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形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5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船形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虫害防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松毛虫的船形诱捕器。
背景技术
在农林业防虫害方面,由于化学杀虫剂长期使用,造成"3R"问题,污染、破坏环境、 对害虫的天敌具有杀伤作用,非万不得已, 一般已经不再提倡使用。
为了保护环境,既能有效的消灭害虫,又可以保护天敌,绿色防控技术中提倡采用昆虫 信息素诱捕。因为各种害虫习性不同,形态不同,飞行速度及方式不同,这就需要有针对特 定害虫的诱捕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满足上述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松毛虫的船形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包括上盖、下底、支撑管、粘胶片和悬挂丝,所述上盖为屋脊
形,所述下底为船形,所述上盖的垂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下底,所述上盖和下底通过支撑管
连接,所述上盖和下底的前后部有张开的间隙,所述上盖中央有信息素吊挂处,所述下底内
表面贴附有粘胶片,在下底中间的折弯边上有两个流水孔。
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其中所述上盖的长度为420毫米,宽度为280毫米,所述下
底的长度为420毫米,宽度为280毫米。
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其中所述上盖和下底前后端的张开间隙为42毫米左右。 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结构特别简单,和松毛虫性信息素配合,诱捕松毛虫效果明显;
使用方便,吊挂在合适地点的树枝上即可。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为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下面结合实施例作更详尽的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的示意图本船形诱捕器特别简单,包括上盖l、下底2
(面积为42 X 28公分)、粘胶片4 (两片)、作悬挂丝6用的铁丝和支撑管3。
上盖l为屋脊形,下底2为船形,上盖l的中部上凸,下底2的中部下凸,上盖l和下 底2通过支撑管3连接,就是将铁丝想穿过上盖l,在穿过支撑管3,最后穿过下底2打结; 铁丝的另一头,在另一侧的支撑管3处同样处理;上盖1和下底2之间留有足够大的间隙,以供松毛虫飞进。上盖l中央有信息素吊挂处5,悬挂诱芯;下底2内表面贴附粘胶片4,由于下底2的底 面为两个梯形,所以粘胶片4也为两个梯形片,在下底2中间的折弯边上有两个流水孔,防 止雨水集蓄在内。松毛虫诱芯根据虫种不同松毛虫诱芯可分为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和思茅 松毛虫,使用时应注意诱芯与本地虫种是否一致。这些诱芯可供对上述几种松毛虫进行监测 时使用。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只引诱本种雄蛾, 一般不会诱到其它种类蛾子。因此,在监测 时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诱到的蛾子进行鉴定,是一种省工、省时的松毛虫监测方法。暂时 不用时,密封于袋中的诱芯(每袋10粒)可贮存于冷冻箱内, 一年后仍然有效。落叶松毛虫 诱芯在林间的有效期为12天,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诱芯的林间 有效期为四周。安装时吊挂在离粘胶片20毫米左右的高度。松毛虫诱捕器的使用方法松毛虫诱捕器应悬挂于松树的树冠部分,如树木太高,可借助竹竿将诱捕器挂于树冠部。 如能将诱捕器挂于通风良好的位置,则诱蛾效果更佳。在蛾子羽化开始后,即可在诱蛾点布 置诱捕器,期间随时检查胶片,看其是否由于蛾子鳞片太多或其它原因而失效,如失效,则 应更新粘胶片。蛾期发生结束应及时回收诱捕器,清除蛾子后,可将诱捕器置于室内,以备 今后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船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形诱捕器包括上盖(1)、下底(2)、支撑管(3)、粘胶片(4)和悬挂丝(6),所述上盖(1)为屋脊形,所述下底(2)为船形,所述上盖(1)的垂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下底(2),所述上盖(1)和下的(2)通过支撑管(3)连接,所述上盖(1)和下底(2)间有张开的间隙,所述上盖(1)中央有信息素吊挂处(5),所述下底(2)内表面贴附有粘胶片(4),在下底(2)中间的折弯边上有两个流水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长度为420毫米, 宽度为280毫米,所述下底(2)的长度为420毫米,宽度为280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下底(2)前后端 的张开间隙为42毫米左右。
专利摘要一种船形诱捕器,包括上盖、下底、支撑管、粘胶片和悬挂丝,上盖为屋脊形下底为船形,上盖的垂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下底,上盖和下底在中部通过支撑管连接,上盖和下底间有张开的间隙,上盖中央有信息素吊挂处,下底内表面贴附有粘胶片,在下底中间的折弯边上有两个流水孔;上盖的长度为420毫米,宽度为280毫米,下底的长度为420毫米,宽度为280毫米。本实用新型船形诱捕器,结构特别简单,和松毛虫性信息素配合,诱捕松毛虫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吊挂在合适地点的树枝上即可。
文档编号A01M1/02GK201107992SQ200720305638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崔艮中 申请人:崔艮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