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笼及河道护砌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361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状物料2的粒径均大于镀锌网片和/或浸塑网片的网孔尺寸。例如,在利用块石或卵石作为块状物料2时,该块石或卵石在加工或自然成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部分具有较小的尺寸,机械化装填时也会被一同装入网状箱中,但其并必然不会由于粒径小于网孔尺寸而掉落,同样可以由其他大粒径块状物料2或网状箱的限制以及后续胶凝材料3的粘结作用而被保持在网状箱中。
[0036]此外,尽管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笼体I为施工方便而具有立方体形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其也可以形成为其他任意适当的形状(如圆柱体、球体等)。
[0037]正如以上所述,块状物料2可以为块石或卵石。其中,例如在河道治理中,卵石通常可以就近取材,从而节省运输和材料成本。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只要块状物料2具有适当强度并能够被胶凝材料3粘结为整体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例如,可以利用建筑废料等作为块状物料2。
[0038]对于胶凝材料3,同样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其便于被灌注并填充至块状物料2之间的缝隙中,以将块状物料2粘结为整体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此情形下,胶凝材料3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以便于在灌注后向块状物料2之间的缝隙中流动。然而,胶凝材料3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其从例如网状箱的网孔流失,浪费胶凝材料3,增加成本。为此,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例如笼体I的底部铺设透水织物,以在胶凝材料3沿块状物料2之间的缝隙流动至笼体I底部时被限定在笼体I内部。可以看出,胶凝材料3实质上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动以填充块状物料2之间的缝隙,因而也可能从笼体I的侧壁流失,为此还可以在笼体I的周向也设置所述透水织物。典型地,此处所述透水织物可以为如无纺布、有纺织物等。
[0039]在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胶凝材料3可以为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和/或砂浆。对于不同的胶凝材料3,其抗压强度、流动性、粘结强度等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而言,为了保证块状物料2之间的结合强度,可以由胶凝材料3的灌注量来判断其流动性等是否适于相应的应用场合。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石笼并不限于使用单一的胶凝材料3,例如可以同时具有细石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以在保证块状物料2的结合强度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成本。例如,可以首先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至适当高度(如距笼体I顶部150mm),然后灌注细石混凝土至所需高度,这将在随后结合石笼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优选地,在上述各种胶凝材料3中,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为160mm?220mm;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为250mm?260mm;砂浆的抗压强度等级为M7.5,坍落度为250mm?260mmo
[0040]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河道护砌结构,该河道护砌结构包括设置于河床4和边坡5上的石笼,该石笼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石笼。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以河道护砌作为石笼的具体应用形式,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笼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形成具有该石笼的挡墙、坝体等。另外,在这些不同的应用中,为施工方便等目的,并不一定需要在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石笼后将该多个石笼堆砌在一起形成上述河道护砌结构、挡墙和坝体,而是可以在河道护砌结构、挡墙和坝体筑设过程中形成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石笼的河道护砌结构、挡墙和坝体等。
[0041]例如,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河道护砌结构形成过程中,可以首先将多个装填有块状物料2的笼体I连续排列地放置在河道中(可以彼此连接),然后进行整体灌注形成石笼组。此处所述整体灌注,是指前述连续排列的笼体I在一次作业中完成灌注,并使各个笼体I之间相互粘结。这能够进一步提高河道护砌结构的强度,并便于提升施工效率。
[0042]各个石笼组的面层尺寸为4m?6m,例如可以以5mX 5m分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石笼组的面层尺寸指该石笼组的朝向上方一侧表面的轮廓尺寸,例如,当石笼组以5mX5m的正方形结构分块时,该石笼组具有5m的面层尺寸。在各个分块形成的石笼组之间可以设置有例如为泡沫板的分缝材料,以允许如混凝土在灌注后的膨胀,避免或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可以理解的是,分缝材料可以为任意便于设置在石笼组之间并具有适当弹性的材料。
[0043]另外,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河道护砌结构中,河床4和边坡5上可以仅设置有一层石笼。正如以上所述,在整体灌注过程中,可以首先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至适当高度,然后灌注细石混凝土,该细石混凝土可以铺设至石笼上侧约30mm?10mm的高度,以使河道具有良好的平整性,并通过这部分细石混凝土对铺设的石笼提供保护。
[004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石笼,该石笼包括笼体(I)和装填至该笼体(I)内的块状物料(2),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还包括灌注至所述笼体(I)内的胶凝材料(3),该胶凝材料(3)至少充填相邻所述块状物料(2)之间的缝隙以将所述笼体(I)内的所述块状物料(2)粘结为整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I)具有至少通过镀锌网片和/或浸塑网片架设形成的网状箱,所述块状物料(2)装填至该网状箱限定的内部空间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笼,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网状箱的所述镀锌网片和/或浸塑网片的网孔尺寸小于所述块状物料(2)的粒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物料(2)为块石或卵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I)的底部还铺设有透水织物。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石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3)为灌注至相邻所述块状物料(2)之间的缝隙中的细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和/或砂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为160 mm?220mm;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为C20,i丹落度为250mm?260mm;所述砂浆的抗压强度等级为M7.5,坍落度为250mm?260mm。8.一种河道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河道护砌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的河床(4)和边坡(5)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石笼。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4)和边坡(5)上仅设置有一层所述石笼,且该石笼的上侧铺设有厚度为30mm?10mm的细石混凝土。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护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石笼连续排列并整体灌注以分别形成为石笼组,各个所述石笼组的面层尺寸为4m?6m,且相邻所述石笼组之间设置有分缝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石笼及河道护砌结构,所述石笼包括笼体(1)、装填至该笼体(1)内的块状物料(2)以及灌注至所述笼体(1)内的胶凝材料(3),该胶凝材料(3)至少充填相邻所述块状物料(2)之间的缝隙以将笼体(1)内的所述块状物料(2)粘结为整体结构。与传统石笼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石笼具有结构强度高、耐久性好、抗冲刷能力强等优点,便于机械化施工且水泥用量较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笼可以用于形成河道护砌结构,从而可以在例如工期紧张或抢险工程中首先使装填有块状物料(2)的笼体(1)发挥作用,能够在水下快速施工;待如汛期过后的干场条件下灌注胶凝材料(3),因而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IPC分类】E02B3/12
【公开号】CN205348103
【申请号】CN201620126189
【发明人】忽惠卿, 王东黎, 杨进新, 俞锋, 叶冬冬, 冯克义, 郭慧黎, 张奇
【申请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7日
...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