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441522阅读:来源:国知局
元8固定即可,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第一凸起结构211的数量与第二凹槽结构811相同,其他凸起结构和与其匹配的凹槽结构的数量也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
[0046]其中,中定位片82靠近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五凸起结构821,第五凸起结构821用于将光源单元I和导光板2隔开。
[0047]之所以在中定位片82上设置有第五凸起结构821,是为了将光源单元I和导光板2之间的间隙不发生变化。优选地,第五凸起结构821的厚度与LED灯12的厚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五凸起结构821的厚度与LED灯12的厚度相同,可以使导光板2与LED灯12之间恰好贴合,为LED灯12提供了相对于导光板2的支撑力,在进行信耐性测试时,能够避免导光板2因高温高湿环境而发生翘起,从而避免了导光板2和第二定位单元8之间的间隙(即与光源单元I之间的间隙)发生变更,确保导光板2不会挤压到LED灯12的发光面,进而避免了光源单元I的发光面被挤压导致的显示装置漏光和发蓝不良的问题。
[004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设计的导光板2为模具型导光板,即导光板2在制备时可以根据第二固定单元8上定位片81和下定位片83的结构制备出与上定位片81和下定位片83具有匹配结构的导光板2。
[0049]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单元1、导光板2和定位结构6,光源单元I固定于定位结构6的一侧,导光板2固定于定位结构6的与光源单元I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以防止光源单元I和导光板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光源单元I通过定位结构6与导光板2进行固定,能够有效控制光源单元I和导光板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以避免光源单元I和导光板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使光源单元I的中心线与导光板2的中心线保持在一条线上,从而避免了漏光和Hotspot现象,也就不需要再额外设置遮光带4,使得背光模组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定位结构6还能保证光源单元I和导光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不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光学特性,提高显示画面质量;在进行信耐性测试时,定位结构6通过对导光板2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导光板2因高温高湿环境而发生翘起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导光板2和光源单元I之间的间隙发生变更,进而避免了光源单元I的出光面被挤压导致的显示装置发蓝不良的问题;另外,由于在该背光模组中设置了定位结构6,也就不需要设置将LED灯12和导光板2粘接的胶带以及承载条11和胶框粘接的光源固定带3,从而避免了因信耐性测试引起的胶带粘度变化导致的光通量降低、显示画面出现一边暗一边亮的明亮不一的不良现象。
[0050]实施例2:
[0051]请参照图4、8和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单元1、导光板2、设置在所述光源单元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定位结构6,光源单元I固定于定位结构6的一侧,导光板2固定于定位结构6的与光源单元I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以防止光源单元I和导光板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5,光源单元1、导光板2和定位结构6均设置在胶框5上。
[0052]其中,光源单元I包括LED灯12和承载条11,LED灯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LED灯12均匀的沿承载条11的长度方向排列,LED灯12的数量可根据承载条11的长度进行调整,只要能起到为显示装置提供光源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53]定位结构6包括支撑架61和位于支撑架61上的多个第一固定单元7和多个第二固定单元8,第一固定单元7和第二固定单元8分别位于支撑架61的两侧并与支撑架61连接,第一固定单元7用于固定光源单元I,第二固定单元8用于固定导光板2,第一固定单元7和第二固定单元8相对设置,承载条11卡设于第一固定单元7中,导光板2卡设于第二固定单元8中。
[0054]第一固定单元7包括第一固定板71、第二固定板73和连接板72,第一固定板71的形状为倒U型,第二固定板73的形状为U型,倒U型的第一固定板71的一条长边与连接板72的一端连接,U型的第二固定板73的一条长边与连接板72的另一端连接。当然,倒U型的第一固定板71的两条边可以是等长的,U型的第二固定板73的两条边也可以是等长的,在此不再赘述。
[0055]请参照图4,图4为第一固定单元7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固定板71和第二固定板73是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板71和第二固定板73的形状均可看成U型,只是U型的开口方向相对,即第一固定板71的形状为倒U型,第二固定板73的形状为U型。第一固定板71和第二固定板73的U型腔用于卡住承载条11,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板71和第二固定板73分别卡在承载条1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
[0056]由于倒U型的第一固定板71的一条长边与连接板72的一端连接,U型的第二固定板73的一条长边与连接板72的另一端连接,也就是说,连接板72与卡设在第一固定板71和第二固定板73中的承载条11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实际上就是第一固定板71和第二固定板73与连接板72连接的长边的厚度,一般来说,该距离与LED灯12的厚度相等或稍大于LED灯12的厚度。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定位结构6是刚性结构,在将光源单元I卡设于第一固定单元7时,是将光源单元I的一端从第一固定单元7的一端推入,而第一固定单元7只是卡住承载条11,而不卡住LED灯12,因此,需要设置该距离使LED灯12通过。
[0057]优选地,多个第一固定单元7均匀的间隔设置在两个或多个LED灯12之间,如每个LED灯12与相邻的LED灯12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单元7或者每三个LED灯12之间设置一个第一固定单元7,以使承载条11上各处受到的第一固定单元7提供的作用力相等,同时,还能避免第一固定单元7的连接板72对LED灯12发出的光线造成遮挡。
[0058]请参照图8和图9,其中,导光板的第三表面22上设置有卡位结构221,第二固定单元8设置有与卡位结构221匹配的卡槽结构84;卡位结构221设置于卡槽结构84中。
[0059]可以理解的是,导光板的第三表面22是指由导光板2的宽和高形成的表面或者是长和高形成的表面,因此,导光板2具有四个的第三表面22,其中靠近光源单元I的一个第三表面为导光板2的入光侧,在每个导光板的第三表面22上都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卡位结构221;另外,由于第二固定单元8的卡槽结构84与设置在导光板的第三表面22上的卡位结构221匹配,因此,卡槽结构84与第一固定单元7中的第一固定板71所在的平面垂直。
[0060]为了方便理解,在图9中卡位结构221和卡槽结构84并没有恰好卡合在一起,但在实际应用中,卡位结构221应卡合在卡槽结构84中,以实现卡槽结构84第二固定单元8(即第二固定单元8)对导光板2的固定。
[006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设计的导光板2为非模具型导光板,即导光板2是一体成型,无法对其结构进行更改,能够按照导光板2的形状设置与其配的定位结构6。
[0062]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单元1、导光板2和定位结构6,光源单元I固定于定位结构6的一侧,导光板2固定于定位结构6的与光源单元I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以防止光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