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熔铸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25372阅读:来源:国知局
22的设置有两个铜嘴固定孔124分别与箱盖13上开设的两个铜嘴固定孔124—一对应,用于固定铜嘴进行两个铜嘴同时浇注,大大提高了浇注的效率。
[0032]本实施例中坡度为10°的第一斜坡段121的斜坡结构面有利于浇铸浇铸头在铜水放出工作完毕,浇铸头翘起复位后,铜水能迅速地回到炉中,从而不会因浇铸头翘起复位后产生铜水被截流在浇铸头型腔内,将铜嘴铜水阀包住或卡住现象同时又利于炉中的铜水进入浇铸头内。坡度为30°的第二斜坡段123的倒角结构面有利于浇铸头在铜水流入或放出后,能减少浇铸头内衬12因受热胀冷缩工作环境影响,导致内衬12直尖角处产生开裂现象,从而解决了浇铸头使用寿命的问题。水平段122的结构面是平面,当浇铸头在水平位置时,即浇铸头处于工作状态,可通过铜水阀将铜水从浇铸头里流出炉外。
[0033]拉铸机构包括上支撑件51、螺杆52、导杆53、下支撑件55和升降台54,螺杆52—端与上支撑件51固连,另一端与下支撑件55固连,螺杆52垂直于水平面,螺杆52上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伞齿轮相嗤合;螺杆5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杆53,导杆53两端分别与上支撑件51、下支撑件55固连,导杆53与螺杆52相平行,导杆53为外径为265mm,壁厚20mm的热乳无缝钢管,表面全部精加工,其通过其两端上设置的螺纹与上支撑件51、下支撑件55的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杆52上通过铜螺母固连有升降台54,升降台54的后端面设有引锭平台,引锭平台上设置有引锭杆,引锭杆上设置有引锭头,升降台54上下端面设置有导向轮541,导向轮541与上述的导杆53相卡合,升降台54上下端面设置8只导向轮541,每端面4只,螺杆52为外径200mm的梯形螺纹杆。
[0034]本实施例中升降台54由钢板焊接而成,中间设置有与螺杆52相配合的铜螺母。铜螺母利用锡青铜或铝青铜经精加工制造而成,为剖分式结构,这样有利于安装和拆卸。螺母外壳为铸钢材料,铜螺母外壳通过其两端的耳轴与升降台54相连,耳轴能够保证升降台54在运动过程中,铜螺母与螺杆52更好的配合,从而确保升降台54运行平稳,且降低铜螺母与螺杆52间的磨损。升降台54上下两端面设有8只导向轮541,每侧4只,导向轮541安装在轮座上,并紧靠在导杆53上,导向轮541起到升降台54上下运动的导向作用,并承受铸锭对升降台54的倾翻力矩,每只导向轮541上均设有调节螺丝用于调节其与导杆53之间的间隙,保证了整个拉铸过程中升降台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铸锭的拉铸质量。
[0035]本实施例中螺杆52—端与上支撑件51采用特殊的悬挂结构进行连接,此悬挂结构内部采用滚动轴承和平面轴承相配合的方式,另一端采用铜套作为滑动轴承与下支撑件55固连,这样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0036]本实施中将熔炼炉中的铜水通过浇铸炉头I的水平段122设置的两个铜嘴,将铜水浇注到结晶器小车3上的两个结晶器2内,铜水在结晶器2内逐渐凝固,熔融的铜在结晶器2出口处进一步凝固,通过引锭台上的两根引锭杆上设置的引锭头分别与两个结晶器2出口处的铜锭相结合,在传动机构4的作用下,第二伞齿轮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螺杆52转动,进而螺杆52带动升降台54向下运动,升降台54带动其上的引锭杆也向下运动,此时结晶器2内的凝固铜即被拉出来,从而完成拉铸过程,随后将结晶器小车3推出工作位,再利用工装将拉铸的铜锭取出,完成整个熔铸过程。
[0037]实施例2
[0038]本实施例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斜坡段121的坡度为14°,第二斜坡段123的坡度为45°。
[0039]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包括结晶器(2)、结晶器小车(3)、传动机构(4)和拉铸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浇铸炉头(I),所述的浇铸炉头(I)的下方设置有结晶器小车(3),所述的结晶器小车(3)上设置有结晶器(2),所述的结晶器小车(3)轨道的下方设置有拉铸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4)设置在拉铸机构的一侧; 上述的浇铸炉头(I)包括箱体(11)、内衬(12)和箱盖(13),所述的箱体(11)为上端面和左端面均开口的结构,所述的内衬(12)嵌在箱体(11)的内表面上,所述的箱体(11)的上端面设置有固定孔(111),所述的箱盖(13)通过螺钉与箱体(11)上端面的固定孔(111)配合连接,所述的箱盖(13)上开设有两个铜嘴固定孔(124),所述的箱体(11)的左端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箱体(11)的底部内衬(12)上自箱体(11)的左端面向右端面方向依次为第一斜坡段(121)、水平段(122)、第二斜坡段(123),所述的第一斜坡段(121)为自箱体(11)的左端面向右端面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的第二斜坡段(123)为自箱体(11)的左端面向右端面方向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的水平段(122)设置有两个铜嘴固定孔(124),所述的铜嘴固定孔(124)贯穿整个箱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铸机构包括上支撑件(51)、螺杆(52)、导杆(53)、下支撑件(55)和升降台(54),所述的螺杆(52)—端与上支撑件(51)固连,另一端与下支撑件(55)固连,所述的螺杆(52)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的螺杆(52)上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的第一伞齿轮与传动机构(4)的第二伞齿轮相啮合;所述的螺杆(5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杆(53),所述的导杆(53)两端分别与上支撑件(51)、下支撑件(55)固连,所述的导杆(53)与螺杆(52)相平行,所述的螺杆(52)上通过铜螺母固连有升降台(54),所述的升降台(54)的后端面设有引锭平台,所述的引锭平台上设置有引锭杆,所述的引锭杆上设置有引锭头,所述的升降台(54)上下端面设置有导向轮(541),所述的导向轮(541)与上述的导杆(53)相卡合。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段(122)的厚度与内衬(12)侧壁的厚度相等,水平段(122)的厚度不小于80_。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斜坡段(121)的坡度为10°~14°,所述的第二斜坡段(123)的坡度为30°~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盖(13)上端面设置有箱盖小门(13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杆(53)为外径为265mm,壁厚20mm的热乳无缝钢管,其通过其两端上设置的螺纹与上支撑件(51)、下支撑件(55)的螺纹孔配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台(54)上下端面设置8只导向轮,每端面4只。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52)为外径200mm的梯形螺纹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流熔铸系统,属于铜加工领域,其中的浇铸炉头下方设有结晶器小车,结晶器小车上设有结晶器,结晶器小车轨道下方设有拉铸机构,传动机构设在拉铸机构一侧;浇铸炉头中箱体为上端面和左端面均开口的结构,内衬嵌在箱体内表面上,箱体上端面设有固定孔,箱体与箱盖固连,箱盖上设有两个铜嘴固定孔,箱体底部内衬上自箱体左端面向右端面方向依次为第一斜坡段、水平段、第二斜坡段,第一斜坡段为自箱体的左端面向右端面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第二斜坡段为自箱体左端面向右端面方向向上倾斜的斜面,水平段设有两个铜嘴固定孔,铜嘴固定孔贯穿整个箱体。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铸锭质量。
【IPC分类】B22D41/02, B22D11/14, B22D11/128, B22D41/50
【公开号】CN205237063
【申请号】CN201521000553
【发明人】田威, 刘建新, 胡兵, 莫云龙, 鲁传冬
【申请人】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