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用套箍和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2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竿用套箍和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钓竿本体(杆)和具备巻轴片的手柄部自由分拆地进行 结合的套箍(接合部)和通过该套箍被自由分拆构成的钓竿。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l、 2所示,把钓竿本体(杆)和具备巻轴片的手柄部通过 套箍而自由分拆形式地构成的钓竿历来被使用。该形式的钓竿把外嵌着钓竿本体的套箍本体的一部分插入在巻轴片 内,且通过与套箍本体的外周面动配合的套箍螺母的内螺紋部与在巻轴片 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紋的旋合而把钓竿本体与手柄部结合。该形式的钓竿由于是自由分拆的结构,所以能把风格不同的各种钓竿 本体与手柄部结合,且在收起来时有通过分拆而能把钓竿尺寸变短的优点。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62-130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37379号公报随着钓竿的不同,考虑到使用两手支撑钓竿整体的情况而有时在钓竿 本体的前方(杆前侧)设置握持部,该握持部通常通过粘接剂固定在钓竿 本体的外周面上。在上述自由分拆形式钓竿的钓竿本体前方设置握持部时,首先把套箍 本体上动配合有套箍螺母的部分粘接在钓竿上,然后把成为握持部的握持 材料通过粘接剂从钓竿本体固定在套箍本体的外周面上。但如图4所示专利文献1的钓竿那样,握持部63位于套箍螺母65的 近旁,即当间隙73为小的结构时,则由粘接剂67的涂布量过剩而从握持 部63溢出来时,该溢出来的部分容易地到达套箍螺母65,把套箍螺母65 与其周围的套箍本体69等固定,引起动作不良。为了阻止粘接剂67向套箍螺母65流出而调整粘接剂的涂布量时,则 由于精细的调整有困难而容易朝向减少粘接剂涂布量的方向。这时,在前 侧的外凸缘部71附近产生粘接剂缺欠部分,引起握持部63端部附近的剥
离或握持部63的空转。且为了阻止粘接剂67向套箍螺母65流出,这次是预先罩住或把从握 持部63溢出来的粘接剂67擦拭掉,这不但麻烦,而且需要熟练且多余的 操作,招致生产性降低和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专利文献2的钓竿那样,使握持部83与套箍螺母 85离开而增大间隙87时,则其间隙部分变成凹部(台阶),而这种情况使 握持感觉不好。因此,在握持部与套箍螺母之间尽量地不想制作出间隙。在使用小虾钓斜(二法甘餌)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或是用勺等一边向 小虾篓装满小虾钓何一边进行垂钓的情况,在乘船钓鱼时多是与钓鱼一起 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手上附着有小虾钓斜,也没有闲暇——洗去。 因此,这时成为由附着有小虾钓斜的手来握持握持部,如图5所示那样即 使握持部63与套箍螺母65的间隙73小,也如图6所示那样小奸钓斜F容 易地从该间隙73进入。一旦小奸钓倂F从间隙73进入,则不但与粘接剂的粘接作用同样地引 起套箍螺母65的动作不良,而且还成为产生恶臭的原因。该问题虽然也是次要的,但历来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有少量粘接剂从 握持部溢出,套箍螺母也不被固定的结构的套箍和通过所述套箍把具备巻 轴片的手柄部自由分拆构成的钓竿。且最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止小虾钓辨进入的结构的套箍和 通过所述套箍自由分拆构成的钓竿。为了达成所述课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钓竿用套箍包括套箍本体, 其由外嵌保持钓竿本体并把一部分自由装卸地插入在巻轴片内的钓竿本体 保持部和在所述保持部外周面的非插入部形成的外凸缘部所构成;套箍环, 其呈现环状且在所述外凸缘部的前方外嵌在所述套箍本体保持部的外周面 上;套箍螺母,其由呈现筒状且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紋的旋合部和在所述 旋合部前端形成的内凸缘部构成,所述内凸缘部在所述套箍本体保持部的 外周面上与外凸缘部和所述套箍环之间动配合。
本发明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所述的钓竿用套箍中,在套箍环的前面 形成接受凹部。本发明第三方面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钓竿用套箍中,在套 箍环的后面形成内侧凸的台阶部,套箍螺母的内凸缘部前面形成有环状的 卡合凸部,所述内凸缘部的卡合凸部与所述套箍环的台阶部动配合。本发明第四方面是钓竿本体和具备巻轴片的手柄部通过第一至第三任 一项所述的套箍被自由分拆地结合。本发明第五方面是在第四方面所述的钓竿中,在钓竿本体的杆前端设 置有握持部。在把本发明的套箍安装在钓竿本体上时,在钓竿本体侧的制造中为了 在杆前端设置握持部而稍微多地使用粘接剂,即使该粘接剂从握持部溢出, 也不会使套箍螺母被固定。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钓竿的握持部安装前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l钓竿用套箍的套箍环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图3是图1钓竿的握持部安装后的侧剖视图; 图4是现有品(专利文献1)钓竿的侧剖视图; (专利文献1)钓竿的侧剖视图; (专利文献2)钓竿的侧视图。图5是现有品 图6是现有品 符号说明 1钓竿 9手柄部 17套箍本体 25倾存+面3钓竿本体 11握持部19保持部 27卡止槽 32动配合凹部33环状凸部 39旋合部 41内螺紋 F小奸钓何5巻轴片 13粘接剂 21外凸缘部29套箍环 34接受凹部 43内凸缘部7卡止销 15套箍 23下切部 31挡^反部 37套箍螺母 45卡合凸部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 图3说明具备本发明实施例套箍的钓竿1。
如图1所示,该钓竿1由钓竿本体3和具备巻轴片5的手柄部9通过 套箍15自由分拆地构成。如图3所示,在该钓竿1的钓竿本体3前方从后 设置有握持部11。以下使用图1说明套箍15的套箍本体17的结构。符号19表示管状的保持部,该保持部19的一端^L开口,另一端^C封 闭。从该开口插入钓竿本体3的一部分,保持部19外嵌并保持着钓竿本体 3。保持部19从其前端自由装卸地即前进后退自由地插入在巻轴片5内。符号21表示外凸缘部,该外凸缘部21 —体形成在保持部19外周面的 非插入部(即没插入在巻轴片5中而露出来的部分)。外凸缘部21是没有 接缝的连续环状。外凸缘部21是为了阻止后述套箍螺母37向后方向移动而形成的。保持部19的壁厚在外凸缘部21的前后不同,外凸^^部21的前方比后 方壁变厚。前方部分的保持部19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底部浅的下切部(凹 部)23。该下切部23是为了决定后述套箍环29压入嵌合时嵌合位置而形 成的,其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比后述套箍环29内周面前后方向的长度 稍微长。前方部分的保持部19形成有在其中途向前方侧成锥状倾斜的倾斜面 25,在其前后产生台阶。符号27表示卡止槽,该卡止槽27形成在保持部19后端的封闭处。卡 止槽27形成得与横穿巻轴片5内的卡止销7卡合。以下说明套箍环29的结构。图2表示套箍环29的剖视图和从前后方向看的立体图。符号31表示挡板部,该挡板部31呈现中心部分开有孔环状。挡板部 31的^反面朝向前后方向。挡板部31的前板面一体形成有沿外周边缘向前方突出的环状凸部33。 该环状凸部33没有接缝地连续。当套箍本体17的保持部19与套箍环29 压入嵌合时,通过该环状凸部33、挡板部31的前板面和套箍本体17的保 持部19而形成向前方开口的4妻受凹部34。在套箍环29的挡板部31后板面形成有沿其外周边缘向内侧凸的台阶 部35。挡板部31的外周面从中途向后方倾斜成锥状。
以下使用图1说明套箍螺母37的结构。 套箍螺母37可以由树脂或金属构成。符号39表示筒状的旋合部,其内径与巻轴片5外周部的外螺紋6形成 部的外径对应。该S走合部39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紋41,该内螺紋41与巻 轴片5外周部形成的外螺紋6旋合。符号43表示内凸缘部,该内凸缘部43与旋合部39的前端一体形成。 通过存在有内凸缘部43而使套箍螺母37的前方部分成为大致L字的键状。 内凸缘部43的内侧面是与套箍本体17的保持部19外周面大致一致的形状。内凸缘部43向内侧突出的长度被设定成使内凸缘部43与套箍本体 17的保持部19外周面动配合,即,考虑使自由旋转嵌合,并且在嵌合时与 保持部19的外周面之间空开有规定的间隙。符号45表示卡合凸部,该卡合凸部45与内凸缘部43—体形成,从内 凸缘部43的前面外周边缘附近向前方突出。卡合凸部45的形状与套箍环29的台阶部35的形状对应。以下说明钓竿1的钓竿本体3侧的制造方法。首先,把套箍本体17从前端通过套箍螺母37的孔,使套箍螺母37的 内凸缘部43后面与套箍本体17的外凸缘部21前面抵接。当抵接时,则套 箍螺母37,其内凸缘部43被套箍本体17的外凸缘部21抑制卡止而不能向 后方移动。这时,套箍螺母37的内周面与套箍本体17的保持部19外周面 动配合。然后把安装有套箍螺母37的套箍本体17从前端向套箍环29的孔压入, 与套箍本体17的下切部23嵌合。这时,套箍螺母37的内凸缘部43前面 和卡合凸部45分别与套箍环29的挡板部31后面和台阶部35空开间隙30 地动配合。然后,把钓竿本体3向套箍本体17插入并粘接。通过由EVA、软木等材料构成的握持部11从套箍本体17到钓竿本体 3被其外周面覆盖。覆盖方法按照现有方法(定法)。握持部11的后端与在 套箍环29的前面形成的环状凸部33 "^妻触。以下说明效果。通过套箍环29的嵌合,而由套箍本体17的外凸缘部21与套箍环29 的挡板部31和在其间夹着的套箍本体17的保持部19外周面所划定的动配 合凹部32处,套箍螺母37的内凸缘部43是动配合的状态,即是被自由旋
转支承的状态,由套箍环29和外凸缘部21的存在而阻止了套箍螺母37向 前后方向的移动。图1、图3中,在套箍螺母37与划定动配合凹部32的套箍本体17的 外凸缘部21等之间能看到有相当大的间隙,但实际的间隙是该图所示间隙 的1/5以下。图1、图3不过是为了方便明确表示各部件的外边缘形状而 使间隙比实际变大。图4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是通过在套箍本体69前方形成的外凸缘部 71来阻止套箍螺母65向前方移动的结构,首先需要把套箍螺母65嵌合在 外凸缘部71后方的规定嵌合位置,因此,必须通过按压外凸缘部71,而一 旦弹性地按下去,则把套箍螺母65对于外凸缘部71相对地向后方按入。 因此,外凸缘部71的突出高度有界限。且外凸缘部71当然要弹性变形, 即,必须由刚性低的材料构成。因此,不能可靠地阻止套箍螺母65向前方 移动。对此,在本实施例中,与引用文献l的外凸缘部71相当的是与套箍本 体17是另外体的套箍环29,该套箍环29由于是把套箍螺母37安装到套箍 本体17上之后再安装,所以没有上述那样的不好情况,且能可靠阻止套箍 螺母37向前方的移动。特别是在由具有刚性的材料构成套箍环29时,当 然更能可靠阻止。套箍环29与套箍螺母37之间的间隙30在套箍螺母37的内凸缘部43 前面与卡合凸部45的边界处大致垂直地弯曲,小坏钓何向内部的进入被该 弯曲部阻止。因此,能够阻止由小奸钓饰进入到内部而引起的套箍螺母37 的动作不良和恶臭的产生。握持部11通过粘接剂13而与上述的外周面固定,但如图3所示那样, 即使粘接剂13从握持部11与套箍本体17的保持部19之间溢出来,该部分 也被滞留在接受凹部34内,不会流出到套箍螺母37侧。因此,套箍螺母 37的动配合状态被维持。由于不必注意稍微有溢出而能充分地涂布粘接剂13,所以能使粘接剂 充分地到达握持部11的后端,防止了握持部11的被剥离和空转。另外,由于握持部11与套箍环29之间没有间隙,所以小虾钓铒也不 能从这里进入。由于握持部11后端的小口部被套箍环29所保护,所以损伤被防止。
由于套箍环29被设置在握持部11与套箍螺母37之间,所以增加了外 观结构零件,能更提高外观的装饰效果。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 施例,不脱离本发明要旨范围的设计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套箍本体、套箍环和套箍螺母也可以由金属、塑料的任一个所构成。
除了专利要求的事项之外,所有的都能把现有或将来提案的形状、原 料和制造方法任意进行组合。只要使用本发明的钓竿用套箍,则不需要麻烦且要熟练而多余操作地 制造没有套箍螺母动作不良等问题的制品,能提高生产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竿用套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箍本体,其由外嵌并保持钓竿本体并把一部分自由装卸地插入在卷轴片内的钓竿本体保持部和在所述保持部外周面的非插入部形成的外凸缘部所构成;套箍环,其呈现环状且在所述外凸缘部的前方外嵌在所述套箍本体保持部的外周面;套箍螺母,其由呈现筒状且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旋合部和在所述旋合部前端形成的内凸缘部构成,所述内凸缘部在所述套箍本体保持部的外周面,在外凸缘部与所述套箍环之间动配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套箍,其特征在于,在套箍环的前面形 成接受凹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竿用套箍,其特征在于,在套箍环的后 面形成内侧凸的台阶部,套箍螺母的内凸缘部前面形成有环状的卡合凸部, 所述内凸缘部的卡合凸部与所述套箍环的台阶部动配合。
4、 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钓竿本体和具备巻轴片的手柄部通过权利 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套箍被自由分拆地结合。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在钓竿本体的杆前端设置 有握持部。
全文摘要
一种钓竿用套箍,有时在钓竿本体的前方设置有握持部,但由于握持部位于套箍螺母的近旁,所以当握持部用的粘接剂溢出来时,则使套箍螺母与套箍本体被固定而引起动作不良。另一方面若减少粘接剂的涂布量,则由产生粘接剂缺落部分而引起握持部端部附近的剥离或握持部的空转。套箍(15)包括套箍本体(17),其由钓竿本体(3)的保持部(19)和在保持部外周面形成的外凸缘部(21)构成;套箍环(29),其呈现环状;套箍螺母(37),其由旋合部(39)和在旋合部前端形成的内凸缘部(43)构成,内凸缘部在套箍本体保持部的外周面上与外凸缘部和所述套箍环之间动配合。即使粘接剂(13)从握持部(11)溢出,套箍螺母也不被固定。
文档编号A01K87/02GK101156567SQ20071015470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3日
发明者大村一仁 申请人: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