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扫频驱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7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扫频驱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逐器,特别是一种自动扫频驱逐器。
技术背景目前,现有的电子驱逐器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应用共振原理,发出与蚊子、苍蝇、飞 蛾等害虫飞行频率一致的信号,迫使此类会飞的害虫无法进行正常飞行;另一类是根据仿生 学原理,模仿害虫较为害怕或排斥的某种声音频率,来达到驱逐的目的(例如,蝙蝠式电子 驱逐器,它模仿蝙蝠发出的声波去驱赶害虫;又如利用雌蚊不喜欢与雄蚊来往的特点,采用 与雄蚊飞行频率一致的发声装置来驱赶叮咬人的雌蚊)。但是,由于害虫的大小、种类各不 相同,其翼部的振动频率或排斥的某种音频也不同,导致现有这两类产生固定频率的电子驱 逐器所模仿的振动频率或声音频率不太准确,从而使其驱逐效果较差,并且大多数电子驱逐 器只能产生一种固定频率,使得其只能用于驱逐一种害虫,功能较为单一。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扫频驱逐器。该驱逐器能在扫频的过程中较 为准确地模仿不同蚊虫飞行时翼部振动的频率或较为排斥的声音频率,以达到驱逐害虫的效 果,并且该驱逐器能用于驱逐多种害虫,功能较为丰富。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电源、与电源输出连接的定时脉冲发生单元、与定时 脉冲发生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充电控制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压控振荡扫频信号 发生单元、与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的换能单元。上述的自动扫频驱逐器中,所述的定时脉冲发生单元的构成包括单结晶体管Q1、电阻R1 、R2、变压器T1、电容C1、 C2;串接在电源输出两端的电阻R1和电容C1的结点与单结晶体管 Ql的发射极连接,单结晶体管Q1的第二基极经电阻R2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基极经变压器T1 的初级与电源负极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一端经电容C2与电源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作为定时 脉冲发生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上述的自动扫频驱逐器中,所述的充电控制单元的构成包括可控硅KG1、 KG2、电阻R3、 R4、电容C3;电容C3的一端与可控硅KG1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KG2的控制极连接,可 控硅KG1的控制极作为充电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阴极经电阻R3后 与电源负极连接,可控硅KG2的控制极经电阻R4后与电源负极连接、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可控硅KG2的阴极作为充电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上述的自动扫频驱逐器中,所述的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元的构成包括电容C4、 C5、 C6、 C7、 C8、 C9、电阻R5、 R6、 R7、开关K1、单结晶体管Q2;电阻R5—端作为压控振荡扫频 信号发生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并且经电容C4后与电源负极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单结晶体管 Q2的发射极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开关K1一端连接,其另一端经电容C5或电容C6或 电容C7或电容C8或电容C9与电源负极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第二基极经电阻R6与电源正极连 接、第一基极经电阻R7与电源负极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第一基极作为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 生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上述的自动扫频驱逐器中,所述的换能单元的构成包括三极管Q3、 Q4、电阻R8、 R9、电 容CIO、 Cll、扬声器BUZZER、变压器T2、超声波发射头B;三极管Q3的基极作为换能单元的 信号输入端,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8后与电源正极连接、经电容C10后与电源负极连接、经电 容C11和电阻R9后与电源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 电容C11和电阻R9的结点连接、集电极经变压器T2的初级后与电源正极连接、发射极经扬声 器BUZZER后与电源负极连接,变压器T2的次级两端与超声波发射头B并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能发射一种不间断的、频率是连 续变化的扫频信号,在这个扫频的过程中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频率,能与害虫飞行时的翼 部振动频率一致,迫使其无法进行正常飞行;或者能与害虫害怕或排斥的声音频率一致,达 到驱逐害虫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扫频方式产生驱逐信号,使得其能驱逐多种 害虫,功能较为丰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单元和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自动扫频驱逐器的结构如图l所示,它的构成包括电源、与电源 输出连接的定时脉冲发生单元、与定时脉冲发生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充电控制单元、与充电控 制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元、与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的 换能单元。所述的定时脉冲发生单元的构成包括单结晶体管Q1、电阻R1、 R2、变压器T1、电 容C1、 C2;串接在电源输出两端的电阻R1和电容C1的结点与单结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单 结晶体管Q1的第二基极经电阻R2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基极经变压器T1的初级与电源负极连 接,变压器T1的次级一端经电容C2与电源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作为定时脉冲发生单元的信号 输出端;所述的充电控制单元的构成包括可控硅KG1、 KG2、电阻R3、 R4、电容C3;电容C3的一端与可控硅KG1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KG2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KG1的控制极作为 充电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阴极经电阻R3后与电源负极连接,可控 硅KG2的控制极经电阻R4后与电源负极连接、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可控硅KG2的阴极作为充 电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的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元的构成包括电容C4、 C5、 C6、 C7、 C8、 C9、电阻R5、 R6、 R7、开关K1、单结晶体管Q2;电阻R5—端作为压控振荡扫频信号 发生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并且经电容C4后与电源负极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单结晶体管Q2的 发射极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开关K1一端连接,其另一端经电容C5或电容C6或电容 C7或电容C8或电容C9与电源负极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第二基极经电阻R6与电源正极连接、 第一基极经电阻R7与电源负极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第一基极作为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 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的换能单元的构成包括三极管Q3、 Q4、电阻R8、 R9、电容CIO、 Cll、 扬声器BUZZER、变压器T2、超声波发射头B;三极管Q3的基极作为换能单元的信号输入端, 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8后与电源正极连接、经电容C10后与电源负极连接、经电容C1 l和电阻R9 后与电源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容C11和电阻 R9的结点连接、集电极经变压器T2的初级后与电源正极连接、发射极经扬声器BUZZER后与电 源负极连接,变压器T2的次级两端与超声波发射头B并接。本自动扫频驱逐器使用时,采用+4. 5V + 6V的电源,定时脉冲发生单元产生定时脉冲 ,充电控制单元和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元的作用下控制自动扫频,最后经过换能单元发 出超声波或声波。其中,充电控制单元对电容C4的充电电压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利用电容 C4的线性放电特性,作为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元的电源,使其振荡频率随着电容C4的线 性放电而变化,并使其振荡频率变化清楚,速度较慢(能达到每分钟扫频3次)且作用时间 较长;开关K1作为频段转换的开关;本自动扫频驱逐器输出信号的扫频范围可为20Hz 50KHz 。
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扫频驱逐器,其特征在于,它的构成包括电源、与电源输出连接的定时脉冲发生单元、与定时脉冲发生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充电控制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元、与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的换能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扫频驱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能 单元的构成包括三极管(Q3) 、 (Q4)、电阻(R8) 、 (R9)、电容(C10) 、 (C11)、扬 声器(BUZZER)、变压器(T2)、超声波发射头(B);三极管(Q3)的基极作为换能单元 的信号输入端,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8)后与电源正极连接、经电容(C10)后与电源负极 连接、经电容(C11)和电阻(R9)后与电源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 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容(C11)和电阻(R9)的结点连接、集电极经变压器(T2) 的初级后与电源正极连接、发射极经扬声器(BUZZER)后与电源负极连接,变压器(T2)的 次级两端与超声波发射头(B)并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扫频驱逐器,它包括电源、与电源输出连接的定时脉冲发生单元、与定时脉冲发生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充电控制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的输出连接的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单元、与压控振荡扫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的换能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发射一种不间断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在这个扫频的过程中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频率,能与害虫飞行时的翼部振动频率一致,迫使其无法进行正常飞行;或者能与害虫害怕或排斥的声音频率一致,达到驱逐害虫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扫频方式产生驱逐信号,使得其能驱逐多种害虫,功能较为丰富。
文档编号A01M29/16GK201123345SQ20072020157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6日
发明者李永道 申请人:李永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