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施工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844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术中,混凝土包括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采用现有的方法在别处浇制(如生产厂家等)而非在最后的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采用现有的方法在施工现场支模浇注的混凝土。现浇混凝土立柱采用现有的方法在施工现场支模浇注的混凝土形成的立柱。
[0047]进一步地,上一层的支撑立柱与下一层的支撑立柱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在施工过程中,上一层的支撑立柱的位置均与下一层的支撑立柱的位置对应,以便上层中板以及支模架的重量能完全通过支撑立柱逐层传递至底板,而并不会对已施工完成的中板造成损伤。
[0048]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立柱沿地铁车站的横向方向呈行设置,沿地铁车站的纵向方向呈列设置;横向排列的支撑立柱的数量小于纵向排列的支撑立柱的数量。
[0049]支撑立柱的行间距范围为待浇筑中板的横向跨度的1/2-1/3;支撑立柱的列间距范围为2m-4m。以减少支撑跨距,进而便于支撑立柱、加强配筋系梁和中板板面综合受力承担中板上部荷载。
[0050]优选地,支撑立柱的行间距为待浇筑中板的横向跨度的1/2;支撑立柱的列间距为3m。该设计既可以满足支撑立柱、加强配筋系梁和中板板面综合受力承担中板上部荷载,又使支撑立柱的数量相对比较少,便于建造。
[0051 ]进一步地,支撑立柱的材料例如可以木质、混凝土等,优选地,支撑立柱为混凝土立柱,以便于取材、降低支撑立柱的建造成本;进一步地,混凝土立柱为现浇混凝土立柱或者预制混凝土立柱。
[0052]其中,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优选地,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30cm*30cm 的矩形。
[0053]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54]步骤600、所有中板强度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模架,也即拆除位于顶板与最上层中板之间的支模架;之后,从上往下逐层拆除支撑立柱,保证车站的贯通。
[0055]实施例二
[0056]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所述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7]参见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的横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的中层的断面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结构,图中的中层未用剖面线显示;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的纵断面示意图。图2、图4中所示的地铁车站从上而下包括顶板、两层中板和底板,支模架设置于上层中板与顶板之间,用于搭建顶板。
[0058]参见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该施工装置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施工建造;地铁车站包括底板I和设置于底板I上面的中板2。
[0059]施工装置包括支模架3、支撑立柱4和加强配筋系梁5;支模架3能够固定设置在底板I与中板2之间;以便在施工时,通过支模架3支撑中板2。
[0060]多个支撑立柱4呈多行、多列固定设置在底板I与中板2之间;加强配筋系梁5固定设置在中板2内部,且加强配筋系梁5与呈行设置的支撑立柱4或者呈列设置的支撑立柱4相应。以便支撑立柱4、加强配筋系梁5和中板2板面综合受力承担中板2上部荷载;便于拆除位于中板2下的钢管脚手架、模板、方木、扣件等支模架3,并将该支模架3和模板用于搭建上一层的中板2或者顶板6;以缩短支模架3的使用周期,使支模架3得到及时回用,提高了支模架3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支模架3的使用成本等。
[0061]优选地,地铁车站的纵向跨度大于地铁车站的横向跨度时,加强配筋系梁5沿地铁车站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支撑立柱4例如可以为木质立柱、混凝土立柱等;加强配筋系梁5例如可以为现浇混凝土系梁,位于待浇筑中板2内部,与待浇筑中板2—体浇筑。
[0062]本实施例中所述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具有实施例一所述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缩短支模架的使用周期,降低支模架的使用成本等等所述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0063]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立柱4沿地铁车站的横向方向呈行设置,沿地铁车站的纵向方向呈列设置;横向排列的支撑立柱4的数量小于纵向排列的支撑立柱4的数量。
[0064]支撑立柱4的行间距范围为中板2(即:待浇筑中板2)的横向跨度的1/2-1/3;支撑立柱4的列间距范围为2m-4m。以减少支撑跨距,进而便于支撑立柱4、加强配筋系梁5和中板2板面综合受力承担中板2上部荷载。
[0065]优选地,支撑立柱4的行间距为中板2的横向跨度的1/2;支撑立柱4的列间距为3m。该设计既可以满足支撑立柱4、加强配筋系梁5和中板2板面综合受力承担中板2上部荷载,有使支撑立柱4的数量相对比较少,便于建造。
[0066]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地铁车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中板2;多个支撑立柱4呈多行、多列固定设置在相邻两层中板2之间;支模架3能够固定设置在最上层的两层中板2之间,每层中板2内均设置有加强配筋系梁5。以便支撑立柱4、加强配筋系梁5和中板2板面综合受力承担中板2上部荷载,钢管脚手架、模板、方木、扣件等支模架3和模板循环用于搭建上一层的中板2或者顶板6;地铁车站整体结构的施工完成后,先拆除位于顶板6与最上层中板2之间的支模架3,在从上往下逐层拆除支撑立柱4,保证车站的贯通。
[0067]进一步地,上一层的支撑立柱4与下一层的支撑立柱4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在施工过程中,上一层的支撑立柱4的位置均与下一层的支撑立柱4的位置对应,以便上层中板2以及支模架3的重量能完全通过支撑立柱4逐层传递至底板I,而并不会对已施工完成的中板2造成损伤。
[0068]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立柱4为混凝土立柱,以便于取材、降低支撑立柱4的建造成本;所述混凝土立柱为现浇混凝土立柱或者预制混凝土立柱;其中,支撑立柱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优选地,支撑立柱4的横截面形状为30cm*30cm的矩形。
[006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施工装置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施工建造;所述地铁车站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面的中板; 所述施工装置包括支模架、支撑立柱和加强配筋系梁;所述支模架能够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中板之间; 多个所述支撑立柱呈多行、多列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中板之间; 所述加强配筋系梁固定设置在所述中板内部,且所述加强配筋系梁与呈行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柱或者呈列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柱相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沿所述地铁车站的横向方向呈行设置,沿所述地铁车站的纵向方向呈列设置; 所述支撑立柱的行间距范围为所述中板的横向跨度的1/2-1/3; 所述支撑立柱的列间距范围为2m-4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行间距为所述中板的横向跨度的I /2;所述支撑立柱的列间距为3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车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所述中板;多个所述支撑立柱呈多行、多列固定设置在相邻两层中板之间; 所述支模架能够固定设置在最上层的两层所述中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一层的所述支撑立柱与下一层的所述支撑立柱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为混凝土立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立柱为现浇混凝土立柱或者预制混凝土立柱。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30cm*30cm的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装置。该地铁车站施工装置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施工建造;所述地铁车站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面的中板;所述施工装置包括支模架、支撑立柱和加强配筋系梁;所述支模架能够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中板之间;多个所述支撑立柱呈多行、多列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中板之间;所述加强配筋系梁固定设置在所述中板内部,且所述加强配筋系梁与呈行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柱或者呈列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柱相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装置,以缩短支架、模板等支模架的使用周期,降低支模架的使用成本。
【IPC分类】E02D29/045
【公开号】CN205296225
【申请号】
【发明人】郑华军, 周庙林, 徐玉成, 吴泉锋, 王志全, 杨江坤, 张威, 刘琳, 邓磊
【申请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