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水头补偿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42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低水头补偿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水头(压力)只有0.2-1.0m时即能滴水的新型滴灌带,采用双腔流道和大断面进、出水口结构,具有压力补偿及防阻塞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还没有超低水头滴水的滴灌带,公知的滴灌带其工作水头多在3~10m之间,有的更高。这种滴灌带由特质聚乙烯膜片卷制而成,卷制时两侧边纵向定长叠制,经热合或粘接成连体的主、副腔道的带状管道,在主腔道上开出等距进水口,在副腔道上开出等距出水口,水流经紊流流态的流道、出水口滴水。由于紊流流态的流道是弯弯曲曲且断面细小又有一定长度的流道,而且通过的水流需经精细过滤,水流阻力很大,因其在超低水头(0.2~1.0m)使用时不滴水,故公知的滴灌带不能在超低水头的滴灌场所使用。
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滴灌带的带体由特质聚乙烯膜片卷制而成,卷制时两侧边纵向定长叠置,经热合或粘接成连体的主、副腔道的带状管道,主腔道上开出的等距园孔口即为滴灌带的进水口,副腔道的内上壁而制成中间凸起并逐渐向两侧变薄的变异断面,在副腔道内上壁中轴线上取消了紊流流道,并等距切成有活盖板的园出水口。其实用特点是水流由主腔道流入副腔道,当水压变高,主腔道膨胀,副腔道变小,主副腔道隔膜触及上述副腔道内上壁变异断而中间凸起端,此时副腔道形成变小的双腔流道。当水压变低时,隔膜下移,副腔道变大,这时副腔道由双腔小流道串通成一个大流道。这样能自动调整水流阻力,使滴水口的压力恒定,过水量相同,具有压力补偿功能,保证了滴水的均匀度。此外,当主腔道压力由大变小时,副腔道内进入的杂质可以反流入主腔道,能自行清理淤积。活盖板的出水口在不出水时活盖板闭合,可拦挡植物根须及颗粒状杂质进入带内,具有防阻塞的功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滴灌带的特点是取消断面细小且弯弯曲曲的紊流流态的流道结构,改为由平直且断面较大的双腔流道输水。
有益效果具有紊流流态的流道结构输水阻力大,故无法适用于超低水头的滴灌场所。本实用新型滴灌带取消紊流流态的流道结构而改用平直双腔流道及加大的进出水口直接输水,且不需要精细过滤,水流阻力小,所以能在超低水头时滴水灌溉。实用新型滴灌带结构简单,制带工艺简化,又节省较贵的模具制造费用。这种滴灌带可用在温室、大棚内或大田灌区,利用蓄水罐或渠道的低水头输水滴灌,无须动力和水泵供水和复杂的过滤设备,节省投资和能源,也扩大了滴灌带的应用领域。
图面说明


图1是具有紊流流态的流道滴灌带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滴灌带的外观图与工作水压高时流道剖面图A-A、B-B、工作水压低时流道剖面图(A-A)、(B-B)在
图1中,主腔道(1)、副腔道(2)、热合或粘接缝(3)、进水口(4)、紊流流态流道(5)、出水口(6)
在图2中,主腔道(1)、副腔道(2)、副腔道内上壁凸起的变异断面(3)、进水口(4)、活盖板出水口(5)、热合或粘接的纵向缝(6)实现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滴灌带从图2中可知是取消
图1的紊流流态的流道,而由平直的双腔流道输水,显然输水断面大于紊流流态的流道,且进、出水口断面也较大,因而水流阻力减少,超低水头(0.2~1.0m)也能正常滴水,不易阻塞。图2中的(3)副腔道内上壁凸起的变异断面在不同的水压下使过流断面变化。图2中剖面图可知压力变化时副腔道断面变大成单腔流道,当压力变小时副腔道断面又变小成双腔小流道,自动调整水流的阻力,起到压力补偿作用,使在超低水头(0.2~1.0m)下,滴水也很均匀。图2剖面图中活盖板(5)出水口可在不出水时闭合,起到阻挡植物根须和颗粒杂质进入带内,具有防阻塞功能。
试样测试结果证明,本实用新型在0.2-1.0m水头时,其压力与流量呈直线上升关系,证实其在超低水头滴水时性能正常,均匀度达95%左右。
权利要求1.一种超低水头补偿式滴灌带,分主、副双腔流道,在腔体内外壁分别设置进出水口,其特征是副腔流道内上壁为中间凸起并逐渐向两侧变薄的变异断面,副腔流道的出水口设有活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水头补偿式滴灌带,其特征是主、副双腔流道是一个一体同心由隔膜分开的二个流道,同心流道中间圆形管部分为主腔流道,其上部月牙形管部分为副腔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水头补偿式滴灌带,其特征是圆形管主腔流道外壁轴线上设有圆形进水口,副腔流道外壁轴线上设有带圆形活盖板的出水口,且进出水口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二个进水口中间设置一个出水口。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在超低水头(0.2-1.0m)滴水的补偿式滴灌带。它是由特质聚乙烯膜片卷制而成,并经过热合或粘接成具有连体的主、副双腔道,在双腔道隔膜上有等距开口连通腔道的进出水口。副腔道的内上壁为中间凸起并逐渐向两侧变薄的变异断面,当水压变高,副腔道形成双腔小流道,当水压变低时,副腔道流道变大,双腔小流道串通成一个大流道。这样单腔或双腔流道的转换,能自动调整水流阻力,保证滴水均匀度,具有压力补偿与自清泥沙、杂质的功能。它解决了公知滴灌带不适用超低水头滴灌场所滴灌的难题。
文档编号A01G25/02GK2598340SQ0322020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5日
发明者王晨, 晨 王 申请人:王晨, 晨 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