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91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和增殖渔业资源的人工鱼礁的技术。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工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用于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海洋 经济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从而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 高渔获物质量的目的。人工鱼礁建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综合措施,具 有诱人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人工鱼礁礁体的物理复杂程度会对鱼群分布及资源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增 殖对象生物和礁体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角度考虑,如果要产生相当规模的背涡流,同 时在礁周围还要有比较复杂多变的流态,那么礁体的结构就要相对较复杂;同时根 据岩礁性鱼类的习性,设计礁体时既要有充分的洞穴、较大的内部空间和阴影面积, 又要有相当数量的平面。因此在进行人工鱼礁礁体设计时,应尽量将礁体设计成空 洞、缝隙、隔壁、悬垂物较多的结构,并使礁体结构有很好的透空性。为了提高礁 体上附着生物的数量,在礁体的设计中还应尽量增大礁体的表面积,并尽量制造凹 凸粗糙面。
目前的人工鱼礁按不同的制造材料可分为石块、混凝土、轮胎、玻璃钢、钢材 等制作的鱼礁;按形状可分为正方体形、多面体形、锥形、圆筒形、半圆形等以及 多种形状的大型组装鱼礁。这些人工鱼礁存在以下缺陷l)有的结构过于简单,空 间利用率低,使得其附近流态单调;2)有的虽然形状结构复杂,但其重量太重易沉 陷,并且施工繁杂;3)有的重量过轻、强度差,其抗冲击、抗漂移、抗倾覆的能力比较弱。上述缺陷降低了改善环境和诱集鱼类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结构复杂、空间利用率高、水动力性能好、稳定性(抗漂移、抗倾覆、抗沉陷)高, 相比现有技术能有效提高改善环境和诱集鱼类效果,而且建造施工简单的人工鱼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该 鱼礁是一立方体,即相邻平面相互垂直的六面形体,其中每一平面的中心均设有与 其对应平行面中心贯通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立方体每一面的四角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相应角贯通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均呈长方体形,且通道的每个面与所述立方体的面一一对 应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立方体的每一面均向内凸陷,其凹陷部呈四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立方体由外部的镂空六面体框架、框架内部设置的由12个模块 单元构成的整体结构组成,所述模块单元形状为相邻面相互垂直的六面体,且其中 一组平行面贯通,另四面封闭,所述通道由模块单元拼接而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立方体的角是圆角,其棱边是弧形棱边。
进一步的,所述立方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立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正方体的边长为3000mm,各通道由12个模块单元拼接而成, 每条通道的尺寸为700mmX700mmX3000mm,立方体的每一面向内凸陷150ram,凹陷 部形状是边长为2400mm的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渔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其形状为相邻面相互垂 直的立方体,因此其稳定性(抗漂移、抗倾覆、抗沉陷)较高,而且建造施工也相对简单;2)由于每一面的中心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中心贯通的通道,使其内部形 成复杂结构,具有一定数量的空洞、阴影面积及平台面,其空间利用率高、水动力 性能好,且符合岩礁性鱼类的习性,也能有效提高礁体上附着生物的数量,利于集 鱼;同时其内部的空间也为幼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避难场所,相比现有技术能 有效提高改善环境和诱集鱼类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工鱼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工鱼礁的主视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工鱼礁的外部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工鱼礁的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是主视
图、图4b是右视图、图4c是俯视图、图4d是立体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4个模块单元组成人工鱼礁的内部结构底部的结构
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8个模块单元组成人工鱼礁的内部结构底部和中部 的结构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12个模块单元组成人工鱼礁的内部结构的整体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 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l-图2所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该鱼礁是 一相邻平面相互垂直的立方体,其中每一平面的中心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中心贯通的通道l。
所述立方体每一平面的四角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相应角贯通的通道l。 所述通道1均呈长方体形,且通道1的每个面与所述立方体的面一一对应平行。
所述立方体的每一面均向内凸陷,其凹陷部2呈四边形。
所述立方体由外部的镂空六面体框架(参见图3)、框架内部设置的由12个模
块单元构成的整体结构(参见图7)组成,所述模块单元形状为相邻面相互垂直的
六面体(参见图4),且其中一组平行面贯通,另四面封闭,所述通道l由模块单元
拼接而形成。
所述立方体的角是圆角,其棱边是弧形棱边。
所述立方体由水泥、中砂、石子和水按比例配制的混凝土均匀搅拌后按模整体 分层浇筑而成,也可以采用粉煤灰结构或钢结构,内部配加强筋可以采用钢材或由 竹片等其它材料制成。
所述立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也可以是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边长为3000mm正方体框架,各通道由12个模块单元拼 接而成,每条通道的尺寸为700咖X700mmX3000mm,立方体的每一面向内凸陷 150ran,凹陷部形状是边长为2400ram的正方形。制造时分别将外部框架及各模块单 元单独浇筑,然后再采用混凝土浇筑方法将各部分拼接。
拼接时,先用4个模块单元组成人工鱼礁内部结构的底部(参见图5),再在底 部之上加装4个模块单元组成人工鱼礁内部结构的中部(参见图6),然后再在中部 之上加装4个模块单元组成人工鱼礁内部结构的顶部(参见图7),从而将12个模 块单元拼接成人工鱼礁的内部结构;最后再将该内部结构与外部的框架拼接组成人 工鱼礁整体。
浇筑过程中按混凝土的正常保养方法,36-48小时去模,去模后的人工鱼礁要 放在露天场地,30天后搬运,用专用吊具摆平在海底。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该人工鱼礁是一立方体,其中每一平面的中心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中心贯通的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每一平面的四角 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相应角贯通的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均呈长方体形, 且通道的每个面与所述立方体的面一一对应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的每一面均向内 凸陷,其凹陷部呈四边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由外部的镂 空六面体框架、框架内部设置的由12个模块单元构成的整体结构组成,所述模块单元形状为相邻面相互垂直的六面体,且其中一组平行面贯通,另四面封闭,所述通 道由模块单元拼接而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的角是圆角, 其棱边是弧形棱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体的边长为3000mm, 各通道由12个模块单元拼接而成,每条通道的尺寸为700mmX700mmX3000mm,立 方体的每一面向内凸陷150mm,凹陷部形状是边长为2400mm的正方形。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鱼礁,涉及渔业基础设施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现有的人工鱼礁改善环境和诱集鱼类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人工鱼礁是一相邻平面相互垂直的立方体,其中每一平面的中心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中心贯通的通道,所述立方体每一平面的四角均设有与其对应平行面相应角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均呈长方体形,且通道的每个面与所述立方体的面一一对应平行。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鱼礁稳定性高、水动力性能好,利于集鱼,且建造施工简单。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1312516SQ2008201568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0日
发明者健 刘, 硕 张, 军 林, 章守宇 申请人:刘 健;章守宇;张 硕;林 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