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包括名特优鱼虾和常规鱼类的最佳放养比例、生态综合方法调控水质、建立生态防病体系、鱼池与农业种植业的最佳配合。
【专利说明】一种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环境友好建立技术,包括名特优鱼虾和常规鱼类的最佳放养比例、生态综合方法调控水质、建立生态防病体系、鱼池与农业种植业的最佳配合。
【背景技术】
[0002]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发展水产业对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提高人类的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以饲料促生长的高密度水产养殖业已经很不适应当前居民生活追求健康的潮流趋势,原生态、自然的生活消费品已悄然成为当今主流发展方向。如果在现有基础上把鱼塘改建成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全面发展生态综合产业化渔业,通过投放河蟹、虾、鲤鱼、鲢鳙鱼、鲫鱼和草鱼等多品种多元化种苗,运用鱼一虾一蟹综合混养养殖技术,对推进健康养殖渔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环境友好建立技术,包括名特优鱼虾和常规鱼类的最佳放养比例、生态综合方法调控水质、建立生态防病体系、鱼池与农业种植业的最佳配合。
[0004]
本发明所述的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方法,养殖生产流程见图: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鱼种管理:投放苗种重量,采用以鲤鱼(35%)、鲫鱼(15%)为投饲品种(占50%),草鱼(10%)、鲢鱼(30%)为第一营养级品种(占40%),控制水质,其它小品种控制底质的养殖品种(占10%)的放养比例模式;草鱼、蟹苗、虾苗于5月底放养,此时水位60-70cm ; (2)生态综合方法调控水质: 放苗前10-15天,用8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50厘米左右,经3-4天即可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待鱼种下塘时,池水富含饵料生物,有益菌和藻类成为优势种群,理想的水质透明度应在25-30cm,水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池塘清整后不施有机肥的,若池塘加水后,水质太清瘦,则每亩可施少量有机熟肥化汁泼洒,使水透明度达到35-45cm,经常调节水质:水质对饲料的成本影响很大; (1)春季养殖水位要控制低些,主要控制水不要满没莲藕叶子,影响莲藕的生长,一般水位控制在0.7~1.0米; (2)池塘水位应随莲藕的生长、气温上升和鱼体生长而逐步加水,每次加高IOcm左右,直至养殖水位控制到1.5^2.0米为止; (3)当达到最大控制水位后,水质调控可用调水法,当水色不好时,加大注入茭白种植区的水量和流量,此时,水质好流量小,水质差流量大;白天流量小,后半夜流量大;有风天流量小,无风天流量大; (4)定期使用微生物试改善水质,为降解池中铵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提高鱼类免疫能力,特别是在难于加注新水的池中,一定要经常性的使用微生物试剂即光合细菌、EM菌等,但必须是通过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保证水质“肥、活、嫩、爽”,在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PH值控制在7.2~8.5 ;溶解氧≥4mg/L,在溶解氧不达标时,要适时开启増氧设备; (3)建立生态防病体系: 用50mg/m3的高锰酸钾或200mg/m3的漂白粉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再使用;或在每次使用后曝晒半天后再使用,病害流行时每半个月对食场消毒I次,选择晴天,在鱼体进食后,用漂白粉250克加水适量溶化后泼洒到食场及其附近,鱼种在入池前用3-5%食盐水浸泡鱼种10-15分钟,或20ppm的高锰酸钾浸泡5_10分钟; (4)鱼池与农业种植业的最佳配合: 在浅滩分片栽种种莲藕、堤埝浅滩种植茭白,在堤埝、空闲地种植苜蓿草,池塘水位只要满没滩面即可,不宜漫过太深,随着莲藕叶数增加长大,逐渐升高水位,在投放草鱼苗种前,用鱼网将莲藕区围隔开,防止草鱼摄食,种植茭白后,浅滩中维持一定的水位和水的流速,种植密度:莲藕350公斤/亩;英白350颗/亩;苜蓿种植面积与养殖面积比例大于1:5。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891639SQ20121058820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孙茜 申请人:天津市凯润淡水养殖有限公司