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11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的生物天敌的繁育和应用,特别是指一种蒲螨(Pymeotes scolyti)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填补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空白,提供一种有效的生物天敌蒲螨的规模化繁育的方法及其应用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分为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和蒲螨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
一、蒲螨的规模化繁育1.蒲螨种螨的准备从自然界中的二齿茎长蠹(Sinoxylon anale Lesne)的幼虫中采集性状优良的蒲螨作为规模化繁育的种螨。
2.蒲螨替代寄主的选取我们选择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ianni)蛹、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幼虫、黄粉甲(Tenebriomoliter)蛹、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幼虫作为替代寄主。
2.1赤眼蜂蛹的选取赤眼蜂蛹是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来繁殖,蛹态为前蛹状态。将蛹保存在温度为3±1℃的冷藏室内。
2.2青杨天牛幼虫的选取在每年的10月初至第二年的4月初,在青杨、小叶杨、河北杨、山杨、加杨、北京杨等上采集被青杨天牛危害的枝条,剖取其中的青杨天牛幼虫,放置在小盒中,每盒包装100-150克,然后放置在-5-15℃条件下保存待用。
2.3黄粉甲蛹的选取2.3.1黄粉甲的饲养把饲料(麸皮+微量元素)放置在方盘中(方盘大小80厘米×50厘米),接入黄粉甲幼虫,定期在饲料中加入白菜以及马铃薯片。饲养条件为温度20-28℃、相对湿度50-75%、通风良好的环境下。
2.3.2黄粉甲蛹的获取挑取刚化蛹的黄粉甲。把蛹集中放置在-5-15℃条件下保存待用。
2.4双条杉天牛幼虫的选取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来源可以分为人工饲养与自然采集。
2.4.1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人工饲养在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采集双条杉天牛成虫保存,于次年的2月初开始使用。把保存的双条杉天牛成虫转移到饵木上,按照木段数∶双条杉天牛成虫=1∶5-20的比例释放。释放双条杉天牛成虫后25-70天,用工具剖取双条杉天牛幼虫。把双条杉天牛幼虫放置在指形管中,整齐竖立码放在容器中,然后放置在-5-15℃条件下保存待用。
2.4.2双条杉天牛幼虫的自然采集在4月初从柏树(侧柏、桧柏)树干工具剖取双条杉天牛幼虫。把双条杉天牛幼虫放置在指形管中,整齐竖立码放在容器中,放置在-5-15℃条件下保存待用。
3.蒲螨的繁育3.1复壮本发明采用的蒲螨种螨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二齿茎长蠹幼虫,为保持蒲螨优良的寻找、寄生等性状,需要对其进行复壮。
将由二齿茎长蠹幼虫上采集到的蒲螨作为第一代种螨,在直径为6-20厘米的培养皿中按照1∶1-3的比例接入二齿茎长蠹幼虫和第一代种螨。将如此准备的培养皿放置于温度为20-32℃、相对湿度为50-85%、清洁无尘、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培养。依此方法繁育出大量的蒲螨可以作为第二代种螨,然后选取适当的替代寄主进行规模化繁育。
3.2培养皿指形管间接培养法3.2.1接种方法利用直径6-20厘米的培养皿,培养皿内设立1-8个规格为2×2×0.8厘米的培养平台(可用木塞、较厚的玻璃等),在外壁涂上驱避剂,促使蒲螨在培养皿内活动。培养皿内放入替代寄主(比例参见表一)。将其上已经有发育成熟的蒲螨膨腹体的替代寄主或者是蒲螨刚寄生好的替代寄主转移到培养皿内的平台上。待每一头替代寄主上的蒲螨刚开始固定的阶段,把替代寄主转移到指形管(玻璃、塑料制。规格长4-14厘米,口径0.2-2厘米)中,每个指形管中置放1-20头替代寄主,用塞住管口,规则码放在容器中,然后把此容器放置理想环境条件下。
3.22.繁育过程的温湿度控制繁育过程中利用湿度控制器与加湿机、新风换气机、消毒机等设备控制环境条件为,温度在20-32℃、相对湿度为50-85%、洁净无尘、通风良好。
表一、培养皿规格、替代寄主数量、蒲螨膨腹体数量关系

按照上述繁育方法,八天后即可繁育出新一代蒲螨。
3.3.保存方法3.3.1.种螨的保存方法选择指形管中发育成熟的大且饱满的膨腹体作为种螨进行保存。保存在温度为-5-15℃,相对湿度为50-85%的冷藏箱中。
3.3.2.商品螨的保存方法繁育出的商品螨,保存的螨态可以是两种发育成熟的膨腹体和成熟的蒲螨后代,两者的保存条件相同。保存的温度条件为-5-15℃,相对湿度为50-85%的冷藏箱中。在低温下保存的种螨和商品螨在投入使用前将其放置于室温条件下即可使用。
二、蒲螨的应用蒲螨在蛀干害虫低龄幼虫阶段释放,可以有效的寄生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等蛀干害虫。
1.释放方法淹没/泛滥式单株悬挂释放1.1预防性释放
根据释放公式树胸径(厘米)×2,500头/厘米,释放蒲螨。
1.2.控制性释放根据释放公式树胸径(厘米)×20,000头/厘米,释放蒲螨。
1.3.单株悬挂方法1.3.1.材料1.3.1.1.双面安装胶片。规格1.5厘米×0.8厘米(胶面1.5厘米×0.8厘米)。
1.3.1.2.单面安装胶片。规格5.0厘米×2.5厘米(胶面3.5厘米×2.5厘米+2.5×1.0厘米)1.3.2.悬挂方法1.3.2.1.双面胶片悬挂法揭开隔离纸,将胶片贴在树体基部较平滑处,用力压紧;揭开另一面隔离纸,将指形管用力固定在胶片上,指形管管口稍向下;拔下棉塞,将棉塞粘挂在树体上即可。
1.3.2.2.单面胶片悬挂法揭开隔离纸,将其中一边胶片贴在指形管上,用力压紧;揭开另一边隔离纸,使指形管管口稍向下,将胶片贴在树体基部较平滑处,用力压紧;然后拔下棉塞,将棉塞粘挂在树体上即可。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填补了技术空白,本发明是国内外首次成功的规模化的可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蒲螨繁育。
2.选择性强,效果显著,蒲螨可以有效的寄生在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等害虫幼虫,迅速将害虫的幼虫杀死。
3.繁殖能力强,每头替代寄主可繁育的蒲螨的数量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头。
4.成本低廉,无论是种螨的采集和繁育还是其应用,所需费用都比较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选择是蛹态为前蛹状态的赤眼蜂蛹作为替代寄主的一种。
在每年的10月初至第二年的4月初,在青杨或北京杨上采集被青杨天牛危害的枝条,剖取其中的青杨天牛幼虫,放置在小盒中,每盒包装100-150克,然后放置在3-10℃条件下保存待用。挑取刚化蛹的黄粉甲。把蛹集中放置在1-10℃条件下保存待用。
在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剖取双条杉天牛成虫,保存3-个月后于次年的2月初开始使用。把保存的双条杉天牛成虫转移到饵木上,按照每条木段接入8-16双条杉天牛成虫,其中双条杉天牛成虫雌雄比例为1∶0.8-2。释放双条杉天牛成虫后25-70天,用工具剖取双条杉天牛幼虫。把双条杉天牛幼虫放置在指形管(塑料制,规格长4-8厘米,口径1-2厘米)中,码放在容器中,然后放置在-5-15℃条件下保存待用。
于2月中旬准备新伐的,柏树树干(侧柏、桧柏)作为饵木。饵木两端用蜡封口。把此饵木放置在背风向阳处,按井字形摆放。在4月初把饵木转移到温度20-32℃、相对湿度50-85%、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当双条杉天牛幼虫开始进入木质部时用工具剖取双条杉天牛幼虫。把双条杉天牛幼虫放置在指形管(塑料制,规格长4-8厘米,口径1-2厘米)中,整齐竖立码放在容器中,或者用棉花塞塞住指形管管口,然后码放在容器中。放置在3-10℃条件下保存待用。
将由二齿茎长蠹幼虫上采集到的蒲螨作为第一代种螨,在直径为20厘米的培养皿中按照1∶3的比例接入二齿茎长蠹幼虫和第一代种螨。将如此准备的培养皿放置于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50-75%、清洁无尘、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培养。
利用直径6-20厘米的培养皿,培养皿内设立3-5个规格为2×2×0.8厘米的玻璃培养平台,在外壁涂上避蚊胺作为驱避剂。培养皿内放入蒲螨和替代寄主。将其上已经有发育成熟的蒲螨膨腹体的替代寄主转移到培养皿内的平台上。待每一头替代寄主上的蒲螨刚开始固定的阶段,把替代寄主转移到塑料制指形管(规格长4-8厘米,口径1-2厘米)中,每个指形管中置放5-15头替代寄主,用棉花塞住管口,规则码放在塑料筐中,然后把此塑料筐放置于温度在20-32℃、相对湿度为50-75%、洁净无尘、通风良好环境条件下。
采用上述方法,八天繁育一代。繁育量参见表二。
表二、不同替代寄主的出螨数量

将指形管中发育成熟的种螨和商品螨保存在温度条件为1-15℃,相对湿度为50-85%的冷藏箱中。
在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卵孵化盛期释放。使用规格为1.5厘米×0.8厘米双面安装胶片或者规格为5.0厘米×2.5厘米单面安装胶片,将胶片贴在树体基部较平滑处,用力压紧;将指形管用力固定在胶片上,指形管管口稍向下;拔下棉塞,将棉塞粘挂在树体上即可。蒲螨的释放数量可以依据下面的公式,预防性释放时为树胸径(厘米)×2,500头/厘米;控制性释放时为树胸径(厘米)×20,000头/厘米。
针对控制性释放方法,分别在释放蒲螨7天、14、21、28后,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3.26%、94.28%、96.77%、98.47%。通过释放蒲螨有效的消灭了害虫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
权利要求
1.蒲螨(Pymeotes scolyti)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ianni)蛹、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幼虫、黄粉甲(Tenebriomoliter)蛹、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幼虫作为替代寄主。(2)在外壁涂有驱避剂的培养皿放入替代寄主和已经复壮的蒲螨种螨,将其上已经有发育成熟的蒲螨膨腹体的替代寄主或者是蒲螨刚寄生好的替代寄主转移到培养皿内的平台上。待每一头替代寄主上的蒲螨刚开始固定的阶段,每个指形管中置放1-20头替代寄主,塞住管口,码放在容器中,放置在温度为20-32℃、相对湿度为50-85%、洁净无尘、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八天后繁育出次代蒲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还在于蒲螨种螨是从二齿茎长蠹(Sinoxylon anale Lesne)的幼虫采集的具有原始优良性状的蒲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替代寄主双条杉天牛幼虫是由自然界中采集的或人工培育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还在于赤眼蜂蛹是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来繁殖,蛹态为前蛹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在培养皿中按照1∶1-3的比例接入二齿茎长蠹幼虫和第一代种螨,放置于温度为20-32℃、相对湿度为50-85%、清洁无尘、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对蒲螨种螨其进行复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蒲螨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还在于种螨和商品螨在温度为-5-15℃,冷藏室内保存。
7.蒲螨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害虫卵孵化盛期,将繁育好的蒲螨以淹没/泛滥式单株悬挂方式释放在害虫密集的树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蒲螨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还在于蒲螨对害虫的预防性释放公式为树胸径(厘米)×2,500头/厘米;控制性释放公式为树胸径(厘米)×20,000头/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蒲螨(Pymeotes scolyti)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本发明选取赤眼蜂蛹、黄粉甲蛹、青杨天牛幼虫和双条杉天牛幼虫作为替代寄主,在培养皿和指形管内接种繁育蒲螨,在害虫卵孵化盛期,将繁育好的蒲螨以淹没/泛滥式单株悬挂方式释放在害虫密集的树木区域,本发明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同时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G13/00GK1465240SQ02125398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1日
发明者张佐双, 熊德平, 程炜 申请人:北京市植物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