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有性繁殖浅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

文档序号:322724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麻有性繁殖浅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麻有性繁殖领域,尤其是一种天麻有性繁殖浅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
现有的传统天麻繁殖多采用无性繁殖,天麻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生命很弱,保存期很短,时间稍长,种子会老化变质,失去生命力,未成熟的种子,一个月将失去生命力不萌发。而种子萌发率达不到80%以上,天麻种子成熟度较低,乌杆天麻接萌发菌后原球茎萌发时间比较晚。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天麻有性繁殖浅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1、在菌种技术上改变了以往应用硬杂木木屑菌种和菌床的方法,采用了壳斗科树枝条浸入营养液中,使菌索在水中直接生长,减少了蜜环菌的白色菌丝到菌索的生长过程,在萌发菌的生产工艺,改变配方,我们利用柞树叶成本低的特点,将菌接种到柞树叶上,贮藏期长,二年后菌柱不收缩、不变黄、不疏松,不用培养菌床、菌棒和菌枝,种子成熟后直接播种,明显提高了种子萌发率、而南方采用常规育菌床、菌棒和菌枝,却使萌发率降低或不萌发。
2、箭麻授粉技术常规方法是在室外授粉和塑料大棚内授粉,但天麻花期在4月,此期室外温度低,不利于授粉,而塑料大棚内温差大,不利于天麻抽箭,畦栽授粉,麻杆易折断。我们改在室内用30厘米直径的塑料盆栽植箭麻,授粉时人工移动花盆,四面授粉,提高了授粉率,授粉效果达到98%,且麻杆不折断。
3、栽培技术常规方法是露地穴栽和起垄栽培,穴栽占地面积大,进入雨季后水分无法控制,易烂麻、空穴;露地起垄温度不容易控制,忽高忽低,产量低,冬季不易休眠,越冬易发生冻害;我们首次采用大棚浅沟畦栽,此法增温快,温度移定,能够延长生物期,提高和稳定产量,不出现烂麻现象,冬季不发生冻害,易休眠,节约土地面积50%,并节约防寒材料。
4、在种子贮藏技术,常规方法是种子放入冰箱贮存,实际上种子在继续老化,播种期间采果量越来越大。我们首次采用种子直接播在萌发菌的菌叶上,放入塑料袋保存,在室内常温下可贮藏7-10天,生产实践上不降低萌发率,解决了大面积生产上采果量大、短时间播不完而存入冰箱继续老化的弊病。
5、在生产采用了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利用纯净菌材、树叶、木屑和洁净河沙,不喷施农药,残留低微,无杂菌和病虫害;配料配方先进,用洁净河沙和锯末,含水量稳定,菌索密度大,提高了天麻集约化生产的需菌量。
6、在越冬技术常规方法是埋土10-20厘米,或铺树叶后再覆土,或是只放树叶易被风刮走,这些方法费工费力,越冬效果不好,春天降低了地温,不利于天麻生长;我们首次采用先铺20厘米树叶,再覆盖一层防寒膜,膜四面压土,保温保温效果好,树叶不腐烂,增强了防寒效果,第二年树叶可作为种植原料再利用。
本发明天麻有性繁殖浅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的优点在于菌种技术采用蜜环菌、萌发菌三级种,大面积生产过程中,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保存天麻籽,不降低萌发率,保存8-10天,在20℃以上自然气候如摘天麻果后,一天不播种就降低50%的萌发率,延长生长期80天。天麻生育期间,覆盖培养料不宜过厚,要模拟野生天麻生长规律进行浅沟畦地栽培,这样单位面积天麻产量高,形态不变异。
实施例一种天麻有性繁殖浅地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1、菌种必须与一种兰科真菌伴生才可萌发,其块茎生长所需营养全靠蜜环菌供给,天麻有性繁殖必须有萌发菌,萌发出原球茎后接上健壮蜜环菌。这是天麻萌发及生长的物质基础,树叶萌发菌和颗粒蜜环菌种在每年的1-2月份培养,四月末前结束培养贮存。
2、栽植箭麻育种箭麻经过75天左右的休眠,3月上旬将箭麻放在直径为30厘米塑料袋内,首先在盆(袋)内放一层厚5厘米的沙子,其次将箭麻茎芽朝外平摆,每盆放箭麻6-8个,然后放沙子至盆面,此时室温保持20-25℃,每周浇水一次,天麻一般从抽茎到开花,约20-30天,此时进行人工授粉后15-20天,天麻种子成熟标志,蒴果皮表面光泽,纵沟凹陷,不明显,当指捏蒴果稍软时即可采摘果种播种较适宜。
3、天麻有性繁殖播种前的准备天麻种子萌发是靠消化浸入种胚的小菇属等一类萌发菌获得营养而萌发的,萌发菌对树叶有选择性的,一般采用,壳斗科植物上年的落叶,做萌发菌的寄主,如柞树叶等,采收后第二年种植时,叶子要在无污染的清水中浸泡5-6小时,使叶片湿润,为萌发菌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鲜细的树枝是萌发菌和蜜环菌适宜浸染的培养物,其规格为直径1-3厘米,长8-10厘米的枝条,并将枝条浸入0.25%硝酸铵水中半小时捞出备用。
4、播种方法天麻种子在15-25℃之间都可萌发,通过实践温度在20℃左右最佳。萌发菌在此温度条件下发菌快,吸收树叶营养能力强,为天麻种子萌发创造了适宜生长条件。播种期早与晚与麻种萌发率高低,产生白麻多少,产量高低都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麻种萌发率,接蜜环菌率和增加白麻数量、产量,掌握最佳季节为5月-6月10日。
5、播种后管理从播种开始,温度由低到高,开始20℃逐渐提高到20-25℃,因此播种后,早春和晚秋要扣塑料棚增温以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控温方法上午八至九点开棚门,下午四至五点关棚门,根据记录,棚温虽然达37℃,平均地温也稳定在21℃。种后五月份基本不用喷水,在六月中旬浇一次水,培养料含水量保持55-60%,这时便形成高粱米粒大小的原球茎,这时培养料增加水分到60%左右。
天麻生长主要依地下块茎,没有茎和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经过二年生长周期休眠形成箭麻才有茎,但没有叶,虽有趋光性,要求不强,氧气在棚门敞开通风即够用。PH值为中性或微酸(6.5-7)。
6、越冬技术在十月末至11月上旬,冻层2公分时,提高把大棚薄膜撒掉畦上边放20公分的树叶,树叶越冬后第二年正好,再种植利用,可一叶多用,面积大于麻畦一米宽,而后把整个棚畦用地膜封严。防止缓阳冻水。再加上雪被可安全越冬,这样可保持0-5℃,天麻耐零下5℃,达到天麻休眠期温度,又不至于冻伤,冬季食用菌实验基地外界气温零下40℃,菌棒底层都没有上冻,越冬方法行之有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天麻有性繁殖浅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种技术采用蜜环菌、萌发菌三级种。大面积生产过程中,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保存天麻籽,不降低萌发率,保存8-10天,在20℃以上自然气候如摘天麻果后,一天不播种就降低50%的萌发率,延长生长期80天。天麻生育期间,覆盖培养料不宜过厚,要模拟野生天麻生长规律进行浅沟畦地栽培,这样单位面积天麻产量高,形态不变异。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天麻有性繁殖浅汉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菌种技术上改变了以往应用硬杂木木屑菌种和菌床的方法,采用了壳斗科树枝条浸入营养液中,使菌索在水中直接生长,减少了蜜环菌的白色菌丝到菌索的生长过程,在萌发菌的生产工艺,改变配方,我们利用柞树叶成本低的特点,将菌接种到柞树叶上,贮藏期长,二年后菌柱不收缩、不变黄、不疏松,不用培养菌床、菌棒和菌枝,种子成熟后直接播种,明显提高了种子萌发率。而南方采用常规育菌床、菌棒和菌枝,却使萌发率降低或不萌发。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天麻有性繁殖浅沟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技术,常规方法是露地穴栽和起垄栽培。穴栽占地面积大,进入雨季后水分无法控制,易烂麻、空穴;露地起垄温度不容易控制,忽高忽低,产量低,冬季不易休眠,越冬易发生冻害;我们首次采用大棚浅沟畦栽,此法增温快,温度移定,能够延长生物期,提高和稳定产量,不出现烂麻现象,冬季不发生冻害,易休眠,节约土地面积50%,并节约防寒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天麻有性繁殖减少畦地栽培技术新方法,菌种技术采用蜜环菌、萌发菌三级种。大面积生产过程中,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保存天麻籽,不降低萌发率,保存8-10天,在20℃以上自然气候如摘天麻果后,一天不播种就降低50%的萌发率,延长生长期80天。天麻生育期间,覆盖培养料不宜过厚,要模拟野生天麻生长规律进行浅沟畦地栽培,这样单位面积天麻产量高,形态不变异,大面积推广,经济效益明显。
文档编号A01H17/00GK1426677SQ01138880
公开日2003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8日
发明者尹德利, 林庆发, 张君发, 于兴洲, 林子秋, 宋海山 申请人: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