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变频式压缩机组和制冷设备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10280942阅读:来源:国知局
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0135]将电抗模块冷却和变频器内部空气的除湿分开独立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变频器外部空气强制循环方案中电抗模块冷却不足的问题,保障变频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0136]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两个换热器在冷媒流路上采用串联方式布置利于避免因最小加工尺寸受限而造成的第二空间内的换热器换热量偏大的问题。
[0137]两个换热器串联布置,还可以减少换热器前的节流装置(如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减少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的控制对象,使得控制简单化,更加利于第一冷却流路的流量控制。
[01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用于对变频器进行冷却和除湿,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电抗模块,所述第二空间内设置有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所述电抗模块具有热表面,所述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具有冷表面,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一空间进行冷却,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二空间进行除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空气分别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热表面;和/或,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分别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冷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一风机,所述变频器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空气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空间内循环;和/或,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二风机,所述变频器包括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使空气在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空间内循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一风机,所述变频器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和/或,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二风机,所述变频器包括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二冷却流路,其中,所述整流模块具有第一换热板,所述冷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换热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换热板具有设置于其内部的第一冷却空间和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空间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一换热板通过其进口和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并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具有第二换热板,所述冷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换热板具有设置于其内部的第二冷却空间和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空间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其中,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二换热板通过其进口和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上;或者,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三冷却流路,所述第二换热板通过其进口和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三冷却流路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具有第一换热板,所述逆变模块具有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中。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三冷却流路和辅助的压缩冷凝机组,所述第三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不相连通而与所述辅助的压缩冷凝机组相连组成一个独立的制冷循环回路。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内的冷却流体流量的控制装置。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内的冷却流体流量的控制装置。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和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内的冷却流体流量的控制装置。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顺次连接并形成制冷回路。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二冷却流路,其中,所述整流模块具有第一换热板,所述冷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换热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换热板具有设置于其内部的第一冷却空间和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空间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一换热板通过其进口和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上,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所述冷媒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板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板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口之间的冷媒管路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具有第二换热板,所述冷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换热板具有设置于其内部的第二冷却空间和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空间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板通过其进口和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上,所述第二换热板的进口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口之间的冷媒管路连接。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四换热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四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口之间的所述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所述冷媒管路连接,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第二压缩机、第五换热器、第四节流装置和第六换热器,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三冷却流路,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包括第五节流装置,所述第五节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换热器和所述第四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路连接,所述逆变模块具有第二换热板,所述冷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换热板具有设置于其内部的第二冷却空间和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空间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板通过其进口和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三冷却流路上,所述第二换热板的进口与所述第五节流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出口与所述第四节流装置和所述第六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连接。19.一种变频式压缩机组,所述变频式压缩机组包括变频器和用于对所述变频器进行冷却除湿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20.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变频式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频式压缩机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变频式压缩机组和制冷设备。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用于对变频器进行冷却和除湿,变频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内设置有电抗模块,第二空间内设置有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电抗模块具有热表面,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具有冷表面,变频器冷却除湿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流路,第一冷却流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第一换热器用于对第一空间进行冷却,第二换热器用于对第二空间进行除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变频器外部空气强制循环方案中电抗模块冷却不足的问题,利于保障变频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IPC分类】H02M1/00, F25B1/00
【公开号】CN205191965
【申请号】CN201520976208
【发明人】刘贤权, 周宇, 潘翠, 万亮, 胡超常, 易海洋, 周堂, 金成召, 刘魏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