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38248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特别是涉及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寒冷、干旱)的亚高山迹地条件下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西南地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和长江上游森林的主体,不仅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也是多种生物资源宝库,它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由于多年来的过量采伐,加上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等因素,使森林蓄积量显著下降。目前我国在西部的广大地区正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然而所采取的植被恢复技术在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恢复模式单一 亚高山带海拔有高低,坡向分阴阳,土层有厚薄,植被覆盖有疏密,加之人为干扰和演变历史不同,必然使得森林迹地存在不同的类别和类型,环境异质性强,目前大多采取直接营造针叶林树种的单一恢复模式;(二)森林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视程度不够 此前的森林恢复是以林木生产为主要目的,造林树种为单一的针叶林,单一的纯林不仅可能导致土壤退化,而且无法满足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需求;(三)苗木存活率低 亚高山针叶林迹地茂密的杂灌和杂草导致种间竞争剧烈,而且高海拔所导致的寒冷、干旱等环境胁迫,这些使得苗木存活率低,一般不超过60%,环境严重恶劣的年份,甚至不超过30%。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亚高山针叶林迹地植被恢复,导致其生态效益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亚高山地带强的环境异质性、具有高苗木存活率的亚高山针叶林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该恢复方法是在亚高山地带异质性强的条件下,分别将两种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针阔叶树种在不同微生境进行混交种植。
所述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针阔叶树种组合为落叶针叶树种和常绿针叶树种混交组合;乔木树种和阔叶灌丛搭配组合;针叶林树种和速生的阔叶树种混交组合。
实际应用中,在亚高山地带的不同微生境中一般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树种进行混交种植从经济价格比上来说比较适宜。
根据适地适树和发展规划,在高寒林区和更新困难地要突出适应亚高山自然气候条件,选择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耐干旱贫瘠等抗逆性强的适宜树种。种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月~5月。
在亚高山针叶林迹地主要采用大穴整地,每穴规格为50×50×25(深度)厘米或60×60×25(深度)厘米,穴距2~2.5米。实行细致整地,拣尽穴内植物根系、石砾等杂质。
在植苗方法上采用每穴3株丛植的方式。
为显著增强苗木种植后的抗旱和抗寒能力,配制100ppm脱落酸或稀释1000倍移栽存活剂水溶液在种植前浸根5~10秒钟。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环境异质性强,因此在不同局部微生境中采用不同针阔叶树种的混交组合,这将不仅可实现植被恢复,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营造单一纯林可能导致土壤退化等问题,有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满足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需求; 2、亚高山针叶林迹地杂灌木及草本植物高大、茂密,同时其地下根系也非常繁茂、密如蛛网,如不细致整地,往往造成植物间竞争剧烈。因此,地穴大小或整地细致程度直接关系到苗木的存活与生长。本技术采用的大穴、细致整地减少了植物根系的相互竞争,有助于提高苗木的存活和生长; 3、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冷、云杉的天然更新幼苗多呈群状、团状分布,为此本技术在植苗方法上采用每穴3株的丛植方式。由于冷、云杉幼小阶段营养面积较小,种内竞争较缓,而周围杂灌木及草本植物生长快,种间竞争剧烈。丛植形成植生组增强了更新苗木对杂灌木及杂草的竞争能力,因此丛植不仅提高了更新苗木的存活率,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补植工作; 4、针对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由于寒冷、干旱等因素导致苗木存活率和保存率低,本技术在苗木种植前运用脱落酸和移栽存活剂进行浸根处理,使得苗木的抗旱和抗寒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有效地提高了造林困难地段苗木的存活率,并开拓了ABA制剂应用的新领域。本发明使得亚高山针叶林迹地植被恢复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促进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快速恢复,若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工程中,将对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使西部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海拔3500米以上亚高山针叶林迹地针叶树种与灌丛植被搭配组合 组合模式云杉+高山柳、云杉+沙棘 混交种植比例每公顷云杉不得少于1500株(穴),在林地空隙处补植沙棘或扦插高山柳,密度为每公顷2000-3000株。
种植时间每年的4-5月 该混交种植模式,在阿坝州理县米亚罗林区的山足坝累计种植4000余亩,五年来针叶树种云杉平均存活率达85%,其株高和地径的净生长率达28%以上。
实施例2 海拔3000-3500米亚高山针叶林迹地针叶树种与速生阔叶树种混交组合 组合模式云杉+桦木 混交种植比例每公顷云杉不得少于1500株(穴),在林地空隙处补植桦木苗,密度为每公顷2000-3000株。
种植时间每年的4-5月 该混交种植模式,在阿坝州理县米亚罗林区的烂林班累计种植2000余亩,五年来针叶树种云杉平均存活率达91%,其株高和地径的净生长率达33%以上。
实施例3 海拔2500-3000米亚高山针叶林迹地针叶树种与速生阔叶树种以及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混交组合 组合模式云杉+槭树、云杉+日本落叶松 混交种植比例每公顷云杉不得少于1500株(穴),在林地空隙处补植槭树和日水落叶松苗,密度为每公顷2000-3000株。
种植时间每年的4-5月 该混交种植模式,在阿坝州理县米亚罗林区的夹壁沟累计种植4000余亩,五年来针叶树种云杉平均存活率达84%,其株高和地径的净生长率达35%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是将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两种针阔叶树种组合在不同微生境中进行混交种植,种植时间为每年的4-5月,大穴精致整地,每穴规格为50×50×25(深度)厘米或60×60×25(深度)厘米,穴距2~2.5米,每穴丛植3株,植前药剂浸根5~10秒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针阔叶树种组合为落叶针叶树种和常绿针叶树种混交组合、乔木树种和阔叶灌丛搭配组合、针叶林树种和速生的阔叶树种混交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种为适应亚高山地带生态环境的物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浸根的药剂为100ppm脱落酸或稀释1000倍移栽存活剂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在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高山针叶林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属于生态建设技术领域。针对亚高山地带强的环境异质性、苗木存活率低的特点,每年的4-5月,将具有不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两种针阔叶树种组合在不同微生境中进行混交种植,并用脱落酸或移栽存活剂植前浸根,精细大穴整地,达到生态系统功能的快速恢复、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的。
文档编号A01G1/00GK1954665SQ20051002191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4日
发明者刘庆, 陈劲松, 林波, 吴彦, 尹华军, 何海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