引导坡面12141,俾引导线缆2由上向下进入结合部外抵墙1211与结合部内抵墙1212,而完成与线端导电端子12的电性连接。
[0056]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对接部122至少包含对接部外抵墙1221、对接部内抵墙1222、对接部桥接臂1223与对接引导槽孔1224。对接部外抵墙1221、对接部内抵墙1222与对接部桥接臂1223分别抵靠端子槽112的槽壁面,以避免受力变形,且完成对接部122在绝缘座体11容线槽113中的嵌合定位。对接部桥接臂1223位于对接部外抵墙1221与对接部内抵墙1222的下方,并跟对接部外抵墙1221与对接部内抵墙1222连接,以构成"U"字外形体。对接部桥接臂1223上还具有夹持结构12231,用于提供夹持力夹持对接的板端连接器3的板端导电端子31。
[0057]较佳地,对接部桥接臂1223的夹持结构12231自对接引导槽孔1224的孔壁延伸出。更佳地,夹持结构12231为成对且相对设置的凸块,分别设置于对接引导槽孔1224孔壁的左右两侧,用以在两侧夹持与其对接的板端连接器3的板端导电端子31,藉以阻止对接的板端连接器31离开。结合部内抵墙1212与对接部内抵墙1222可设置于同一墙体,藉以增加线端导电端子12的结构强度。
[0058]对接引导槽孔1224为对接部外抵墙1221与对接部桥接臂1223上的破孔,另言之,对接引导槽孔1224贯穿对接部外抵墙1221与对接部桥接臂1223,且朝线端连接器I对接端的外侧开放。是以,对接引导槽孔1224可用于引导板端连接器3的板端导电端子31,穿过对接部外抵墙1221进入对接部桥接臂1223,并经由夹持结构12231的夹持,而与对接部桥接臂1223电性接触,俾完成线端连接器I与板端连接器3的对接。
[0059]据上论结,本实用新型的线端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0060]1.线端导电端子设有可破坏线缆外胶皮的刃体,能使线缆局部外露的芯线与线端导电端子电性接触,以简化线缆与线端连接器的结合程序。
[0061]2.线端导电端子藉由多个抵靠于绝缘座体槽壁面的墙体,完成在绝缘座体上的嵌合定位,因而在与线缆结合和与板端连接器对接时,由于受到绝缘座体的支持,而可大幅降低受力形变的程度。
[0062]3.线端导电端子具有结合引导槽孔用于引导线缆与线端导电端子的结合,俾在不使用焊接或压接等结合方式下,完成线缆与线端连接器的结合。
[0063]4.线端导电端子具有夹持结构,用以夹持与线端导电端子对接的板端连接器的板端导电端子,以维持与板端导电端子的电性接触。
[0064]5.绝缘座体设有卡线块与容线槽,而可有效定位线缆,以维持线端连接器与线缆的结合。
[006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线端连接器,一端用于结合具有外胶皮与芯线的线缆,另一端用于对接具有板端导电端子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座体,凸设有卡线块且凹设有端子槽与容线槽,所述卡线块设于所述容线槽的上方,所述容线槽用于穿设所述线缆;所述卡线块用于卡抵所述线缆,以将所述线缆定位于所述容线槽中;以及 线端导电端子,可置入所述端子槽,具有结合部与对接部; 所述结合部具有结合部外抵墙、结合部内抵墙、结合部桥接臂与结合引导槽孔;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分别抵靠所述端子槽的槽壁面,且均具有刃体并与所述结合部桥接臂连接;所述结合部桥接臂位于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上方;所述结合引导槽孔可引导所述线缆,由上向下进入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结合部内抵墙,并经由所述刃体,破坏所述线缆的外胶皮,而使所述线缆局部的芯线外露,以分别与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电性接触; 所述对接部具有对接部外抵墙、对接部内抵墙、对接部桥接臂与对接引导槽孔;所述对接部外抵墙、对接部内抵墙与对接部桥接臂相连接,且分别抵靠所述端子槽的槽壁面;所述对接部桥接臂位于所述对接部外抵墙与所述对接部内抵墙下方,且具有夹持结构;所述对接引导槽孔可引导所述板端连接器的板端导电端子,穿过所述对接部外抵墙进入所述对接部桥接臂,并经由所述夹持结构的夹持,而与所述对接部桥接臂电性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延伸有弹性壁,所述弹性壁连接所述卡线块,所述弹性壁可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卡线块移位,而使所述线缆可容设进入所述容线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块具有朝外的倾斜坡面,俾引导所述线缆由上而下进入所述容线槽,且所述绝缘座体的卡线块具有多个,为分别交错或相对设置于所述容线槽的左右两侧。4.一种线端导电端子,一端用于连接具有外胶皮与芯线的线缆,另一端用于对接具有板端导电端子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部,具有结合部外抵墙、结合部内抵墙、结合部桥接臂与结合引导槽孔;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均具有刃体,且与所述结合部桥接臂连接;所述结合部桥接臂位于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上方;所述结合引导槽孔可引导所述线缆,由上向下进入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并经由所述刃体,破坏所述线缆的外胶皮,而使所述线缆局部的芯线外露,以分别与所述结合部外抵墙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电性接触;以及 对接部,具有对接部外抵墙、对接部内抵墙、对接部桥接臂与对接引导槽孔;所述对接部桥接臂位于所述对接部外抵墙与所述对接部内抵墙下方,且跟所述对接部外抵墙与所述对接部内抵墙连接,并具有夹持结构;所述板端连接器的板端导电端子可藉由所述对接引导槽孔的引导,穿过所述对接部外抵墙进入所述对接部桥接臂,并经由所述夹持结构的夹持,而与所述对接部桥接臂电性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端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引导槽孔贯穿所述结合部外抵墙、结合部内抵墙与结合部桥接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端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刃体为成对且相对设置的尖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结合引导槽孔左右两侧的孔壁。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端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刃体自所述结合引导槽孔的孔壁延伸出。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端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引导槽孔贯穿所述对接部外抵墙与所述对接部桥接臂且朝外开放。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端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为成对且相对设置的凸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对接引导槽孔孔壁的左右两侧,並自所述对接引导槽孔的孔壁延伸出。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端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内抵墙与所述对接部内抵墙设置于同一墙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线端导电端子,线端导电端子具有结合部与对接部。结合部具有结合引导槽孔以及刃体。结合引导槽孔可引导线缆,由上而下进入结合部,并经由刃体破坏线缆的外胶皮,而使线缆局部的芯线外露,而与结合部电性接触。对接部具有对接引导槽孔以及夹持结构。对接引导槽孔可引导板端连接器的板端导电端子,进入该对接部并经由夹持结构的夹持,而与对接部电性接触。
【IPC分类】H01R12/75, H01R13/20, H01R4/24, H01R13/631
【公开号】CN205178023
【申请号】CN201520886421
【发明人】陈宗锜, 黄睦容
【申请人】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