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96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蚕饲育基础设施,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家蚕室外饲育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家蚕的饲育都是在室内进行的,这一方面需要建造专用蚕室而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专用蚕室内的环境温、湿度难以调节,不利于蚕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传统的室内饲育家蚕的方法,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固定蚕室、购置蚕具和温湿度调节设施,不仅带来了养蚕环节繁琐复杂,用工多、成本高,而且难以实现养蚕业的规模化经营,严重制约着现代蚕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为了适应现代蚕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室外大棚养蚕技术。这种养蚕方法由于不受土地和资金的限制,利用太阳光能使大棚内温湿度相对较易调节,近年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但现有的这种搭建于室外的饲育大棚,育蚕座仅能摆设于地面上而形成一层蚕座,不仅饲育棚房利用率不高,其综合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而且棚内空间小,操作不便,通风效果不佳,温湿度仍难以控制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它不仅制作成本低、家蚕饲育环境条件好,而且利用率高,适宜于家蚕饲育的规模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包括位于棚架结构两侧的侧面架和位于棚架结构两端的端面架,在所述侧面架和端面架上安装有棚顶架;由侧面架、端面架以及棚顶架围成一框架结构,在棚架结构内设置有两排蚕座架,每一蚕座架的一端与同侧的侧面架相连接支承,该蚕座架下侧还支承有蚕座架支腿;两蚕座架之间留有操作通道;至少有一端面架上没有棚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棚房两端的两端面墙架均设有棚门,棚门上装有可拆卸的纱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棚顶架(3)采用人字形或圆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很方便地将棚架搭建于桑园田间,具有较大的棚内饲育家蚕的实用空间,所需投资小,制备成本低,家蚕饲料就地采集,不但省工方便,而且桑叶质量好。更由于棚架所构成的棚房内增设有蚕座架,这样既可在棚内地面设置饲养家蚕的蚕座,又可在蚕架台上设置蚕座,从而实现了棚房内的立体饲养,极大地提高了棚房的利用效率,更适宜于家蚕饲育的规模化生产;在两排蚕座架之间设有操作通道,符合规模化家蚕饲育要求,且饲育操作方便,有利于管理与防病消毒。在棚顶覆盖有棚衣后,可增强棚房的隔热保温性能,有效避免春寒、夏暑、秋凉气候对棚内温湿度的影响,使棚内温、湿度保持在最适宜的蚕儿生长发育范围内,实现了蚕茧优质高产。
在棚架结构的下部外围设置防蝇网和棚架两端设置可拆卸纱门后,则又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棚内的家蚕饲育条件,防止蝇、老鼠、蚂蚁及其它蚕儿敌害的侵害。在需要采光、通风的时候,将外层棚衣卷叠,而地表上部处仍有防蝇网,以达到防敌害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后,不仅完全满足了家蚕饲育技术的各项技术要求,而且具有制备成本低,家蚕饲育环境条件好,操作十分方便,节本高效,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轴侧示意图;图2是
图1所示结构中棚架结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覆盖外层棚衣后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中,1-棚门;2-端面架;3-棚顶架;4-侧面架;5-操作通道;6-蚕座架支腿;7-蚕座架;8-防蝇网;9-外层棚衣;91-编织布;92-草帘;93-遮阳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中,棚架结构两侧的两侧面架4和两端的两端面架2围成一具有四周外墙架的棚房,在该四周外墙架的顶端安装有棚顶架3,该侧面架4、端面架2和棚顶架3均采用框架结构,该框架由塑钢管可拆卸地搭建而成,塑钢管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抗老化性能。框架材料除采用塑钢管外,还也可以是钢管、塑料管或竹、木等相应材料。在棚架两端均设有棚门1,在该棚门1上装有可拆卸的纱门,这种结构既便于通风透气,方便调节棚房内的温湿度,又可避免蚕蝇等有害生物的侵入。棚房的棚顶架3采用人字形结构,棚架结构总宽5米,总高2.5米,总长为14米。
图2是
图1所示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棚架内设置有两排与棚架长度方向同向的蚕座架7,蚕座架7距离地面高度为0.8米,每一蚕座架7靠近同侧侧面架4的一端与侧面架4相互连接支承,在蚕座架7的下侧间隔地支撑有蚕座架支腿6,该结构既可提高蚕座架7的稳定性,又可节约用料。在两排蚕座架7之间留有操作通道5,以便给桑、除沙等养蚕操作。在每一排蚕座架7的下侧也可间隔地支撑有两排蚕座架支腿6。在棚房内地面和蚕座架上均摆设有蚕座,从而构成了立体养蚕,棚房利用率效益更佳。
图3所示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除棚顶架3与图2所示结构不同外,其余相同,该棚顶架3采用圆拱形结构。
图4是覆盖外层棚衣后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棚房的侧面架4和棚顶架3上覆盖有外层棚衣9,该外层棚衣9由编织布91、草帘92以及遮阳网93组成,其从里向外依次为编织布91、草帘92和遮阳网93;在由两侧面架4、两端面架2所围成的棚房下部四周设有防蝇网8,该防蝇网8高度为50厘米。在高温季节,外层棚衣选用编织布,上盖一层草帘,再覆上一层遮阳网来进行降温;温度降低时可揭去遮阳网,乃至草帘,利用太阳能进行补温,昼夜温差应控制在3度以内。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
,但并不限于上述结构,本领域的技术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变换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包括位于棚架结构两侧的侧面架(4)和位于棚架结构两端的端面架(2),在所述侧面架(4)和端面架(2)上安装有棚顶架(3);由侧面架(4)、端面架(2)以及棚顶架(3)围成一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棚架结构内设置有两排蚕座架(7),每一蚕座架(7)的一端与同侧的侧面架(4)相连接支承,该蚕座架(7)下侧还支承有蚕座架支腿(6);两蚕座架(7)之间留有操作通道(5);至少有一端面架(2)上设有棚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结构的两端面墙(2)上均设有棚门(1),棚门(1)上装有可拆卸的纱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架(3)采用人字形或圆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蚕座架(7)高度为80-10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侧面架(4)和端面架(2)的高度为1.5米;所述棚房总高为2.5米,总宽为5米,总长为14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蚕室外饲育棚架结构,包括位于棚架结构两侧的侧面架和位于棚架结构两端的端面架,在所述侧面架和端面架上安装有棚顶架;由侧面架、端面架以及棚顶架围成一框架结构,在棚架结构内设置有两排蚕座架,每一蚕座架的一端与同侧的侧面架相连接支承,该蚕座架下侧还支承有蚕座架支腿;两蚕座架之间留有操作通道;至少有一端面架上设有棚门。该棚架结构具有制作成本低、家蚕饲育环境条件好、棚房利用率高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家蚕饲育的规模化生产。
文档编号A01K67/00GK2783754SQ200520070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4日
发明者丁志用, 杨斌 申请人:丁志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