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684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自动化设备行业中,通过小行程精密升降系统实现高精度的垂直升降运动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小行程精密升降系统的防下落功能主要依靠伺服电机的抱闸,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因载重较大或是抱闸不紧的原因,造成安全性差和稳定性差,进而导致升降系统防倾覆能力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具有较强的防倾覆能力。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升降系统,包括底座、下斜块、上斜块、平台、驱动装置和导向组件,其中:
[0006]所述底座与所述平台相对设置,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平台的表面设有第一燕尾型滑轨;
[0007]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平台与所述底座之间,用于使所述平台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沿垂直于所述平台支撑面方向移动;
[0008]所述下斜块位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平台的一侧,且所述下斜块背离所述底座的一面为斜面,所述下斜块朝向所述底座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燕尾槽,且所述下斜块的斜面设有第二燕尾型滑轨;
[0009]所述上斜块固定于所述平台、且位于所述平台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上斜块朝向所述下斜块的表面为所述上斜块的斜面,且所述上斜块的斜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燕尾型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燕尾槽;
[0010]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下斜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斜块沿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0011]上述升降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使与其传动连接的下斜块沿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而实现上升/下降;当升降系统的平台需要调整高度时,驱动装置驱动下斜块沿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同时,由于上斜块与平台固定连接,并且底座和平台之间设有导向组件,因此,当下斜块沿第一燕尾型滑轨滑动时,上斜块与下斜块之间沿第二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上斜块随着下斜块的移动而上下垂直运动,同时带动平台上下位移,进而实现升降系统的平台的高度调整。
[0012]上述升降系统的平台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下斜块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一燕尾槽与第一燕尾型滑轨的滑动配合实现相对移动,第一燕尾槽始终卡扣在第一燕尾型滑轨上,能够降低下斜块与底座之间脱离的概率,同时,下斜块与上斜块之间通过第二燕尾槽与第二燕尾型滑轨的滑动配合,第二燕尾槽也始终卡扣在第二燕尾型滑轨上,进而能够降低上斜块与下斜块之间脱离的概率,所以,上述升降系统具有较强的防倾覆能力。
[0013]优选地,所述下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斜面的摩擦系数为μ,α与μ满足下式:μ 2 tana。
[0014]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滚珠花键副,每一个所述滚珠花键副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花键和花键螺母,所述花键通过所述上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平台,所述花键螺母通过所述下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底座。
[0015]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斜块之间通过滚珠丝杠副传动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滚珠丝杠副的丝杠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下斜块与所述滚珠丝杠副的丝杠螺母固定连接。
[0018]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下斜块沿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范围。
[0019]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下斜块滑动行程的限位机构。
[0020]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为极限感应传感器。
[0021]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B向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结构中下斜块与底座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在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导向组件;底座通过第一燕尾型滑轨与下斜块的第一燕尾槽滑动配合,下斜块通过第二燕尾型滑轨与上斜块的第二燕尾槽滑动配合,因此,该升降系统具有较强的防倾覆能力。
[0028]其中,请参考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系统,包括底座1、下斜块2、上斜块3、平台4、驱动装置5和导向组件6,其中:
[0029]底座I与平台4相对设置,底座I朝向平台4的表面设有第一燕尾型滑轨11;
[0030]导向组件6设置于平台4与底座I之间,用于使平台4可相对于底座I沿垂直于平台4支撑面方向移动;
[0031]下斜块2位于底座I朝向平台4的一侧,且下斜块2背离底座I的一面为斜面21,下斜块2朝向底座I的表面设有与第一燕尾型滑轨11滑动配合的第一燕尾槽,且下斜块2的斜面21设有第二燕尾型滑轨22;
[0032]上斜块3固定于平台4、且位于平台4朝向底座I的一侧,上斜块3朝向下斜块2的表面为上斜块3的斜面31,且上斜块3的斜面31上设有用于与第二燕尾型滑轨22滑动配合的第二燕尾槽;
[0033]驱动装置5安装于底座1、且与下斜块2传动连接,以驱动下斜块2沿第一燕尾型滑轨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0034]上述升降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5使与其传动连接的下斜块2沿第一燕尾型滑轨1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而实现上升/下降;当升降系统的平台4需要调整高度时,驱动装置5驱动下斜块2沿第一燕尾型滑轨11的延伸方向移动,同时,由于上斜块3与平台4固定连接,并且底座I和平台4之间设有导向组件6,因此,当下斜块2沿第一燕尾型滑轨11滑动时,上斜块3与下斜块2之间沿第二燕尾型滑轨22的延伸方向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上斜块3随着下斜块2的移动而上下垂直运动,同时带动平台4上下位移,进而实现升降系统的平台4的高度调整。
[0035]上述升降系统的平台4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下斜块2与底座I之间通过第一燕尾槽与第一燕尾型滑轨11的滑动配合实现相对移动,第一燕尾槽始终卡扣在第一燕尾型滑轨11上,能够降低下斜块2与底座I之间脱离的概率,同时,下斜块2与上斜块3之间通过第二燕尾槽与第二燕尾型滑轨22的滑动配合,第二燕尾槽也始终卡扣在第二燕尾型滑轨22上,进而能够降低上斜块3与下斜块2之间脱离的概率,所以,上述升降系统具有较强的防倾覆能力。
[0036]下面结合图2所示结构详细说明升降系统上升时的具体工作过程,当升降系统的平台4需要上升时,驱动装置5驱动下斜块2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