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

文档序号:33589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具 体地说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池塘水产养殖在渔业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 池塘养殖大多是传统养殖模式,即以高密度、大量施肥投饵而获得高产量的 养殖模式。为了提高单位水体中的养殖产量,片面追求高产,往往过分地增 加水体营养,过度投饵、施肥和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水体中的残剩饵料和养 殖品种的代谢排泄物大量积聚,水中有机物、氮、磷含量猛增,水质恶化, 污染严重。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和水产养殖污水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水 产养殖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受重视。在此情况下必须重视 对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的修复和优化。
现有的池塘养殖水质环境修复技术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 物理技术主要是换水,换水一方面浪费水资源,另一方面对养殖外环境可能 造成污染。化学技术主要是使用水质处理剂,而使用水处理剂虽然有一定的 效果,但效果往往是短期的,不稳定的,且成本较高。因此生物处理技术便 得到了重视,其中浮床植物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 因其具有众多优点而备受关注。
现有的浮床植物技术是采用聚苯乙烯泡沬板作为浮于水面的漂浮式载 体,在其上面移栽高等植物或经人工驯化的陆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 吸附及物种间的营养竞争作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 在净化水质环境的同时生产植物的植株。但现有的浮床材料阻碍了水体表面 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不利于水体的自然复氧,可导致浮床区水质溶氧大 大下降,影响养殖生物的生存。而且浮床载体成本高、循环利用率低、不利 于养殖的周期性季节性衔接,浪费严重。
为了改变现状,更大限度地发挥浮床植物技术修复环境的功能,必须对 浮床载体的材料进行创新和变革。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修复水 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通过采用渔用尼龙网片为浮床载体,在养 殖池塘中构建浮床植物净化区,实现对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原位修复,减少 换水率,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 浮床植物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以渔用网片为载体,将其绷紧后用铅丝固定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构成 浮床;将植物的植株在枝节处斜着剪断,取3-5株植入渔用网片的网眼中, 以塞满网眼为准;网眼按2 3个间隔植入植株;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设下 衬网保护植株;将植入植物植株的浮床放入池塘水面即成;池塘水温为25 35°C,可定期收获浮床上的植物植株。
所述的渔用网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所述的渔用网片的长度为3,0 5.0m,宽度为1.5 2.0m,网眼直径为1. 5 1. 8cm。
所述的下衬网网眼直径为0.5 0.8cm。所述的竹框或木固定支架形状 为长方形。所述的植物是水蕹菜或美人蕉。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优点是应用了尼龙材料渔用网片作为浮床载体,解决了以往浮 床载体的缺陷,保证了浮床区水面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促进了大气复氧,增 加了浮床区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提高了浮床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本发明 浮床载体的成本与以往比大大降低,重复利用率显著提高。将本发明应用于 池塘养殖后,可利用植物的吸收功能,快速吸收水中多余的有机物、氮磷等 营养元素,将其转化为植物的植株,从而抑制了有害藻类的繁殖,减少了池 塘富营养化的程度,减轻池底的黑臭现象,显著增加池塘水质溶氧含量和氧 化还原电位,修复了池塘环境,可达到不换水或少换水的目的。即使换水, 外排的养殖用水也可达到淡水养殖排水标准,实现零污染排放。因此具有显 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为本发明中浮床植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本发明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采 用以下工艺步骤本发明在鱼类养殖池塘的水面上放置以尼龙材料渔用网片作为浮床载体
的无土栽培水蕹菜(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从而完成构建池塘 中浮床植物系统。
江苏省洪泽县水产良种场的鱼类养殖塘,面积为7.5亩,该塘四周为水 泥板护坡,底为土质,水深1.5米以上。池塘水面上建无土栽种水蕹菜的浮 床植物系统,面积占整个池塘的5%:以长5米、宽2米的尼龙材料渔用网片 为载体,将其绷紧后用铅丝固定在长方形的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构成浮床; 将水蕹菜在枝节处斜着剪断,取3-5株植入渔网的网眼中,以塞满网眼为准, 网眼直径为1.5cm;因网眼较密,为保证植株生长,网眼按2个间隔植入植 株;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设下衬网保护植株,下衬网为略大于浮床面积的 渔网(网眼直径为0.5cm);最后将植入植物植株的浮床放入池塘水面即成; 此方案一般在水温为25。C以上时实施,并可定期收获浮床上的水蕹菜。该池 塘中养殖异育银鲫鱼苗70000尾,试验周期从7月20日至10月27日,共计 100天。
在实施过程中每月定期测定池塘水质二次,水质测定的结果为pH值为 7.5 8.6 (对照塘为6.8 8.9)、高锰酸盐指数为13. 12 14. 28mg/L (对照 塘为36. 32 45. 08mg/L)、总氮(TN)为3. 05 3. 64mg/L (对照塘为7. 54 8. 12mg/L)、总磷(TP)为0, 051 0. 055mg/L (对照塘为0. 075 0. 164mg/L)、 溶解氧(DO)为5,2 10.2mg/L (对照塘为3. 88 8. 14mg/L)、叶绿素A为 7.65 8. 76ug/L (对照塘为24. 82 45. 72 u g/L)、氨氮(NH/-N)为0. 25 0.40mg/L (对照塘为0.30 0.88mg/L),水质明显优于未实施本发明的对照 池塘。试验池塘未发生鱼类病害,试验结束共收获水蕹菜1000斤。鱼苗的成 活率为92%,高于对照池的85%。
实施例二本发明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采 用以下工艺步骤
江苏省洪泽县水产良种场的鱼类养殖塘,面积为7.5亩,该塘四周为水 泥板护坡,底为土质,水深1.5米以上。池塘水面上建无土栽种水蕹菜的浮 床植物系统,面积占整个池塘的10%:以长5米、宽1.5米的尼龙材料渔用 网片为载体,将其绷紧后用铅丝固定在长方形的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构成浮 床;将水蕹菜在枝节处斜着剪断,取3-5株植入渔网的网眼中,以塞满网眼 为准,网眼直径为1.5cm;因网眼较密,为保证植株生长,网眼按3个间隔 植入植株;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设下衬网保护植株,下衬网为略大于浮床面积的渔网(网眼直径为0.5cm);最后将植入植物植株的浮床放入池塘水面 即成;此方案一般在水温为25。C以上时实施,并可定期收获浮床上的水蕹菜。 该池塘中养殖异育银鲫鱼苗70000尾,试验周期从7月20日至10月27日, 共计100天。
在实施过程中每月定期测定池塘水质二次,水质测定的结果为pH值为 7.9 8.4 (对照塘为6.8 8.7)、高锰酸盐指数为10. 25 12. 48mg/L (对照 塘为36. 28 45. 12mg/L)、总氮(TN)为3. 05 3. 62mg/L (对照塘为7. 61 8. 27mg/L)、总磷(TP)为0. 038 0. 048mg/L (对照塘为0. 072 0. 168mg/L)、 溶解氧(DO)为6. 2 11.2mg/L (对照塘为3. 85 9. 74mg/L)、叶绿素A为
7. 18 8. 64u g/L (对照塘为25. 72 45. 38y g/L)、氨氮(NH/-N)为0. 22 0.36mg/L (对照塘为0.29 0.92mg/L),水质明显优于未实施本发明的对照 池塘。试验池塘未发生鱼类病害,试验结束共收获水蕹菜1150斤。鱼苗的成 活率为94%,高于对照池的86%。
实施例三本发明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采 用以下工艺步骤
江苏省洪泽县水产良种场的鱼类养殖塘,面积为7.5亩,该塘四周为水 泥板护坡,底为土质,水深1.5米以上。池塘水面上建无土栽种水蕹菜的浮 床植物系统,面积占整个池塘的8%:以长4米、宽2米的尼龙材料渔用网片 为载体,将其绷紧后用铅丝固定在长方形的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构成浮床; 将水蕹菜在枝节处斜着剪断,取3-5株植入渔网的网眼中,以塞满网眼为准, 网眼直径为1.5cm;因网眼较密,为保证植株生长,网眼按2个间隔植入植 株;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设下衬网保护植株,下衬网为略大于浮床面积的 渔网(网眼直径为0.5cm);最后将植入植物植株的浮床放入池塘水面即成; 此方案一般在水温为25。C以上时实施,并可定期收获浮床上的水蕹菜。该池 塘中养殖异育银鲫鱼苗70000尾,试验周期从7月20日至10月27日,共计 100天。
在实施过程中每月定期测定池塘水质二次,水质测定的结果为pH值为 7.8 8. 5 (对照塘为6.6 8.9)、高锰酸盐指数为10. 84 12. 25mg/L (对照 塘为35. 79 46. 06mg/L)、总氮(TN)为3. 16 3. 60mg/L (对照塘为7. 58
8. 34mg/L)、总磷(TP)为0. 042 0. 050mg/L (对照塘为0. 075 0. 172mg/L)、 溶解氧(DO)为6. 0 10. 84mg/L (对照塘为3. 88 9. 92mg/L)、叶绿素A为 7. 20 8. 45u g/L (对照塘为24. 82 45. 14u g/L)、氨氮(NH4+-N)为0. 25 0.40mg/L (对照塘为0.32 1.05mg/L),水质明显优于未实施本发明的对照 池塘。试验池塘未发生鱼类病害,试验结束共收获水蕹菜1070斤。鱼苗的成 活率为92%,高于对照池的86%。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以渔用网片为载体,将其绷紧后用铅丝固定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构成浮床;将植物的植株在枝节处斜着剪断,取3-5株植入渔用网片的网眼中,以塞满网眼为准;网眼按2~3个间隔植入植株;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设下衬网保护植株;将植入植物植株的浮床放入池塘水面即成;池塘水温为25~35℃,可定期收获浮床上的植物植株。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渔用网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渔用网片的长度为3.0 5.0m,宽度为1. 5 2. Om, 网眼直径为1.5 1.8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衬网网眼直径为0.5 0.8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框或木固定支架形状为长方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是水蕹菜或美人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复水产养殖池塘环境的浮床植物方法,特征是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构建浮床植物系统,无土栽种植物以修复养殖生态环境以尼龙材料的渔用网片为载体,将其绷紧后用铅丝固定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将植物的植株植入渔网的网眼中,以塞满网眼为准;在竹框或木固定支架上设下衬网保护植株;最后将植入植株的浮床放入池塘水面即成。本发明解决了以往浮床载体的缺陷,保证了浮床区水面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促进了大气复氧,增加了浮床区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提高了浮床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见效快、维持时间长、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受外界干扰小等特点,可显著提高池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文档编号A01G9/02GK101584306SQ20091003392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伟 吴, 孟顺龙, 胡庚东, 范立民, 陈家长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