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9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生长室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适用于食用菌、蔬菜、花木等生物生长。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产业化生产食用菌、蔬菜、花木等作物所使用的生长室,普遍是在其内排列放置大量货架式生长架供作物生长使用,这种货架式生长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货架式生长架在生长室内排列,每相邻生长架除留有生物生长空间外,还要加上人行道间距。这样以来,就大大增加了生长架间的距离,使得室内供生物生长的空间相对减小。而生长室内安装多排生长架,这样每排都要留人行道。故整个生长室内就留有大量的人行道,这种生产方式空间利用率较低,故很不经济。
(2)由于货架式生长架体积及重量都较大,食用菌生产完成后不易移出生产车间,不利于整体清洁生产车间卫生,使得生长室内环境质量下降。
(3)作物生长袋移动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该生长室不仅提高了生长室的利用空间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了作物生长袋的整体移动,而且具有保温、保湿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主要由钢骨架、墙体和行车滑轨构成,钢骨架为框架结构,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立柱的底部与地基连接,顶部与横梁固定连接;墙体由多层覆盖材料层组成,立柱和横梁均设置在墙体内;行车滑轨对称设置在墙体的两侧。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组装方便、牢固。其设置的行车滑轨可排列悬挂多辆行车,而每一辆行车又可密集吊挂多个生物生长袋,这样就实现了吊挂式生物生长。由于行车可以在行车滑规上轻便移动,那麽在整个生长室内平行于行车方向上仅留一条人行空间即可,由此可使行车排列更为密集,实现了悬挂式密集生物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长室的空间利用率。食用菌生长完成后其生长袋可随行车整体移出生产车间,有利于清洁室内卫生,使得生长室内环境质量大大提高。其顶部的“井”字型结构的横梁可使整个车间的布局均匀,顶部受力均匀。墙体由多层覆盖材料层构成,使生长室的保湿隔热性能良好,湿度和温度比较稳定,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其设置的通风调温装置与雾化装置相匹配使用,通风换气、降温排湿效果好,四季恒温,使食用菌的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附图1为本发明的附视剖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4为本发明钢骨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带调温装置和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涂料层,2、纤维层,3、隔热层,4、立柱,5、隔墙,6、横梁,7、过滤层,8、制冷机组,9、行车滑轨,10、支撑架,11、雾气通道,12、风扇,13、雾化器,14、支撑钢筋,15、进气孔,16、排气孔,17、生长托。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作物的悬挂式生长方法设计的,适用于食用菌、蔬菜、花木等作物的工业化生产栽培。作物的悬挂式生长方法(已另案申请专利)是将装满培养基的作物生长袋放入悬挂式生物生长托的托巢中,再由挂链将其挂在行车上使其在各生产环节呈悬挂式生产。
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钢骨架、墙体和行车滑轨构成,钢骨架为框架结构(如图3图4所示),由立柱4和横梁6组成,立柱4的底部与水泥地基固定连接,顶部与按“井”字型排列的横梁6固定连接,在横梁6之间连接有支撑钢筋14,以确保钢骨架的稳定性。横梁6设计为拱形结构,起支撑雪载的向下压力和风载的向上的作用力。墙体由多层覆盖材料层组成,本实施例为五层,其两侧的外部层为涂料层1、其次为纤维层2,中间一层为隔热层3,隔热层3采用泡沫塑料板。立柱4和横梁6均设置在墙体内。在墙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行车滑轨9,该行车滑轨9通过支撑架10与墙体内的立柱4固定连接,用于行车的滑行和悬挂。
图5为本实施例在生长室内设置调温装置和雾化装置示意图,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生长室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其是在生长室的顶部设有进气孔15和排气孔16,并在室内设置一道隔墙5,该隔墙5可采用塑料制作,位于进气孔15的下面,与墙体之间形成雾气通道11,在雾气通道11的上端即进气孔15部位设置有制冷机组8,在排气孔16上设置有过滤层7和风扇12,由此制冷机组8和风扇12配合使用即构成调温和通风排气系统,能较好的调控温度、通风换气、减少烧菌、降低杂菌感染。在雾气通道11的下端设置有雾化器13,使净化后的冷空气呈雾状自下而上蒸发,能使生长袋中的生物湿度均匀,排湿性能效果很好。通风调温装置与雾化装置相配使用可有效改善生长室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如图6所示将放置有生长袋的悬挂式生物生长托17借助行车悬挂在行车滑轨9上,在生长室内密集排列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钢骨架、墙体和行车滑轨构成,钢骨架为框架结构,由立柱(4)和横梁(6)组成,立柱的底部与地基连接,顶部与横梁固定连接;墙体由多层覆盖材料层组成,立柱(4)和横梁(6)均设置在墙体内;行车滑轨(9)对称设置在墙体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6设计为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为五层,其两侧的外部层为涂料层(1)、其次为纤维层(2),中间层为隔热层(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滑轨(9)通过支撑架(10)与墙体内的立柱(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其特征在于在生长室的顶部设有进气孔(15)和排气孔(16),在室内设置一道隔墙(5),该隔墙位于进气孔(15)的下面,与墙体之间形成雾气通道(11),在雾气通道(11)的上端即进气孔(15)部位设置有制冷机组(8),在排气孔(16)上设置有过滤层(7)和风扇(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使作物呈悬挂方式生长的生长室主要由钢骨架、墙体和行车滑轨构成,钢骨架为框架结构,由立柱(4)和横梁(6)组成,立柱的底部与地基连接,顶部与横梁固定连接;墙体由多层覆盖材料层组成,立柱(4)和横梁(6)均设置在墙体内;行车滑轨(9)对称设置在墙体的两侧。本发明设置的行车滑轨可排列悬挂多辆行车,而每一辆行车又可密集吊挂多个生物生长袋,这样就实现了悬挂式密集生物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长室的空间利用率。食用菌生长完成后其生长袋可随行车整体移出生产车间,有利于清洁室内卫生。墙体由多层覆盖材料层构成,使生长室的保湿隔热性能良好,湿度和温度比较稳定,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设置的通风调温装置与雾化装置相匹配使用,通风换气、降温排湿效果好,四季恒温,使食用菌的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文档编号A01G31/02GK101061782SQ20061001773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0日
发明者杨超庆 申请人:杨超庆, 杨永庆, 刘正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