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面浮叶植物定植方法

文档序号:179465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湖泊水面浮叶植物定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当地材料进行湖泊水面浮叶植物定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湖泊生态系统包括开敞水域、沉水植被带、浮叶植被带、挺水植被带和湖岸陆生植被带5个部分。
在我国,由于围湖造田和防洪水利设施建设,绝大部分的湖泊修建了石质混凝土大堤,在湖泊面积大大缩小的同时,其挺水植被带和浮叶植被带几乎丧失殆尽。由于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愈发严重,其沉水植被带也在迅速衰退。作为第一性生产力的植被的丧失与退化,导致许多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崩溃,湖泊自净能力基本消失。
有鉴于此,在削减污染物输入的同时,恢复与重建业已崩溃的水生群落,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浮叶植被而言,由于水面波浪的动力作用,其重建中存在幼苗易被损害、易随水流随意飘流、植物成活率低等困难。目前,基本的方法是采用泡膜板或木筏作为人工浮床,在浮床表面种植美人蕉、黑麦草、水龙等湿生植物,既不具备植被的自然性和自我维持能力,也缺乏长期的运行潜能。因此,如何有效定植浮叶植物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可随水面波动而自由升降的简易装置,并种植由4种植物组成的6个植被组合。在该装置保护下,浮叶水生植物只在小范围内移动,保障植物根系或细长的茎秆不受波浪动力的伤害,并能够快速扎根固定,以便保证并加快浮叶水生植被的修复,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可自由升降装置包括(1)固定桩竹材,直径5-10厘米;高度2米,保证顶部与平水期水面平。(2)竹条环直径为2米,竹条厚度3-5毫米。(3)固定绳长度2米/根,使竹条环具有1米的上浮幅度。(4)浮标塑料质,8个/环,直径5厘米。(5)固定网30-40个孔/每环,采用大孔的废旧渔网。其立体设计图见图1,平面设计图见图2。
在水面网孔内按植株1∶1的比例,分别种植野菱-乌菱、野菱-芡实、野菱-王莲、乌菱-芡实、乌菱-王莲和芡实-王莲的大苗,其根系5-10厘米长,形成6个基本的浮叶水生植被单位。6个基本植被单位随机在水面排列,每个基本单位至少重复10次,既能充分利用水面空间,形成稳定的浮叶植被带,又具有美化景观的效果。其水平排列效果见图2。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在水面涨幅不大于2米的情况下,该装置及其浮叶水生植物在垂直水平上可随水面涨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在水平方向上只在小范围内移动,保证植物根系或细长的茎秆不受波浪动力的伤害,能够快速扎根固定,保障并加快浮叶水生植被的修复。


图1浮叶水生植被固定装置设计图。①浮标,②竹环,③水面,④固定绳,⑤固定桩;测量单位厘米。
图2浮叶水生植被重建平面设计与效果图。①野菱-乌菱群落,②野菱-芡实群落,③野菱-王莲群落,④乌菱-芡实群落,⑤乌菱-王莲群落,⑥芡实-王莲群落,⑦王莲,⑧芡实,⑨野菱,⑩乌菱,浮标;测量单位厘米。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太湖水面,长80米,宽10米的范围内,按植株1∶1的比例,构成野菱-乌菱群落、芡实-王莲群落、乌菱-芡实群落、乌菱-王莲群落、野菱-芡实群落和野菱-王莲群落,每个群落直径2米,移植植株20株。6个群落类型需按景观美学要求排列,使浮叶水生植被的覆盖率达到180-185平方米。该方法实施的工作方式如下第一步,实地考察、确定水流、水深和波浪的高度,按现场条件进行工程设计;落实生态工程工具种的苗种和其他施工材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位。
第二步,加工竹条环、固定网、浮标和固定绳。
第三步,现场固定竹桩,完成整个装置的现场施工。
第四步,按气候情况,种植浮叶植物。
最后,由于植物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且受湖面波浪的冲击,工程完成后,必须对植物工具种进行适当的管理与维护。
权利要求
1.一种湖泊水面浮叶植物定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当地材料构建可自由升降装置,该装置包括(1)固定桩竹材,直径5-10厘米;高度2米;(2)竹条环直径为2米,竹条厚度3-5毫米;(3)固定绳长度2米/根,使竹条环具有1米的上浮幅度;(4)浮标塑料质,8个/环,直径5厘米;(5)固定网30-40个孔/每环,采用大孔的废旧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构建可自由升降装置后,定植浮叶植物;其特征在于在水面网孔内按植株1∶1的比例,分别种植野菱-乌菱、野菱-芡实、野菱-王莲、乌菱-芡实、乌菱-王莲和芡实-王莲的大苗,其根系5-10厘米长,形成6个基本的浮叶水生植被单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在湖泊浮叶水生植被恢复和湖泊健康水生态系统重建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发明一种可随水面波动而自由升降的简易装置,并种植由4种植物组成的6个植被组合。在该装置保护下,浮叶水生植物只在小范围内移动,保障植物根系或细长的茎秆不受波浪动力的伤害,并能够快速扎根固定,以便保证并加快浮叶水生植被的修复,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文档编号A01G31/00GK1860853SQ20061003934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6日
发明者安树青, 关保华, 蔡颖, 周长芳, 蒋金辉, 申瑞玲, 姚鑫, 任冠举 申请人: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