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旱育秧的方法

文档序号:325628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早稻旱育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早稻的旱育秧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早稻旱育秧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双季稻区的早稻旱育秧,也适用于单季稻和中稻及再生稻的旱育秧。
背景技术
水稻栽培分直播和育秧移栽两种形式。直播稻的历史悠久,已经形成水直播和旱直播两种配套技术,在人少地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省工省力效果。但在人多地少、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高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仍以育秧移栽为主。
日本自1935年开始水稻旱育秧技术研究,通过研究,解决了直播稻不能早播、水育秧易发生烂秧死苗的问题,收到了早播早插、提早成熟和减轻后期低温危害的效果。1965年,日本的旱育秧技术推广达到高峰,旱育秧应用面积占水稻栽培面积的95%以上。
中国自50年代初至80年代,大面积应用的是水育秧移栽。水育秧由于苗床长期处于水层中,土壤通气性能差、播种后芽谷扎根扶针慢,根系生长不良,引起烂种烂秧和死苗,从而导致贻误农事、影响栽培季节,使全年生产被动。为了减轻双季早稻的烂秧死苗,6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推广“湿润育秧栽培”,这对防止双季早稻的烂秧死苗,早播、早插,缓和季节矛盾和提高单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湿润育秧尚存在壮秧与壮根的关系问题、早春遇低温阴雨年份仍发生烂秧死苗和早播早插后僵苗不发的问题没有解决。旱育秧是在旱地苗床上育苗,以水来调控秧苗的水分需求,以达到壮秧壮根、抗逆性强的壮秧目的。70年代初,湖南、浙江等省一带,率先尝试了“旱育秧小苗带土移栽技术”,但因关键技术未解决,操作技术不规范,育成的秧苗素质较差,产量效果不显著,故没在生产上应用多久就烟消云散了。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浙江和湖南先后引进日本的“寒地旱育小苗稀植技术”和“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技术”。近年来又发展到“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基本上克服了以往旱育苗床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和土壤肥力低而造成秧苗生长瘦弱的弊端,基本上防止了烂秧死苗问题。但是,目前发展起来的旱育秧(以下简称一般旱育)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也有其缺点和不足,例如,一般旱育就存在着拔秧难,塑料软盘育秧就存在着成本高、操作麻烦、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播种时,如遇低温阴雨天偏久的年份,仍然存在着烂种、烂秧、死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早稻旱育秧的方法,苗床免耕旱整,早播,提高早稻旱育秧苗的抗寒能力,力求壮秧、壮根,达到了早稻旱育秧出苗率高、成秧率高和省工成本低。早插,提早成熟,力求缓和“双抢”季节矛盾,达到了晚稻早插和“安全齐穗”,夺取全年稳产高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1、苗床免耕旱整苗床免耕旱整,降低苗床土壤含水量,氧气充足,改善苗床的生态条件,有利于苗床的通气、温度、光照条件的改善(通气,旱育新法苗床的土壤含水量为28.2%,比一般旱育低3.6个百分点。苗床土壤含水量低,说明苗床土壤的团粒结构好,土壤疏松,通气性好。温度,晴天5厘米土温,2时,旱育新法为8.1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0.7度和2.2度;14时,旱育新法为15.4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2度和3.7度。苗床地面5厘米平均最高气温,晴天多云,7天平均最高气温为28.7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7度和6.4度;阴雨天,旱育新法7天平均最高气温为13.6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0.2度和1.4度。光照,旱育新法晴天膜内透光率为71.3%,比一般旱育高4.6个百分点,比湿润育秧高12.7%)。
2、早播旱育新法提早播种(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例,旱育新法可在3月20日以前播种,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提早播种7天和10天),提早插秧和成熟(旱育新法4月20日左右插秧,比一般旱育提早插秧4-5天,比湿润育秧提早插秧6-8天;旱育新法7月20日以前成熟,比一般旱育提早成熟1-2天,比湿润育秧提早成熟4-5天),达到缓和“双抢”季节矛盾;晚稻提早插秧和“安全齐穗”,力争全年稳产高产。
3、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方式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用谷壳草屑或细干煤灰或细沙在厢板上铺1.2米宽,1-1.5厘米厚,作成隔离层),提高旱育苗床的生态效应,提高秧苗的抗寒能力,达到壮秧、壮根、出苗率高、成秧率高。
4、施用多功能健秧灵多功能健秧灵,是集施肥、消毒、调酸、防治病虫技术于一体,省工、成本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5、稀播旱育新法稀播种子(杂交稻每平方米苗床播种破胸芽谷100克,常规稻每平方米苗床播种破胸芽谷180克),有利于壮秧、壮根、蘖多。
6、低拱薄膜覆盖低拱薄膜覆盖增温效应较好(用竹片将其两端插入厢板作成抵拱,拱顶离厢面25厘米,播种后覆盖薄膜)。同时,低拱薄膜覆盖较牢固,不易被风雨损坏。
7、苗床科学管理苗床管理主要是水分、温度和秧苗的炼苗管理。水分管理原则是“旱育旱管,以水控苗”。温度管理是防止高温“烧苗”和造成秧苗徒长。炼苗是秧苗三叶一心后的揭膜炼苗管理。
其他其他(苗床地点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水源方便的地点,水田旱地均可。选种常规稻用盐水选种,盐水溶液浓度为鸡蛋放进溶液中,鸡蛋浮出液面一个一分或二分硬币面积大小即可。杂交稻用清水选种即可。浸种先用千分之一的强氯精浸种消毒15小时左右,然后取出种谷洗净强氯精后再用两开一凉的温水浸种30小时左右,然后取出种谷洗净即可催芽)均同一般旱育秧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苗床免耕旱整苗床免耕旱整,苗床土壤含水量,旱育新法在30%以下,比一般旱育低3.6个百分点。苗床土壤含水量低,氧气充足,对苗床的温度和光照均产生较好影响(详见表1)。
2、早播旱育新法早播,能提早插秧和成熟,缓和“双抢”季节矛盾,同时,晚稻提早插秧,能保证晚稻在“寒露风”到来前“安全齐穗”,有利于全年的稳产高产。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度,时值3月18日-20日,即长沙地区旱育新法,可在3月20日以前播种,比一般旱育提早6-7天,比湿润育秧提早8-10天;4月20日左右插秧,比一般旱育提早插秧4-5天,比湿润育秧提早插秧6-8天;7月20日以前成熟,比一般旱育提早成熟1-2天,比湿润育秧提早成熟4-5天。经过连续8年(1995-2002)试验,每年的晚稻均在7月23日(大署)以前插秧完毕,保证了晚稻的“安全齐穗”,有利于全年稳产高产。
3、隔层肥泥旱育秧隔离层隔离层改善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嫌气菌的滋生与活动,较好地解决了秧苗根系生长对氧气的需求,播种后芽谷扎根扶针快,对防止烂秧死苗和培育壮秧起了很好的作用。旱育新法的出苗率为95.4%,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9%和15.24%,成秧率,旱育新法为91.18%,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3.02%和35.03%。肥泥层用塘泥或者先沤制的肥泥加多功能健秧灵构成肥泥层,较好地解决了一般旱育苗床土层薄、土壤肥力低而造成的秧苗瘦弱问题,较好地解决了早稻旱育秧壮秧与壮根的关系问题(详见表4)。
4、多功能健秧灵多功能健秧灵是集施肥、消毒、调酸、防治病虫技术于一体,适用于各种育秧方式,其配制简单,使用方便。多功能健秧灵与塘泥或肥泥配合施用,所育成的秧苗秧壮、根壮(无病虫伤害),抗寒性能强,成秧率高,移栽时好插好抛,移栽本田后无返青期,能早生快发。
5、稀播旱育新法种子稀播、匀播,有利于秧苗的秧壮、根壮和蘖多。旱育新法粗壮度为每厘米秧苗干重2.90毫克,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0.16毫克和0.23毫克;每苗白根数,旱育新法为14.8条,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2.2条和8.1条;秧苗带蘖率,旱育新法为79.55%,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7.19%和66.31%;还有秧苗茎基宽,也为旱育新法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详见表4)。
6、低拱薄膜覆盖低拱薄膜覆盖有较好的增温效果。苗床地下5厘米土温,晴天2时,旱育新法为8.1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0.7度和2.2度;14时,旱育新法为15.4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2度和3.7度。苗床地上5厘米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晴天多云,7天平均最高温度,旱育新法为28.7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7度和6.4度;7天平均最低温度,旱育新法为10.2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低0.1度和1.1度;昼夜温差,旱育新法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8度和7.5度。阴雨天气也有与晴天多云的相同趋势,只是增温效果小于晴天多云(详见表1)。
7、苗床科学管理坚持旱育旱管和苗床适宜温度,达到了“以水控苗,以肥壮根,以根促蘖”的效果。旱育新法育成的秧苗,叶龄、苗高均低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但秧苗粗壮度、每苗白根数和秧苗带蘖率,均为旱育新法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表现出秧苗生长缓慢;秧壮、根壮、蘖多、成秧率高的优势。
除上述外,旱育新法还表现出省工、节本的效果。自秧田耕整至插(抛)秧完毕,每公顷本田,旱育新法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省工分别为12天和33天;每公顷本田,旱育新法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节省费用分别为18元和35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早稻旱育秧的方法,其步骤是1、苗床免耕旱整苗床采用稻田、旱地均可。按长15米,宽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分厢,免耕旱整作成厢板。(通气,旱育新法苗床的土壤含水量为28.2%,比一般旱育低3.6个百分点。苗床土壤含水量低,说明苗床土壤的团粒结构好,土壤疏松,通气性好。温度,晴天5厘米土温,2时,旱育新法为8.1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0.7度和2.2度;14时,旱育新法为15.4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2度和3.7度。苗床地面5厘米平均最高气温,晴天多云,7天平均最高气温为28.7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7度和6.4度;阴雨天,旱育新法7天平均最高气温为13.6度,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0.2度和1.4度。光照,旱育新法晴天膜内透光率为71.3%,比一般旱育高4.6个百分点,比湿润育秧高12.7%)。
早稻旱育秧新法(以下简称旱育新法),是以“引进、吸收、提高、创新”的科学内涵为指导,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完善、提高的结果。旱育新法的创新点是苗床免耕旱整;早播;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方式;施用多功能健秧灵;低拱薄膜覆盖。旱育新法的成果是1、苗床免耕旱整,苗床土壤含水量低、氧气充足,有利于苗床通气,有利于苗床土温、气温和光照条件的改善。2、早播,提早了插秧和成熟,同时提早了晚稻的插秧,保证了晚稻的“安全齐穗”,有利于全年稳产高产。3、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旱育秧苗床土壤肥力差而造成秧苗素质弱的矛盾,达到了壮秧壮根的目的。4、低拱薄膜覆盖,旱育苗床增温效果显著。5、施用多功能健秧灵,提高了秧苗的抗寒能力,较好地解决了烂秧死苗(因立枯病所致),达到了出苗率高、成秧率高之功效。
旱育新法的技术机理苗床的生态效应得到了明显改善表1、旱育新法苗床生态效应比较

产生了明显的秧苗地上部生理优势表3、旱育新法秧苗地上部生理优势比较

旱育新法秧苗叶龄为4.3叶时,一般旱育为4.6叶,湿润育秧为5.5叶,此时测得同叶龄秧苗上部第一片全展叶的光合特性结果是(表3)叶绿素含量、叶肉细胞内CO2浓度、气孔对CO2导度和叶室内CO2浓度,旱育新法均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从而使得旱育新法秧苗的光合强度明显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旱育新法的秧苗植株含水量均低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这说明旱育新法秧苗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和抗寒性。秧苗移栽前,测定其地上部淀粉、可溶性糖、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为旱育新法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这表明旱育新法秧苗地上部的光合强度较高、氮素同化能力较强、地上部植株各种有机、无机化合物积累多,有利于秧苗的健壮生长。
3、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方式隔离层用谷壳草屑或者细干煤灰或者细沙在厢板上铺1.2米宽,1-1.5厘米厚作成隔离层。肥泥层用塘泥或者先沤制好的肥泥加多功能健秧灵,多功能健秧灵用量为每平方米苗床60克。播种前15天,将多功能健秧灵与塘泥或者肥泥充分拌匀,播种前铺在隔离层上,厚度为2厘米左右,肥泥层铺好后立即播种。肥泥的沤制立冬前后耕地,每平方米施人畜粪尿3千克沤制而成。多功能健秧灵的配制比例敌克松2%;甲霜灵2%;呋喃丹3%;多效唑3%;硫酸铵50%;过磷酸钙30%;氯化钾10%。
4、稀播旱育新法稀播种子,每平方米苗床播破胸芽谷,杂交稻为100克,常规稻为180克。播后泥浆踏谷(用竹扫帚将芽谷轻轻打压入肥泥层里),然后用湿润细黄土盖芽谷,以不见芽谷为标准(旱育新法每亩秧田苗床播种杂交稻种谷32公斤,可插本田20亩;播种常规稻种谷57公斤,可插本田10亩。一般旱育每亩秧田苗床播种杂交稻种谷48公斤,可插本田30亩;播种常规稻86公斤,可插本田15亩)。
5、低拱薄膜覆盖用竹片并将其两端插入厢板作成拱,拱顶离厢面25厘米,播种后覆盖薄膜。盖膜后灌水湿润苗床,采用沟灌法,水灌沟深的70%-80%,苗床浸湿后,排掉沟里剩余的水。
提高了秧苗的抗寒性和素质表4、旱育新法秧苗的抗寒性和素质比较

1996年3月20日播种,3月24日出苗,3月26日至4月3日连续9天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为7.2-12.2度,属早稻旱育秧气温偏低年份。移栽前2天考查秧苗的抗寒性和素质于表4旱育新法秧苗的出苗率为95.4%,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1.9%和15.2%,成秧率,旱育新法为91.8%,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高3.02%和35.03%,表明旱育新法秧苗出苗后在连续9天低温阴雨的自然胁迫条件下,秧苗具有较强的抗寒优势。从秧苗素质来看,叶龄和苗高均为旱育新法低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百株干重虽然是旱育新法低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但从秧苗粗壮度来看,则是旱育新法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再加上茎基宽也是旱育新法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这说明旱育新法秧苗生长缓慢而稳健,质量高。旱育新法秧苗的白根数为每苗14.8条,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旱育新法秧苗的带蘖率为79.55%,高于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这说明了旱育新法秧苗具有较强的根系活力及以根促蘖优势。
6、苗床科学管理水管理坚持旱育旱管,秧田开好厢沟和围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雨停不见水。久晴无雨苗床肥泥层现白时,采用沟灌(水灌沟深的70%-80%)湿润苗床。温度管理晴天,苗床膜内温度达到30度时,要在苗床两端揭膜通风降温(温度降到25度左右为宜),以防高温(35-38度)“烧苗”和造成秧苗徒长。炼苗秧苗三叶一心后揭膜炼苗,炼苗5-7天即可移栽。
权利要求
1.一种早稻旱育秧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A、苗床免耕旱整苗床采用稻田、旱地,按长15米,宽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分厢,免耕旱整作成厢板;B、早播在日平均气温通过8度时播种,在3月20日以前播种,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提早播种7天和10天;C、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方式隔离层,用谷壳草屑或者细干煤灰或者细砂在厢板上铺1.2米宽,1-1.5厘米厚作成隔离层;肥泥层,用塘泥或者先沤制好的肥泥加多功能健秧灵,多功能健秧灵用量为每平方米苗床60克,播种前15天,将多功能健秧灵与塘泥或者肥泥拌匀,播种前铺在隔离层上,厚度为2厘米,肥泥层铺好后播种;肥泥的沤制立冬前后耕地,每平方米施人畜粪尿3千克沤制而成;D、稀播旱育方法每平方米播种破胸芽谷,杂交稻为100克,常规稻为180克,播种后泥浆踏谷,然后用湿润细黄土盖芽谷,以不见芽谷为标准;E、低拱薄膜覆盖用竹片并将其两端插入厢板做成拱,拱顶离厢面25厘米,播种后覆盖薄膜,盖膜后灌水湿润苗床,采用沟灌法,水灌沟深的70%-80%,苗床浸湿后,排掉沟里剩余的水;F、苗床管理水管理,坚持旱育旱管,秧田开好厢沟和围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雨停不见水,久晴无雨苗床肥泥层现白时,采用沟灌,水灌沟深的70%-80%,湿润苗床;温度管理,晴天,苗床膜内温度达到30度时,在苗床两端揭膜通风降温;炼苗,秧苗三叶一心后揭膜炼苗,炼苗5-7天即可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早稻旱育秧的方法,其特征是多功能健秧灵的配制比例为敌克松2%;甲霜灵2%;呋喃丹3%;多效唑3%;硫酸铵50%;过磷酸钙30%;氯化钾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稻旱育秧的方法,首先是苗床免耕旱整;其次是播种,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分别提早播种;第三是采用隔层肥泥旱育秧方式,解决了一般旱育苗床土层薄、土壤肥力低而造成的秧苗瘦弱问题,所育成的秧苗秧壮、根壮、蘖多,好插好抛;第四是施用多功能健秧灵,所育成的秧苗秧壮、根壮,抗逆性强,成秧率高,移栽本田后无返青期,早生快发;第五是稀播;第六是低拱薄膜覆盖,苗床的增温效应明显;第七是苗床管理,采用水和温度管理,练苗。本发明省工成本低,自秧田耕整至插(抛)秧完毕,本发明比一般旱育和湿润育秧每公顷省工分别为12和33天,费用每公顷分别节省18元和35元。
文档编号A01G7/00GK1826868SQ200610018680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汪汉林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