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76849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燕尾型滑轨11的延伸方向远离驱动装置5移动,下斜块2的第一燕尾槽与第一燕尾型滑轨11滑动配合,并相对第一燕尾型滑轨11朝向远离驱动装置5的方向滑动,同时,下斜块2的第二燕尾型滑轨22随下斜块2—起朝向远离驱动装置5的方向移动,第二燕尾型滑轨22与上斜块3的第二燕尾槽滑动配合,使第二燕尾型滑轨22相对第二燕尾槽朝向远离驱动装置5的方向滑动,由于上斜块3固定于平台4,并且底座I和平台4之间设有导向组件6,因此,上斜块3与下斜块2之间沿第二燕尾型滑轨22的延伸方向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上斜块3随着下斜块2的移动而向上垂直运动,同时带动平台4向上位移,进而实现升降系统的平台4的高度上升。反之,则实现升降系统的平台的高度下降。
[0037]—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下斜块2的斜面21与第一燕尾型滑轨1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斜面21的摩擦系数为μ,α与μ满足下式:μ ^ tana。
[0038]由于下斜块2的结构满足公式μ> tana,下斜块2的斜面21可满足摩擦自锁的条件,即,斜面21上所支撑物体的重力沿斜面21方向的分力始终小于等于物体在斜面21上的摩擦力,因此,可使斜面21上的物体实现摩擦自锁,进而可减少平台因载重较大或抱闸失效发生下落的现象发生,提高升降系统的承载能力、安全性和稳定性。
[0039]具体地,导向组件6包括多个滚珠花键副,每一个所述滚珠花键副包括上安装座61、下安装座62、花键63和花键螺母64,花键63通过上安装座61安装于平台4,花键螺母64通过下安装座62安装于底座I。
[0040]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上述升降系统的导向组件6采用多个滚珠花键副,因此,在升降系统升降过程中,花键63在花键螺母64内滑动配合,花键63和花键螺母64的精密配合结构可减少导向组件6扭转的概率,有利于导向组件6在垂直方向的精密导向作用,进而提高平台4的稳定性,还能进一步提高平台4的防倾覆能力。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当底座I和平台4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四边形结构时,升降系统可设有四个导向组件6,并且四个导向组件6分别设置于底座I和平台4的四个角部。另外,底座I和平台4并不局限于四边形结构,也可为其他形状。
[0042]—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结构所示,驱动装置5与下斜块2之间通过滚珠丝杠副9传动连接。
[0043]上述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5与下斜块2之间通过滚珠丝杠副9传动连接,由于滚珠丝杠副9可将连续地旋转运动转变为连续地直线运动,因此,可实现下斜块2的连续直线运动,通过驱动装置5的连续运动使平台4实现无级升降运动,进而可实现平台4的升降高度的连续调节和无级控制,从而提高平台4的升降精度,并可扩大升降系统的使用范围。
[0044]具体地,如图2和图3结构所示,滚珠丝杠副9的丝杠91通过联轴器10与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连接,下斜块2与滚珠丝杠副9的丝杠螺母92固定连接。
[0045]下斜块2可与丝杠螺母92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制成一体结构,或通过其他的零部件间接连接在一起。
[0046]为了进一步提高升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升降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底座I的限位装置8,限位装置8用于限制下斜块2沿第一燕尾型滑轨11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范围。
[0047]为了提高升降系统的控制功能,升降系统还包括用于限定下斜块2滑动行程的限位机构7。
[0048]具体地,限位机构7为极限感应传感器。
[0049]为了提高升降系统的通用性和自动控制功能,驱动装置5为伺服电机,在升降系统工作过程中,可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实现平台4的升降高度的精确控制。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斜块、上斜块、平台、驱动装置和导向组件,其中: 所述底座与所述平台相对设置,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平台的表面设有第一燕尾型滑轨; 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平台与所述底座之间,用于使所述平台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沿垂直于所述平台支撑面的方向移动; 所述下斜块位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平台的一侧,且所述下斜块背离所述底座的一面为斜面,所述下斜块朝向所述底座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燕尾槽,且所述下斜块的斜面设有第二燕尾型滑轨; 所述上斜块固定于所述平台、且位于所述平台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上斜块朝向所述下斜块的表面为所述上斜块的斜面,且所述上斜块的斜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燕尾型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燕尾槽;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下斜块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斜块沿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斜面的摩擦系数为μ,<1与4满足下式:μ > tan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滚珠花键副,每一个所述滚珠花键副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花键和花键螺母,所述花键通过所述上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平台,所述花键螺母通过所述下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底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斜块之间通过滚珠丝杠副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副的丝杠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斜块与所述滚珠丝杠副的丝杠螺母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下斜块沿所述第一燕尾型滑轨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范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下斜块滑动行程的限位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极限感应传感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包括底座、下斜块、上斜块、平台、驱动装置和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于平台与底座之间;底座朝向平台的表面设有第一燕尾型滑轨;下斜块位于底座朝向平台的一侧,下斜块背离底座的一面为斜面,下斜块朝向底座的表面设有与第一燕尾型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燕尾槽,且下斜块的斜面设有第二燕尾型滑轨;上斜块固定于平台、且位于平台朝向底座的一侧,上斜块朝向下斜块的表面为斜面,且上斜块的斜面上设有与第二燕尾型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燕尾槽;驱动装置与下斜块传动连接,以驱动下斜块往复移动。该升降系统具有较强的防倾覆能力。
【IPC分类】B66F7/28, B66F7/14
【公开号】CN205187760
【申请号】CN201521043518
【发明人】琚金星, 汪承坤, 沈洪星, 徐名贵
【申请人】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